专点1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热点点拨: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根据材料层次作如下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的属性和规律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练习巩固:1.2009年6月12日至14日,温家宝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和重视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③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2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热点点拨:2009年7月7日,乌鲁木齐市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市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三股势力”直接煽动、策划下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事件,是“三股势力”反动凶残本性的体现。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你死我活、异常激烈的血与火的政治斗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外反华势力把“世维会”等“三股势力”直接煽动、策划下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事件说成是“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从本质上看,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你死我活、异常激烈的血与火的政治斗争。
练习巩固:2.天空中的虹是人人皆知的现象。你对虹观察得再仔细,顶多不过是多些描述而已,绝不等于发现了虹的本质。虹的本质是阳光射入水滴而形成光波的分解。这说明( )
A.现象是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现象总是表现为本质
B.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
C.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
D.虹的本质本来是可以被认识的,但观察得太仔细,就会陷入迷惑
考点3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原理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②经过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即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来。
热点点拨: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飞跃。这里的“飞跃”就是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练习巩固:3.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俗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一俗语启示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看门道”。这主要是因为( )
A.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D.事物的本质是对现象的反映
考点4 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原理内容: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把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推移。
热点点拨: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原《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虽两字之别,但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的思维改变,即问题食品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
国家法律属于社会意识。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虽然是一个词的修改,但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的思维改变.即由“卫生”到“安全”这一认识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人的认识是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发展的。
练习巩固:4.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党的发展观也不断完善,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 )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②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③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考点5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分析与综合是辩证思维的一个基本方法。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指导,没有综合就没有分析。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热点点拨:2009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对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如下:全国GDP增加值为139.826亿元,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加值为65 745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季度增加值为74 117亿元,同比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 02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070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767亿元,同比增长8.3%。结论:我国实施一揽子计划成效显著,经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把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分季度、分产业来看经济增长情况,是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而由此得出“我国实施一揽子计划成效显著,经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的结论,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练习巩固:5.2009年10月26日《科技日报》报道,在对沙尘暴的科学观察中,科学家认定,人为破坏是首要原因。风力、气温、降水等是形成沙尘暴的基本因素,土壤表层沙化是主要原因。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滥垦、滥牧、滥伐,严重破坏了土壤表层.造成土壤表层沙化。在对沙尘暴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6 实践的特征
原理内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以下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前所进行的改革和建设活动。
热点点拨: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做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决策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在国务院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指导下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练习巩固: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200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②2009年7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河北境内工程开工建设③2009年4月2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送入太空④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二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7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热点点拨: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练习巩固:7.2009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邓州首创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再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改变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效途径。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有(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B 6.B 7.C(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