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黄油的西施陷阱

2010-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10年51期


  植物黄油,乍一听,往往会给消费者一种错觉,犹如天然回归。11月7日央视对其危害性作出报道,受到了消费者以及业界的高度关注。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植物黄油绝非天然,不过是西施陷阱——氢化油粉墨登场罢了,美丽的背后不过是化学元素在施展魅惑。由于植物黄油普遍存在于蛋糕、饼干、面包之类的西点中,故此轮曝光犹如一记重石,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烘焙业中激起了千层浪。反式脂肪酸俨然成了烘焙业的“三聚氰胺”。
  
  十面埋伏:反式脂肪酸之魅
  
  反式脂肪酸,又名“氢化油”,或者“植物黄油”、“植脂末”,12月3日,记者在北京几家大型超市食品区发现,像夹心饼干、蛋黄派、蛋糕等商品的成分表中,随处可见“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有的食品甚至在醒目的位置标出了“只选用精炼植物油”的字样。反式脂肪酸可谓到处蛰伏。
  那么,植物黄油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普遍的钟爱呢?原来,它有十分了得的魅惑之功。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相比天然奶油,植物黄油的成本低。
  业内人士指出,以1千克左右的原料为例,天然奶油的价格是植脂奶油的5到10倍,高额的成本直接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差异。目前行业内植脂奶油蛋糕和天然奶油蛋糕的销售比一般在4:1左右。“天然奶油蛋糕的成本高,售价也就高,一直难以走进大众消费。”某蛋糕小店的老板对记者大倒苦水。
  除此之外,针对娇贵的天然奶油,植脂奶油则有着可塑性强、保质期长、色彩丰富等特点,这也是行业内一直大量使用植脂奶油制作蛋糕的原因。
  基于以上令商家青睐的理由,放弃还是继续使用植物黄油?对于众多定位于大众路线的烘焙企业来说,这是一道难迈的门槛。
  “因为一些优点,我们曾经对反式脂肪酸给予了很高的希望,后来才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邓泽元表示,没有限制地食用含有氢化油的食品,会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蛋糕店:不同的应对策略
  
  “你这包装上写的‘油脂’是植物的还是天然的?你们这哪些产品是用天然奶油?”在北京某知名蛋糕连锁店内,当收银员听到此问题时,职业性的微笑瞬时凝固了,很警惕地看了记者一眼,忙说道:“我是新来的,不清楚。”在这家店里,记者看到,很多散装的糕点和饼干的标牌并没有标明产品的成分,而有包装的烘焙产品的成分上大多标注“油脂”二字。记者随后走访了京城其他品牌连锁烘焙店,情况基本大同小异。而这其中,有一家店却使记者眼前一亮。
  “精选新西兰安佳天然淡奶油、天然乳酪、天然奶油。精选德青源绿色无公害,出生三天内的无公害鸡蛋……”走进这家烘焙店,此种公告牌遍布了整个货架,甚至在收银台处也可见。随手拿起一款带包装的提子蛋糕,成分栏里赫然写着“天然奶油”,终令记者备感欣慰。记者又抽看了六七种产品,仅有一款京八件的外包装上标有“油脂”。随后记者登录了该连锁店的网站,店内所挂出的标牌同样出现在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
  在北京,消费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好利来、味多美、金凤成祥等成连锁规模的烘焙店经常扎堆开店。再加上如向阳坊等外地品牌以及巴黎贝甜等外资品牌的介入分食,北京的烘焙市场作为中国烘焙市场的缩影,已经显示出竞争的异常激烈。
  有人说,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在此次自央视而起的行业曝光和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有的企业淡然处之,有的企业则积极应对,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迈出的每一步都决定着其今后能走多远,此一程路的发展成败由此可见端倪。
  
  消费者:大环境下显无奈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植物黄油”并不了解,也有少数市民对其危害有简单的认识,但认为添加少量对身体没有多大危害,对于相关食品并不拒绝,但会减少食用量。
  “现在什么东西没有问题啊?”市民李先生有些愤慨也有些无奈,“既然知道了对身体有害,那就不去吃了呗。除了我最爱的咖啡以外。”
  在中关村工作的李小姐平日经常去烘焙店买食品,面对此次植物黄油的曝光,她对记者表示,还是得买,只是次数可能要少了, 能不吃就不吃了 。“看来更多的只能自己做了 。”最后她留给记者的是一声叹息。
  从事图书发行的尹小姐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现在很多食品都存在问题,其中也包括一些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行。”
  市民张先生也对反式脂肪酸很无奈。食品安全方面,在他的印象中可谓问题多多,植物黄油问题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同时,他表示,对于含植物黄油的制品,今后仍会继续购买。“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不能因为一些商品出过问题就拒绝吧,毕竟还是人体所需要的。如果我每天担心大米有毒、油是地沟里的、蘑菇有荧光粉、蔬菜农药超标、猪肉注水了,那岂不什么都不能吃,只能饿死了。凑合活着吧,权当增加抵抗力了。”无奈中也透着调侃的幽默。张先生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相关管理部门去妥善解决,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不能为此过度的影响生活。
  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过太多的大风大浪,在无奈的环境中似乎也已锤炼出某种理性。
  虽然,我国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如美国人均每天摄入5.8克,中国是0.6克。但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西化严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销售量以7%到9%的速度增长。所以,对于此次事件,我们既不能草木皆兵,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行业标准:千呼万唤亟待出
  
  关于反式脂肪酸,挪威已取消使用。丹麦在2003年率先规定,禁止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加拿大、巴西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克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标明含量。对比之下,我国的标准迟迟没有出台,而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方面,对反式脂肪酸的限制也是一片空白。
  由于没有标准,有的企业为了安全起见,甚至把含有植物黄油的食品项目干脆取消掉了,日前有媒体报道,承担着北京十几家大型机关企业团膳工作的金丰餐饮集团最近就取消了烘焙甜点、蛋糕制作等餐饮。该集团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不了解反式脂肪酸具体的危害的指标。
  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11月9日表示,中国已经规定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氢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当小于总脂肪酸的3%,目前还在进行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估工作,将在此基础上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12月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或给我国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缺失问题带来些许曙光。
  
  再次路过家门口的烘焙店,一阵阵奶香扑面而来,在那橙黄色柔灯的映照下,隐藏在各个制品中的植物黄油仍旧闪动着它的魅光。原料回归天然奶油,不仅是企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是整个烘焙行业产品升级的契机。鼓起勇气对植物黄油说再见也许正当时。
  
  ●后记
  
  做完此期采访后,笔者发觉在购买东西前首先看一下成分表中是否有植物黄油的身影,这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不知有多少消费者在经历着同样的经历。当为所购买的商品没有出现植物黄油而欣慰的同时,笔者又看到了其他添加剂安静地陈列在目,不知道它们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不会也成为下一个三聚氰胺或是植物黄油。而消费者目前似乎只能是被动地等待,等待着某个英雄式的人物出现去揭露某一成分的危害性,来拯救被化学物质荼毒的广大消费者,这是否是一种时代的悲哀。“相关部门要增加食品安全监控的主动性,不要老是媒体公布了才被动作出反应,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有消费者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也似一种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怒吼。当粗放的经济增长让浮躁喧嚣尘上时,中国市场期待着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