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的大脑中具有两种射线,一种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一种却不容易脱离自行判断。多变和不定,已经成为必然的生活状态,甚至很多学科和科技的发明,就是为了避免我们的生活处于相对的一成不变。遇到一个事件,我们会去问别人的意见;看过一场电影,我们要去豆瓣
网上搜罗一番;遇到一个人,我们更愿意占卜—下未来……如果真的像查斯特菲
尔德勋爵说的那样,每个人,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把存于内心的理性判断运用
得很好,那么你的理性人生和我的理性人生交织而成的网络人生,又是否真的会安宁祥和又不失乐趣呢?
本期选载的信件中,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更愿选择一种回味的方式,而非定性的说教。两个时代,生活方式已经大相径庭,不过喧嚣过后的思考,却同样必不可少。
所以“定力”是个很大的话题。比起历史的惊心动魄和未来的浮想联翩,现实中的林林总总,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放弃,这是比较舒服的公式;如果非要花些力气,流些泪水,选择把瞬间呈现的思想火花付诸实践,也就变相地回应了苏格拉底回响千年的那句话:“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