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和准小学生们的家长来说,8月是一段既期待又忙碌的时问,本期的特别策划,就将告诉家长朋友们,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信心满满地跨入中学的门坎,以及怎样解决孩子在学校相关阶段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到小学:帮孩子过好入学关
对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甚至比中考、高考都要巨大。
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父母们又要如何应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关呢?
问题表现
镜头一:“快点儿,又要迟到了。”朋妈急得团团转,儿子朋朋却还在慢吞吞地吃着早饭,任由妈妈催促。结果在刚入学的两个星期里,这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
镜头二:小娟一回家就跑进自己屋里闷头哭,妈妈问她:“跟同学打架了?”小娟摇摇头。“老师批评你了?”小娟还是摇头。妈妈奇怪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么了?“我不想去上学了!学校里都没有小朋友跟我玩……”
原因解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要面对很多的变化,如:生活节奏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行为规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评价形式的变化,以及家长期望的变化等。
例如:孩子从进入小学那一天起,每天早晚的作息时间改变了,而且在学校里要和高年级的同学一样上满六节课,中间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少了。随意性也减小了。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设备、教室布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差异,不再是幼儿园的以活动为主的自主式、探索式、游戏式的学习方式,而是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会让孩子感到很陌生。老师和同学也多是不认识的人,小学的老师不会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面面俱到,对孩子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规范,很多事情孩子必须要独立完成。家长也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少了,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种种突然的变化,自然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在行为上会表现出:
1 由于生物钟紊乱、睡眠不足、上学时间太长而导致的身体疲劳;
2 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陌生,刚开始会出现孤独感,有些孩子会感到不安、焦躁,甚至拒绝上学。
3 自由活动时间少,上课时间长,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很多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出现畏难情绪。
4 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不熟悉、不适应,没有时间概念,随便下座位、喝水、说话,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5 自理能力差,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不会自己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等。
家长对策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作为家长,这时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认识“学生”这个身份,让他们尽早感受到由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寻求学习的“兴趣”便成为了首要任务。
1 实施“褒奖”制度,诱发“兴趣”。孩子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需要的是鼓励与引导。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鼓励与夸奖,时不时地利用一些激励措施来激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比如取得了成绩,可以奖励一本图书;遇到不明白的知识,可以引导他自己去查阅《百科大全》,得到答案后,夸奖一声“你真棒!”“褒奖”会让孩子持续不断地激励自己对学习产生无形的“兴趣”动力。
2 用亲子互动提高“兴趣”。比如我们可以与孩子一道进行“亲子阅读”:每天为孩子朗读15分钟,即每天晚上或其他时间。当孩子安静下来时,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为他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因为在每天15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语句的结构和词义的神韵,接着会产生想读书的兴趣,并能初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这将比我们一味地督促和强制“培养”有效得多。
二、帮助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
1 在开学前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要去的学校。让他熟悉即将学习生活的地方。可以和孩子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学习生活。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读一读如《窗边的小豆豆》这类书中关于入学问题的章节。
2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将成为小学生而感到的兴奋,又会对上小学后老师要求严格,作业多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感到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也要注意。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这种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
三、从生理入手,准备迈入小学
1 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午睡,体质弱的孩子下午放学后,应让他小睡一会儿,以缓解疲劳,让孩子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合理进行营养补充。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应对长时间的学习活动。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带孩子进行游泳、晨跑、上下楼梯、跳绳等运动。
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承担。比如:整理书包,做教室卫生的值日,自己上厕所等。
在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可以针对学校生活,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有意识地进行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比如,让他们学会自己脱穿衣服。学会洗脸、刷牙,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和其它用具等。
上学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孩子对照课程表,把第二天要用的文具准备齐全。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初家长可作示范,让孩子去模仿。例如:看课表整理书包,一样样摆放整齐。示范几次以后就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在旁边指导,等他们熟悉了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定期地检查。
五、学习准备要做足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而父母们可在家里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并快乐地成长,这主要包括有:
1 尊重别人的意见及私人的物品;
2 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
3 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何选用健康的食物以及锻练的好处:
4 遵循规定的重要性;
5 个人安全,如:用水、过马路及能源使用方面的安全知识。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与幼儿园里有了很大不同,孩子需要能更长时间地关注于老师的讲解或读写,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造成的。因此,在刚刚进入小学时,就要培养孩子注意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家长可以在开学前期多与孩子一起看看书。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用较长时间完成一件事,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处。
六、社会交往能力很重要
进入小学后,需要孩子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要每天在孩子放学后和他们聊聊学校里的生活,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最后,对父母来讲,在家里也不能忽视教育。您在家里也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如:在确保孩子日常饮食健康合理,充足的睡眠及适当地看电视的时间的同时,每天检查孩子的功课是否已经做完;对孩子的学习表示出兴趣,尽量抽时间观看孩子参加的在校表演或在家观摩孩子排练;和孩子的老师及学校进行有关方面的交流,这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一个电话就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