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前些天老师找我谈话,说孩子在班里偷拿了同学的东西,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其实我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差,但为什么孩子会有偷东西的毛病呢?
A 孩子偷窃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几方面的心理原因:1.强烈的占有欲,比如看到别人有令人羡慕的玩具或物品,向别人索取无效而家长也不能满足时,就采取了这种手段。2.换取感情或注意。有的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便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炫耀或送人,以换取感情或注意。3.发泄内心不满。有些孩子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挫折时,以此来发泄不满或表示反抗。4.成人教育不当。
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所有权”意识。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所有权”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家中的物品进行“所有权”确认,哪些是个人的,哪些是公用的,并定下规矩,未经所有者许可,不得使用或拿走他人的物品。
二、正面教育。一味地斥责、打骂,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关键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首先从询问孩子“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入手,如果是因为“那个东西好玩而自己没有”,可以教导孩子怎样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是因为“别人也偷拿过我的东西”,要让孩子理解相互报复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更坏的结果。总之,要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促使他照着去做。
三、诱发内疚情绪。这种方法就是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偷窃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并通过对受害者处境的同情,使孩子产生内疚心理,从而良心发现,主动改正错误。有研究证明,这种诱发孩子的内疚、使之对受害者产生同情的办法,比惩罚的方法更有效。
面对儿子的“我偏不”该怎么办
Q “我不要你管!”“为什么要我做……我偏不!”这是我11岁的儿子最近常跟我说的两句话。只要我对他提要求,他就用这两句话回应我,有时甚至会捂起耳朵,对我置之不理。作为母亲,我非常焦虑。面对我儿子的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A 您儿子的情况应该属于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逆反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拒绝和顶撞家长及老师的要求,总是“唱反调”。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独立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
弄清楚孩子顶嘴的原因,父母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1 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自主的机会和环境:不一味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或是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遇到孩子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如果确是孩子错了,应该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2 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给予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3 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父母应学会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存、抚爱,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4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责编 肖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