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卓 一生活出三生的精彩

2010-12-29 00:00:00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10年3期


  “如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做企业能挣到多少钱不是我评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出身名门的成卓,很少会流露出小女人的柔弱与依赖,更多展现出的是大气、坚强与独立。纵然优越的出身让她少了一份生存的压力,但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在不断为自己设立前进的目标,从未停止追求事业的脚步。
  威卓说,自己—直是个善于“时间管理”的人,从上大学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成卓的座右铭是“一生活出三生的精彩”,在她看来,人生短暂,只要生命没有停止,任何时候都不能算成功,“因为我们永远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
  成卓喜欢接受挑战,学习新事物往往是她开启事业新起点的理由。善于学习的她无论是做高级白领还是自主创业,总能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刚过不惑之年的她却在事业高峰时急流勇退,转而投身慈善。
  在一片惋惜声中成卓却说:“如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做企业能挣到多少钱不是我评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抱着这样豁达的心态,成卓愉快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
  也恰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无意间收获了爱情。“你在帮助别人时,很多美好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成卓说,可能就是因为她给别人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幸福很快也降临到了自己身上。
  
  多彩事业
  
  成卓一直相信,自己执着、坚定的个性是源自家族遗传:爷爷成舍我是我国早期的报业巨子,曾创办《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等报纸;大姑成之凡曾于1981年和1988年两度参加了法兰西总统竞选,开创了华人女性竞选总统的先例:二姑是中国早期的女外交官:三姑是台湾世界新闻大学的董事长:小姑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教授和《台湾立报》的发行人。
  “我的前辈一生都在不断超越自我。”成卓说,因此,她从不会按照世俗的标准来做人生的选择,例如高中时。虽然理科成绩优秀,她却选择了更为喜爱的文科,并且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专业。
  毕业后,由于外部原因成卓没有进入媒体,而是来到一家香港的旅游公司做起了旅游推广工作。成卓很快就对业务驾轻就熟,一年之后,喜欢学习的她开始寻找新的挑战,她辞去了月薪1500外汇券的工作,跳槽到一家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币的电脑公司。
  由于英文出色,电脑公司安排成卓负责设备引进的谈判。在工作中,成卓对照英文说明书逐渐学会了当时刚刚引入国内的三维动画软件。很快,她就对三维动画设计系统运用自如,还成为1992年和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片头设计主创小组的一员。
  两年后,成卓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单飞”了,便与朋友合开了一家电脑创作室,专门承接电视节目、广告三维动画部分的创意与制作。公司业务开展得比较顺利,每天忙碌的工作让成卓感到也许一生就这样被拴在电脑前了,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模式。
  于是,成卓决定重回校园,一边补充新知识,一边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199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之初,成卓开了一家公关广告公司,她在为客户做公关和广告方案时,发现部分客户还有融资需求。
  事实上,成卓的父亲成思危正是“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他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时就开始研究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所以成卓很早就耳濡目染了一些风险投资的知识。1998年3月,成思危在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政协1号提案》,并引发风险投资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兴起。
  为了帮助国际风险投资与中国急需资金的创业型企业实现对接,成卓在2000年1月创立了“时代联线风险投资网”,其定位是做一个针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专业门户网站,既为已有了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服务,也为初创企业服务,服务范围包括融资,技术支持,市场推广上市服务等。
  2000年9月,成卓作为中国青年企业家的代表赴联合国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企业家高峰会”,并荣获“世界优秀企业家大奖”。由于她对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推动作用,还获任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副理事长等多项职务。
  
  回归慈善
  
  成卓说,自己创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完成社会责任与使命。在成卓看来,做企业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做慈善和公益事业才是她最终追求的目标。
  父亲曾教育成卓,做人应有“大爱”,为了社会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因此,做慈善是她从小怀有的理想。成卓经常在旅行时排出做义工的时间,如在澳洲养老院做义工,到非洲赞比亚看望艾滋病患者等。这些经历让她经常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使她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同时也更坚定了她从事慈善事业的决心。成卓曾计划到50岁时退休,然后开始专心做慈善。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成卓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慈善理想。2005年3月,4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发出提案,呼吁全社会重视我国老人的养老与护理问题,建议开展“爱心护理工程”。根据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黄菊和回良玉的重要批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决定设立“爱心护理基金”。2005年7月,民政部及基金会的领导找到成卓,希望她来筹备此事。经过几天的思考,成卓决定接受对方的邀请。
  2006年12月,成卓正式发起并创建了针对中国社会老龄化及老人养老与护理问题的公益基金——“爱心护理基金”,并出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名誉副会长一职。
  成卓说,“爱心护理工程”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爱心护理基金”的建立,意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资助孤寡、贫困、空巢老人,扶助弱势群体。
  投身于“爱心护理基金”也了却了成卓的一桩心愿。成卓从小由外婆带大,大学时由于住校,周末才能回家。此时,外婆总是很兴奋地问这问那,但醉心于书本的成卓却很少有时间与老人交流。在外婆去世后,成卓回忆起往事,总是懊悔不已,“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帮助其他老人来回报她,同时也呼吁现在的年轻人趁老人在时多给他们一份关爱。”
  “爱心护理基金”成立以来,已经联系了上百家养老院,资助举办了多次国内培训活动。他们还与香港理工大学结成合作机构,将爱心护理院的高级管理人才送到香港进行管理培训。此外,“爱心护理基金”还推动各地建立或改造“爱心护理院”,资助并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建立。
  2006年3月,在基金会的推动下,“实施爱心护理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在一些人看来,于事业高峰时急流勇退从事慈善事业,似乎有些可惜。成卓却说,“我不觉得结束之前的事业有什么可惜的,相反,我觉得能提前开始新的事业是我的幸运。当然,也许储备到50岁再做慈善,我在各方面的积累都会更多些,但如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做企业能挣到多少钱不是我评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在成卓眼中,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快乐感,而能够带给更多的人幸福与快乐就是自己的最大价值与快乐。
  
  幸福玫瑰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像很多爱心人士一样,成卓也积极投身到各种组织的募捐活动中去。由于和奥运冠军罗雪娟同为全国青联委员,两人在一次活动后聊起如何能更有效地帮助灾区人民这个话题时一致认为,仅仅捐款是不够的,应该在灾区开展一些帮扶性项目,让灾区人民能够长久受益。
  2008年6月7日,成卓和李婧、田亮、罗雪娟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爱心火炬基金。罗雪娟将她拥有的北京奥运会中国第一棒火炬捐给了基金会——这也是“爱心火炬基金”名称的由来,它预示着基金会的作用就是“爱心传承”。
  基金会成立后,成卓开始寻找适合在灾区推广的项目,并曾多次到四川灾区当地调查,最终在上百个方案中选择了玫瑰种植这个项目。
  此前北川政府就曾在当地试验种植过大马士革玫瑰,但地震导致试验田被毁。起初成卓也曾考虑在北川重建试验田,但当地的交通条件较差,且下游精油提炼厂的投资商没有落实,因此他们最终选中了绵竹市的孝德镇。
  2009年12月底,爱心火炬基金为孝德镇年画村的居民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爱心玫瑰谷示范园”及“爱马仕玫瑰园”在当地落成,他们先期种下了400亩大马士革玫瑰花苗,所用资金全部来自于此前爱马仕为基金会举办的慈善拍卖晚宴。
  此次示范园种植的“大马士革3号”玫瑰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不仅适合在四川当地种植,而且出油率比原产地保加利亚还要高。玫瑰花在生长三年后,是提炼玫瑰精油的最佳时期,除了这个主要用途,玫瑰花还可以用来制作玫瑰花茶以及玫瑰露等生态养生食品。
  目前,年画村有200多户农民因该项目受益。他们不仅能从土地租金中获得一笔收入,部分人还能通过参与玫瑰种植而获得第二份收入。基金会计划在未来5年内筹集善款,扶持四川灾民种植2万亩的大马士革玫瑰。
  事实上,“爱心玫瑰谷”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运用“公益组织+妇女农户+社会企业+政府”的模式,使灾区妇女在掌握一项技能之后,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2009年一年,成卓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个项目上,除了考察论证、选址、筹款等工作外,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寻找愿意与基金会密切合作的爱心企业。这个爱心企业不仅要负责投资建立精油提炼厂收购农民种植的玫瑰花,还要承诺将精油厂51%的利润捐赠到项目中来,资助更多的灾民进行种植。由此,整个项目的产业链条不仅得以建立完善,还能将种子资金循环使用。
  “下一步我们准备推出‘10元认养计划’,每人出10元钱即可认养一株玫瑰苗。”成卓说,“爱心玫瑰谷”计划的推广一方面要依靠社会大众的慷慨捐助,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盛唐集团这样的爱心企业出资建立精油厂才能使项目得以长久运作。
  爱心火炬基金不仅是成卓慈善事业的新起点,也使她收获了爱情。父亲的睿智、博学、宽厚、乐观一直深深影响着成卓,她总不自觉地按照这样的标准寻找男友。因此,成卓的事业一路攀升,情缘却迟迟未到。而正是由于爱心玫瑰之缘,成卓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对方是国家灾后重建筹资组组长,在共赴灾区考察项目的过程中,两人萌生了爱情,并在几个月后结下百年之好。当她把爱的花种赠予别人时,自己也从中收获了幸福。
  现在,除了继续推进“爱心玫瑰谷”项目,成卓也在招募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不管我今后是否站在一线,公益慈善事业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成卓坚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