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场压力沉重

2010-12-29 00:00:00陆新之
中国新时代 2010年3期


  元月各大银行天量放款,不逊去年,预计新增信贷会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痛快是痛快了,但是也引来许多苦楚。通常银行放贷比例是年头松、年尾紧,加之新专案正处后续资金的需求旺季,贷款爆出天量,尚可理解。不过,这只是各银行表面上的说辞,更重要的原因,或是担心今年愈晚发放信贷,紧缩压力将愈大,因而趁早多多放款。银监会为控制信贷,订出全年贷款上限7.5万亿元,令银行心中有数,酌情分配全年放款比例,亦有好处。
  今年信贷调控的关键是均衡放贷,而非停止放贷。去年是信贷风险积聚之年,几乎每到季度末,银行就会疯狂放贷,致使全年信贷大起大落,应当力避。
  元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资料十分乐观,次日股市却重挫,因许多人认为,宏观经济资料全面回暖,刺激政策是时候退出了,不排除官方有为未来打算,加之彼时央票利率不断上行,存款准备金率突然上调,全面紧缩风声鹤唳。连续两个周末,市场都被加息传闻所淹没。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金融新政的核心是从混业金融到分业金融的回归。限制大型银行的规模和高风险交易,包括禁止传统的商业银行自营交易,以及参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其实这就是美国股市,债市和商品市场的三大主力),其实就是要求华尔街重新回到分业模式。其结果,免不了重创华尔街资金面,并伴随商业银行自营盘萎缩,以及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收缩,令华尔街股市及商品市场陷入全面调整。
  之所以将这场全面调整同时看作是持续的,不仅是由于这项金融新政事后还需要参众两院表决,更重要的是将在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要求奥巴马以及主导国会的民主党人必须为赢得选民的支持而变得格外强硬。
  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收紧,看上去很可能执行的早于预期。但无论“时间之窗”几时开启,政府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能动摇的。今年要巩固复苏,还需仰赖投资、消费及外贸。事实上,北京已在月内密集出台了针对信贷暴增、货币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的收缩政策,若加息接踵而至,恐不仅打击市场信心,更会打压投资、消费和大势还未起的外贸,经济复苏恐有遭遇急停的危险。
  美国的GDP增幅不支持股市的上涨,目前标普平均2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过高,这意味着股市要回落,想想,假如回到14倍左右的历史市盈率需要股市回调29%,这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又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关于石油的价格,每桶70美元以上的价格,使现在全球那些成本最高的生产商也在赚取30—40%的利润。这种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为了利用高油价,石油公司可能会大举提高产出,新增供给将会导致价格跌回每桶55美元的区间,甚至更低。
  促动中国全面紧缩的理由,无非是通胀和资产价格高企。专家预计,今年中国CPI增幅可能处于3%至4%之间的温和水平。由于农产品库存充沛,对通胀或有抑制。此外,近期针对楼价的调控有所见效,股市亦挫至3000点。从这两方面看,似乎都没有迫切紧缩的必要。
  宏观调控难以全面收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周美国联储局宣布维持现有利率不变,倘使中国央行先于美联储行动,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估计又将引发热钱大举流入,央行对此亦颇有顾忌。相对于温和通胀和已在调整中的资产价格,恐怕还是选择硬扛热钱威胁更令人担心。所以,笔者以为,即使要加息,也起码要到第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