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术 创建一流

2010-12-29 00:00:00金平
世纪人物 2010年7期


  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省市的老百姓心中,有着这样一位身怀仁术和爱心的白衣使者,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院长兼心外科主任——王大成。
  
  作为地区医院的院长,王大成把“崇德、尚术、扶危、济困”作为办医院的宗旨,言语不多的他有着对医学事业及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他身怀绝技,以精湛的医术技术,为北部边疆草原的农牧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医学专家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崇德尚术 扶危济困
  
  王大成,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心外科进修学习。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内蒙古外科学会、心胸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杂志》编委。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名心外科专家,他曾经这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讲到: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从1958年开展第一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到1986年独立开展心脏手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由于地方经济的不发达,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对事业的打击很大。特别是改革后这一地区的高端人才大量地南飞,中心医院的心外科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就是在这一时刻王大成怀着一份为生他养他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为广大的农牧区老百姓身心健康的热忱,来到中心医院心外科做了一名普通的临床医师。
  做为一名记者我深深地被他对事业的执着所感染。中心医院的心外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大批的人才南飞,先后有医疗、护理、麻醉一大批人才调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海南三亚、福建厦门等地。此时王大成深深感到心外科的发展使命必将落在他这一代年青人的肩上。他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外科基本功,默默地承担起了心外科发展壮大的重任。通过自学、进修和老师指导,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开展了“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重症法洛氏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型肺静脉引流”、“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尤其是在“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治疗”、“三尖瓣成形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手术术式、护理、麻醉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多个大型专业会议上演示,得到国内专家首肯。他始终坚持“引进技术,独立自主,自行发展”的原则。开展了“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手术)”其中“Bentall手术+降主动脉全人工血管置换手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心脏外科在全国处于先进治疗水平的地位。被自治区确定为“心脏手术临床路经管理试点单位”和“全区农牧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单位”。近三年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他把目光瞄准了心脏手术的微创,率先在自治区内开展了“全胸腔镜下心脏瓣膜手术”的先河,同时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胸心外科、意大利米兰医学中心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关系。为缩小内蒙古自治区心脏外科与国内外的差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年的辛勤耕耘,他所在的中心医院心外科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奖一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项,自治区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项,市科技进步奖五项。其中:“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和“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在内蒙古及周边省市推广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心脏外科在国内的治疗水平。
  
   以人为本 以医为重
  
  200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任了多年副院长的王大成,由于德才兼备,又有高超的医术,被任命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的院长。上任伊始,王院长告诫全院职工:我们所处的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政府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扶持卫生事业,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落后,要有超前的意识。他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向领导班子、医护队伍要素质,向团队要凝聚力、战斗力,向管理要效益”的号召。按照“科技兴院、文明树院、发展促院、质量保院”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医为重,一切为了患者,构建和谐医院”的办院宗旨,把医院办成一所老百姓看得起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王大成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后认为:要利用医院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构建本地区医疗服务网络,强化“区域性”,凸显“功能性”。在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上做文章。2008年医院举办了首次乌兰察布市乡镇、嘎查、苏木卫生院院长培训学习班,先后托管了二所县级医院,免费为基层单位培养技术人才,制定适合基层卫生院特点实用型培训计划。医院定时选派专家送医、送药、送技术到基层,扩大医院的地域服务范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医疗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随着医院规模地扩大,他又即时提出:解决医院诊疗人次增加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系。必须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上做文章。
  首先是抓好医疗质量,细化学科分类和学科之间的协作,先后出台了“医疗质量评价与考核细则”,建立院、科、组三级质控网。每月进行定期考核反馈,“优化门诊病区服务流程规范”,为门诊、病区配备充足的导诊服务人员。医技科室实行24小时无假日服务,缩短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建立“医疗诊治患者知情同意书”,医院的每一项诊疗措施由主管医师直接与患者沟通说明。建立行政科室负责人与临床医疗、医技科室联系制度,及时传达医院信息,有效建立全院各级组织的沟通制度。
  然后是倡导优质护理服务,王大成上任伊始就提出:“医疗要上新水平,护理质量要先行”的理念。他深入到护理部实地总结经验,查找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提出护理八步工作法,即“热情接、耐心讲、主动帮、认真做、细心观、如实记、亲切送、热线访”和“六个一”人性化服务,即“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壶开水、一番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中,一个清静的休养环境”。通过规范培训、学生参观、制度规范、检查评比等多种手段,使全院护理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受到就诊患者,家属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王大成做为一个大医院的院长,手中的权力很大,社会上许多药品经销商,看中王大成的权力,纷纷找上门来。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为谁服务的。他防微杜渐,在医院构建起了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并于2008年12月率先成立了自治区内三级医院“招标采购办公室”。制定了在药品、器械、耗材、办公用品的购销中从申请,投、招标,供货的管理办法和服务流程。从管理机制源头、治理、堵塞购销领域内的各种违规行为。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成为自治区招标投标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副会长单位。
  
  创新发展思路 打造品牌学科
  
  “创新发展思路,打造品牌学科”是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学科的优势和知名度,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品牌”是承载价值的无形资产。王大成在工作实践中认为,要想把医院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办成一个有优势、有特色的、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担负起重大疾病救治的中心医院,并能促进和带动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医疗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为此医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800余万元,重点打造心脏外科、康复医学科。经过几年的建设,心脏外科以“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临床研究”为切入点,先后开展了“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微创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手术”、“瓣膜成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冠脉搭桥术”、“射频消融术”等。心脏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9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自治区心脏外科治疗技术空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心脏外科诊治中心,受到区内外专家和同仁的一致肯定。
  今天这所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大而全,小而精”的发展态势,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从而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树立了“技术精湛、服务周到”的良好医院形象。从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西乌旗,都有患者慕名来求医治病,更有甚者从蒙古国千里迢迢、跨越国界来找王大成看病。
  
   民心中的明星
  
  医院从2005年起,协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向全市农牧区发放贫困患者医疗救助卡20000份。参与全市“城镇低保家庭手术救助工程”。救治“无父母、无子女、无固定生活来源”患者,为全市离休老干部无偿垫付统筹外医疗资金。参与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治。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院及时筹集100万元救灾物品,第一时间向自治区卫生厅请缨,以最快的速度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抢救。积极参与“明天计划”手术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和“博爱一日捐”活动。5年累计职工、单位向社会救济群体资助善款达3500余万元。医院荣获“内蒙古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和“内蒙古抗震救灾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今天,王大成和他所在的医院,已经成了千里草原上农牧民心中的明星,成了救死扶伤的中坚力量,笔者祝愿王大成和他的团队,在祖国的北疆筑起一道保障健康的屏障,让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健康,更强壮,更幸福。也祝王大成在前进的路上更加昂扬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