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士:我不会当“万事通”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祝贺您当选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怎样看待自己的当选?
邓中翰(以下简称”邓”):这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也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我感觉到,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承担更大责任的一个重要信号。过去我们是制造大国,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创新强国,就要求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
记:您觉得院士头衔对您今后的学术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邓:除了很惊喜之外,更感到了责任。近几年越来越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选,实际上是在鼓励我们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当选院士后,意味着我每天可能会加更多的班,多做很多事情,不过我很乐意这么做。
记:您如何看待两院院士年轻化这个趋势?
邓:第一,是对我们青年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肯定。第二,院士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第三,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就是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青年人走上前台。第四,作为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我感觉到未来任重道远,责任更大了,我也会继续努力,保持这个劲头。
记:中国工程院在“致新当选院士的信”里说:不要当“万事通”,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要兼任不能尽责的职务,要婉拒过高和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炒作。应当说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您当选院士有何自我期许?
邓:我想作为新当选的院士,收到这么一封信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一个人是万事通。前一段时间有一些院士做代言做广告,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我认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应该在这个行业里做出准确的发言,不要当万事通。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希望能在微电子这个领域更好地发挥才能,更好地做出贡献,把中国芯片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
关于海归:以前是“赶”,现在要“超”
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钱伟长等为代表的归国之举,带动了一批海外学人回国报效祖国。几十年过去了,你的经历和老一辈非常相似,你怎么看待“新海归”和“老海归”之间的不同?
邓:老一代海归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为国家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我们国家的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我们不再是建立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时期,而是积累了60年发展之后大国崛起的时期。在国庆60周年国宴上,温总理说,再隔40年,到庆祝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我们中国像一个巨人在东方屹立。所以我们所做的已不仅仅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要赶超国际最前沿的技术,这是我们新一代海归的责任。
记:假如您当初继续留在美国,按照当时的态势发展下去,现在您会是什么样子?
邓:可能会像很多留学人员那样,在美国那儿能够成为一个比较有专长,并且有成绩的一个华人企业家这样的一个角色。但这还并不是我最希望的。
记:您觉得您的这种成功一般的海外留学人员能够复制吗?
邓: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环境,还是全球的宏观环境,还是我们整体的这些海外留学生的素质,都是有足够的机会去创立很多像中星微电子一样很好的企业和商业的这种机构。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因素可能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宏观的机遇都已经摆在这儿了。
关于创业:困难是常在的,胜利是少数的
记:坦率地讲,从长城回来的时候,一直到您真正创业,这段时间您犹豫过吗?
邓:就我而言肯定是没有犹豫的,非常希望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但是我要做很多思想工作,还要把很多人拉回来,包括跟加州大学的田长霖校长汇报,他也很支持,所以他马上就决定,他个人出资成立这个公司,作为发起股东来支持我们,他的支持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也增加了我说服别人的砝码。
记:您曾经去索尼推销商品,却被“逐出门外”,当时什么感受?
邓:给我们带来一种力量,使得我们后来几年非常踏踏实实地把技术进一步做好,最后彻底打进了索尼。困难是常在的,胜利是少数的,大家可能看到更多的是胜利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很困难的。
记:公司建立之初,您给公司设定的精神是什么?
邓:首先是承担国家意志,爱国,很多^可能觉得这是唱高调,那我希望他出国走一趟,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其次是事业心,我们这些人都不甘心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还有,就是要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
关于中国芯: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记:您如何评价“中国芯”的意义?
邓:“星光中国芯工程”是以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口,第一次将“中国芯”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工程。实现了几代中国集成电路科技工作者的梦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引领国际市场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新一代“海归”学子在追求自主创新、在追求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奋斗成果。
记:您认为中星微走向国际市场并生存下去,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邓:最大的挑战是不断进行技术突破。中星微电子的经验表明:对中国企业而言,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行业巨头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才能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让中国品牌真正融入全球市场。
记:您怎么看待金融危机对我国科技产业带来的影响?
邓:每一次经济危机,都酝酿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也正是技术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越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关口,越是要关注长期存在的技术创新弱、自主产权少等结构性问题。面对过去的30年我们应该很骄傲,但是面对未来,我们在有自信的同时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低调,以更强烈的责任心,把我们的企业做得更大。今天仍然是一个埋头干活,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时代。相信通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赢得国际竞争。
记:如何看待芯片自主创新在国家发展申的作用?
邓:如果说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大国的话,那么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就是中国从_个制造大国走向一个创造大国之路。我们在芯片架构上的突破,在数字多媒体方面,围绕PC,手机和监控走了三条不同的路径,来涵盖这些芯片的新领域,通过我们的芯片带动中国制造业大幅度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利润率,这也是我们成为强国的一条重要道路。
记:如果说您和中星微是一艘大船的话,您希望它的方向在哪里?
邓:我也经常用船来形容我们的公司,车分左右边,在路上也不能随意开。海洋却是通往全球的。中星微就是茫茫大海里面的一条船,我希望它能够不断探索出新的领域,新的道路,新的资源,而不是作为驻留某个地方的一个小岛,停滞不前,
关于人生:我很欣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记:问您一些轻松的话题,您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邓: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阿甘正传》。为什么喜欢呢?阿甘一生都在不停的奔跑奋斗,他诚实、认真,守信,只懂付出不问回报。他的成长过程也是我所经历过的,作为新一代海归回国创业,我也要在工作中不停地追求卓越,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与国际同行竞争,应该说这二十多年来是非常辛苦的。在我的人生中,体会更多的其实是一个坚持付出的过程,而成功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记:您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有什么书给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读过-本书《邓小平》,给我震撼非常大。一方面,这本书非常全面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真实国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国家,也更热爱我们的国家。另一方面,邓小平是一个非常坚韧的人,他三落三起,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记:您在美国生活多年,这个国家给您最难忘的是什么?
邓:美国奥克兰这个城市保存着杰克-伦敦当年住过的小屋,大概有150年了。在屋里面完整的保存着各种工具和家具,都很落后,但是代表了美国在那个大开发时代艰苦创业的精神,正是这种奋斗探索的精神推动了美国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给我的印象很深。
记: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成功经验?
邓:很简单,一定要有理想,有热爱,敢于接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