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来 做出成绩是大孝

2010-12-29 00:00:0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0年7期


  王春来,河南洛阳监狱的中队长,他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我国监狱理论的空白,载入了中国监狱大事记。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多部文学作品,深深感动了广大读者。
  而他更让大众所熟知的是他曾经放弃司法部有关领导点名进京工作的机会,1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父母,2009年10月26日,首届“寻找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大型公益活动的最终结果“出炉”,王春来当选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
  
  拒绝赴京机会,留守照顾双瘫父母
  
  “父母在,不远游”。其实我心里更清楚,北京有没有我王春来都行,可病重的父母不能没有我!——1996年11月17日
  1996年,王春来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时任司法部常务副部长金鉴,邀请王春来去他家做客。在金部长家中,金部长在和他做了一番长谈后,明确地告诉王春来,想调他到司法部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一名基层民警能直接进入最高管理部门工作,这是许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王春来当即答应了。
  让金鉴部长对王春来青眼有加的是王春来的一本书《监狱中队管理学》。王春来1 984年通过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监管改造专业学生。1987年毕业后,到洛阳监狱担任中队长,在工作中,王春来萌发了建立监狱中队管理理论的念头。他针对中队管理的特点,自学了40多门学科,耗时十年,撰写了国内第一本监狱理论学专著。
  这本书为王春来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转机——如果他接受金部长的邀请直接进京的话。但是母亲身体的突然变故,让他走向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他婉拒了金部长的盛情邀请,毅然选择留在家中照顾病重的父母亲。
  母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在一次意外摔伤后便瘫痪了。王春来的父亲是一位退伍老军人,年轻时被战场上的炮声震聋了,后来又患了糖尿病,动脉血栓,两腿很快失去知觉,无法行走。
  “北京有没有我王春来都行,可病重的父母不能没有我!”王春来承担起了照顾父母亲的重担。
  他的生活通常是以分钟来计算的——早晨5点钟起床,为父母量血压测心率,然后写作。6时30分,给父母穿衣,洗脸,刷牙,给父亲测血糖,打胰岛素。7时,给父母喂饭。7时30分,再将父母抱上床,用5分钟时间吃完饭,骑车上班。中午下班赶回来,先给父母把脉,然后把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活动下身子,喂他们吃饭,再照顾老人躺下后,自己赶紧吃饭、上班。下午5时30分下班后,给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楼,推着他们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6时30分回来,再给父亲测血糖,打胰岛素,给父母做饭,喂药,喂饭,为他们洗脚。洗脸擦洗身子,最后抱父母上床休息。等这一切忙完,已经是晚上8时30分,匆忙吃点饭,把父母换下来的一大堆屎尿布洗净,晾好。晚上9时,再为父母测一次血压。然后,坐在他们身边,拉开桌子看书写作,直到凌晨……
  这是王春来的生活常态,他曾经也请过保姆,前后不下30个,最长的干了三个月,最短的干了五分钟。有十几个是闻孝名而来,抱定了要好好照顾老人的决心,但最终受不了脏和累,有的不要工资不辞而别,有的将王春来给的工资悄悄地放在桌子上走了,带着歉疚走了……
  重担依旧是王春来独自扛,一切只能靠自己,在照顾父母亲的同时,他自学了多门医学课程,摘录了各类药方200多个也学会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技能。
  为了让父母多活动,他动手制作了很多特殊装置:客厅和卧室沿四壁装了圈包着布的钢管,让父母练习站立练习移步;用自来水管焊接成架子横在床上,让父母双手抓住在床上移动身体。
  在卧室里两张并排放着的床中间夹着一块木板,王春来的父亲睡里面那张,母亲睡外面这张,王春来睡在中间的木板上,这样方便半夜睡觉时给父母亲翻身。
  为了节省开支,他家里总是吃最便宜的饭菜,近20年中,王春来只是结婚时买过一套西服,以后再也没买过新衣服。长期超负荷劳累使王春来疲惫不堪,一次,他去卫生间好长时间没有出来。家人喊他也不答应,便赶紧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他坐在坐便器上睡着了。
  “其实,照顾老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体力劳累,而是心累。心又累又怕,父母的每一声呻吟,都像针扎在我的心上,根本没办法休息。可是我还是企望父母都活一百岁!是的,夜深人静,没有什么声音比母亲那熟悉而苍老的催儿睡觉的声音更让我感到幸福。”王春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照料父母是小孝,做出成绩是大孝
  
  我要完成一个大工程,写一部长篇小说。……我还要用书告诉父母,父母是儿子做事的动力。——1997年3月9日
  王春来的劳累父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母亲偷偷地把药藏起来,不吃药,想尽快结束生命,不再拖累儿子,王春来就监督着母亲吃,母亲在儿子面前吞下药丸之后,悄悄地压在舌头底下,等儿子转身之后再吐掉,这些都被王春来看在眼里。
  这一天,王春来坐在母亲的床头为母亲读他刚刚发表的文章,读着读着春来哭了,母亲问:“儿子,哭啥?”“为不再写书了!”“为啥不再写书了?”“因为妈不想听我读我的书了!我写每一本书,就是为了读给妈听的!”
  母亲知道儿子的用意了,当时让儿子拿来药,说“我要好好吃药,从今天起,我要和死神对着干了!”
  王春来知道,看着自己的字变成铅字出版,对老人家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多年来,不管照顾老人有多累,王春来都坚持每晚趴在父母的病床上,一只手为他们按摩,一只手执笔写作。
  他的勤劳付出得到了回报,2002年至今,王春来先后出版了40万宇的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30万字的长篇小说《明天谁去坐牢》,以及国内首部展示犹太人风采的30万字的长篇小说《河南犹太人》。这些作品出版后,先后被30多家报纸,刊物转载,又先后在台湾和海外出版。
  “做儿子的光照料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是小孝,努力在工作和事业上多出成绩,让老人感到欣慰,才是最大的孝道。”他也用成绩告诉父母亲,父母没有拖累儿子,父母是儿子永远的动力。
  十几年来,王春来的生活中没有应酬,也从不敢出远门,怕的就是父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可是可怕的日子还是来了,2008年元旦刚过,父母亲就因为病重双双被送到医院抢救,父亲在四楼,母亲在二楼,他就这样在医院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三天三夜不敢合眼。
  2008年1月28日早晨,他在医院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给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熬米粥,这时脑外科医生打来电话:你父亲不行了。4月9日,在父亲去世的第71天,经历了无数磨难的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王春来。
  
  百善孝为先
  
  王春来的父母亲尽管离开了,王春来的孝心却开始在华夏大地传播开来。
  在许许多多报道王春来的文章都会说王春来尽心尽力行孝12年,12年照顾瘫痪的父母,其实王春来的孝,并不仅仅是从父母亲瘫在床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心疼父母亲,母亲在火车站帮人搬砖挣钱,他上小学时就偷偷地去帮忙,两手全烂了,妈发现后抱住他就大声哭。不让他再干了,他说:“妈!你不让我干我就不让你干!”
  他当警察了,妈妈改在火车站拉黄包车补贴家用,他下班后就脱下警服跑到车站替妈妈拉一会儿活。妈妈病了,走不了路,他怕妈妈感觉到没有价值,就推着妈妈去买菜,让老人和卖菜的讨价还价,他怕妈妈闲着太无聊了……
  上过私塾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儿子,少年时代,有一次,王春来与玩伴争闹,母亲悄悄把他领到孔子问礼碑前,告诉他说这座古城的灵魂是“孔子问礼于老聃”碑,这是人类灵魂修炼的地方。“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在古老文化的浸润下,王春来在理所应当的尽孝之时,不经意间演绎着令这个时代感动的孝道故事。“百善孝为先”,这是永远颠沛不灭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