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之前,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与认证处处长辛盛鹏的足迹踏遍了中国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
现在,作为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第九批挂职博士,挂职干部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盛鹏则与这块神秘的土地结下了深深的情缘。2009年10月结束挂职后,因为业绩出色,延期挂职一年。而今延期挂职时间也已过半,他更加努力引进新理念,问计“老西藏”,争取在挂职期间再为高原主导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报名时不知去西藏
2008年10月10日,辛盛鹏到西藏自治区农牧厅报到。拉萨用特有的蓝天,白云和阳光迎接了这位远方的客人。
初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会有些高原反应,辛盛鹏也不例外。看着布达拉宫在阳光下反射的耀眼光芒,他当时在心里问自己:我就这样到了西藏了么?
当年3月,中组部开始选派第九批博士团成员,辛盛鹏也看到了这个通知,报了名,但是不敢确定自己这次能否成行,他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但是由于在广表的西部,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却一直受制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远不如中东部,亟需智力支持。几经考虑,顶住本职工作的重重压力,辛盛鹏最终在部里领导的支持下,成为第九批博士服务团的一员。鉴于当地需要和他自身条件,辛盛鹏作为当年仅有的四名进藏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进驻雪域高原。
“8月份,我就基本确定自己要去西藏,于是就马上着手准备相关资料。”辛盛鹏到书店里,找到所有带“西藏”,“畜牧”字样的书,买回家仔细研究,还收集,阅读了大量西藏人文,地理等资料,力争在到西藏之前就对这里的基本情况有个整体了解,尽早适应,尽早抓工作。
一年的时间很短,但很重要,辛盛鹏不敢耽误。11月,西藏高原上的很多地方都进入了冬季,寒风刺骨,还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生活环境的辛盛鹏一头扎到西藏各地的县里,深入到牧民家中进行畜牧业的调研。“厅党组信任我,让我分管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以及自治区畜牧总站”,这与辛盛鹏在原单位的工作很相似,这为他迅速融入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辛盛鹏格外珍惜这份信任,也深感西藏领导,同事们对他的期望值。
进藏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到过了西藏自治区73个县中的43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梳理畜牧业发展思路,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谋划西藏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治区畜牧总站则是畜牧业技术支撑和推广的龙头,在推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分管自治区畜牧总站的副厅长,辛盛鹏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挂职伊始,辛盛鹏迅速按照自治区畜牧业分布特点,“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目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从拉萨市城关区开始,辛盛鹏踏上了西藏畜牧业调查之路。西藏黄牛是以产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地方原始品种,具有体型小、成熟晚、耐寒耐粗饲,适应高海拔,抗逆性强等特点。从特点上看,西藏黄牛应该是最符合西藏区域特点的畜牧业发展品种,但是辛盛鹏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完美。
在内地,一头奶牛泌乳期产奶五六千斤是正常的,可是在西藏高寒、缺氧,冬季食物极其匮乏的地方,奶牛泌乳期产奶三四千斤就是很高产的了。内地奶牛在高原环境下又难以生存,于是,西藏黄牛与内地良种奶牛杂交,就成了最佳途径。
辛盛鹏深入到每个有代表性的城郊养殖场和牧民家中考察情况,西藏畜牧业几十年来一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着,然而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一直限制着产业规模和品种改良。
挂职期间,辛盛鹏遍访国内高原畜牧业的专家,引进先进的发展思路,共同为西藏支柱产业的发展出一把力。他先后邀请全国畜牧总站领导和专家30余人到拉萨为西藏的畜牧业技术人员举办“畜牧业标准化与认证”等五个培训班,提高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邀请农业部种羊及羊绒羊毛质检中心主任到西藏做了“绒山羊与羊绒羊毛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自治区绒山羊和藏系绵羊的产业发展;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到西藏做了“牦牛产业化发展”技术讲座,指导自治区牦牛短期育肥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西藏黄牛的改良技术正在不断的试验中,“到第三,四代基本就可以开展横交固定,要争取尽快建立核心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辛盛鹏谋划着西藏黄牛改良与产业发展。一年半的时间里,辛盛鹏共有《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西藏农牧业上水平》,《西藏农牧业面临的发展挑战和措施》,《西藏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策略》,《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趋势》、《西藏黄牛改良调研报告与工作设想》等10篇论文见诸报端,而西藏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则将成为他长久的牵挂。
更新理念,但要充分理解
辛盛鹏到西藏自治区农牧厅报到的时候,农牧厅主要负责同志对他说了两句话,“你是从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过来的,希望能够把我们和全国畜牧总站,各地畜牧站的联系建立起来,你在我们这里时间比较短,最好能够帮我们把相关的发展制度建立起来。”
接纽带、建制度,在内地看起来都不是太困难的事。但是深入实际工作之后,辛盛鹏却发现,西藏作为个特殊地区,不完全符合内地的情况和思维模式。
“西藏是一个格外特殊的地方。”一年半的时间,辛盛鹏开始学会用高原人的角度介绍西藏,也更准确地把握西藏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占的分量。“西藏是我们国家的生态屏障,安全屏障,社会发展也一下子跨越了几个阶段,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的很多事情不能套用内地的思维。”
在全国畜牧总站时,辛盛鹏外出搞调研,四天跑三个省很正常,可是在西藏,从拉萨到林芝就要开一整天的车,这还不是最偏远的地区,到阿呈要开两天的车。辛盛鹏外出调研,花五六天时间只能去个地方是家常便饭。巨大的区域性差异让辛盛鹏感到震惊,也深深触动了和他一样的干部们,经过这一次挂职,我们心里会更多地装着这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们。
日常工作中,辛盛鹏总是充分考虑当地的工作风格和氛围,尽量地融入,但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他又时时努力地将新观念带入工作中。他主持的工作交流会,工作人员在发言时都要做PPT演示,这些在内地里流行了很久的做法,现在也慢慢融入了当地的日常工作中。
2009年1 0月,在西藏农牧厅的挽留下,辛盛鹏延期挂职一年。他继续在这块土地上延续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索。
“人生价值许,何谓艰辛?况且繁荣,郁郁葱葱。内心澎湃,情绪飞扬,夜幕笃学闻瑟琴。蓦回首,畅游长空里,萧然动听。”辛盛鹏用一首《沁园春·阿里途中有感》,将心中的情感,抱负付诸笔端。西藏一年半的光阴,他没有孤独,反而有越加饱满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