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昀 从“当代孝子”走上“社会服务员”

2010-12-29 00:00:00刘豫新
中华儿女 2010年7期


  六年前,河南青年张尚昀,背着重病的母亲边打工、边为母亲治病、边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曾专门批示,号召全社会向这位“当代孝子”学习。时光荏苒,跨越六年光阴,再追寻当年的故事,仍旧有一股感动的力量,在这个春天里悄悄生长……
  坐在郑州市管城区国税局的办公室里,张尚昀觉得每一天都充满阳光与活力。曾经因外伤而重度脑病的母亲正在逐渐康复;妹妹幸幸一天天长大,在紧张地复习准备高考了……这些平常人看来再琐碎不过的幸福,却是当年张尚昀做梦都不敢想的。
  
  坚 强
  
  1982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屋檐下,张尚昀出生了。
  新生命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些许快乐,却没有能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张尚昀出生18天,父亲就因为家里负担太重,选择了离家。张尚昀家里,除了姥姥、姥爷两个老人之外,还有姥爷兄弟五个、大伯和五叔都无子女,全靠张尚昀母亲一个人照顾。沉重的负担可想而知。
  父亲离开后,为了维护这个家,母亲没有再嫁,全家靠两亩地、姥爷25元退休金和母亲一点工资过日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我和姥姥、姥爷才能等着妈拿点肉回来开开荤。”
  1986年起,张尚昀的母亲被安排搞检疫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出发,走村串户到各个屠宰点进行例行检疫和收费。日子在母亲的坚强支撑下一天天度过,幸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少消减了生活贫困的阴影。
  妈妈养家的艰辛,张尚昀永志难忘。母亲的乐观和坚强的品质,也镌刻在他的心里,融入了他的血液。
  2000年,张尚昀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一丝希望的曙光依稀照进简陋的家中。开学时,工作从不请假的母亲特地请假,陪着儿子去报到。
  然而厄运再次光顾。这年10月,下乡搞动物检疫的母亲遭遇车祸而骨折、脑出血,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花完了自己微薄的积蓄和亲戚、单位拿的1000余元后,就再也无力继续救治,只好拖着半瘫的身体在家里卧病。
  张尚昀放寒假回到家中,才看到令他心碎的一幕。原来为了不让张尚昀担心,母亲和姥姥一直在家里艰难地支撑着,一点都没告诉他。那一年,爆竹声中,张尚昀家过年的食品只有一棵白菜。
  “我有一双手,我要撑起这个家!”张尚昀暗下决心。从此他每学期只能有一个月在学校学习,其余的时间,都在外面打工。同时他一有空就争分夺秒抓紧自学,他不仅和同学们一样考过了一门门功课,而且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班里的40多名同学中第一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一批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前6个学期中,有5个学期凭学习成绩拿到了奖学金。
  2003年3月,张尚昀操劳一辈子的姥姥去世了,母亲想到姥姥就哭,病也越来越严重了。次年3月,母亲又摔了一跤,生活上更加离不开人照顾。张尚昀索性带着母亲一同到长春,一边打工、一边照看母亲、一边学习。在长春的8个月时间里,娘俩几乎什么样的恶劣环境都住过了,打工的钱太有限了,张尚昀经常是早上熬一锅粥跟母亲吃一天,邻居看到这娘俩太难了,经常好心送来水果、肉,但他们很少接受,这对自尊自强的河南母子,给他们的东北邻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搬走后很长时间还总是念叨起他们。
  
  责 任
  
  母亲的病随时都靠药维护着。治疗母亲的脑病,打一针特效针就要100多块。张尚昀在一家医药公司搞销售一个月能挣到700块,在长春,张尚昀不但维持了两人的生活,而且让母亲基本上没断过药。
  2004年的冬季,张尚昀母子租的屋子里冷气刺骨。母亲的病又渐渐重了,想家的念头日益强烈。想了很久之后,他决定用三轮车拉着母亲回河南……
  他托一个卖报的小贩花30块在火车站附近买了辆破三轮车,把母亲安顿在车斗里,捂了三床被子,买了方便面和几瓶水,就上路了。
  12月的东北大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为了不让母亲颠得慌,张尚昀把三轮车的车胎放了点气,骑得很慢,像蜗牛似的爬行在长得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张尚昀自己则戴着一顶棉帽,身上穿了两件毛衣,外套一件羽绒服,手上戴着一双花了两块五毛钱买的毛线手套。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很快所有的衣服都被冻透了。
  他总回头问:“妈,冷吗?”
  “妈不冷。昀啊,你冷吗?”
  “不冷,妈,蹬着车子暖和着哪!”
  他拼命地蹬车取暖,可出一点汗,片刻就被钻进衣服内的风吹成了冰水。 太阳一次次地从左后方升起,又一次次地在右前方落下。张尚昀面向西南方、面向故乡,千万遍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脸冻烂了,烂的地方血又在寒冷中凝结起来。而他一点感觉也没有。遇到有雪的地方,他就按路人告诉的办法,捧起雪在脸上、手上狠狠地搓。
  从长春到唐山,800多公里的路程,张尚昀用了20多天时间。在唐山一个小饭店,张尚昀停下来给母亲买了两个豆沙包。母亲这时清醒了,发现儿子是用胳膊把包子搂在胸前。她扒下儿子的手套一看,顿时泪如雨下:手套下的皮肤,从小胳膊以下,全是黑紫色,肿得老高。后来很长时间,尚昀吃饭时手都端不住碗。
  “孩子,咱不骑车了!”母亲大哭着说。母子俩这才坐上火车,一路奔波,一月初的一个夜里,母子俩终于回到了襄城。
  
  大 爱
  
  张尚昀是独生子,但是他却有个“妹妹”,叫幸幸。
  1992年,幸幸的父母离异,谁都不要两岁的女儿。这个可怜的女孩被张尚昀的姥爷抱回家收养。起名字时姥爷沉思道:“这女娃太不幸了。就叫‘幸幸’吧,老天保佑她今后幸福。”
  虽然自己也贫苦不堪,张尚昀一家还是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淳朴厚道给了小幸幸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真正的家。张尚昀的母亲对幸幸就像亲闺女,张尚昀对幸幸就像亲哥哥。1997年,幸幸该上学了,尽管还要辛辛苦苦供张尚昀读书,母亲还是在襄城四小给孩子交齐学费报了名。
  孩子对姨妈(幸幸对尚昀妈的称呼)的依恋之情,胜似亲生女儿。张尚昀母亲出事后,她有一段时间放弃上学每天守在姨妈身边。为了家里的生活,她在菜市场捡过菜叶,还利用假日顶着烈日在街上卖牛奶、冰棒,一声声稚嫩的叫卖,喊得人心痛,很多认识这个小女孩的人,都伸手来帮助他们。
  在困境中,不忘对更弱小者施予爱,这是张尚昀从小就受到的教育,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品德。大学时打工,一天张尚昀和几个同事坐公交车,中途一个老大娘拿着老年证上车,却被私人承包车司机赶了下去,老人站在车下直哭。张尚昀取出一块钱对司机说,“让大娘上来吧,我给她买票。”当时,他身上只有几个硬币。
  
  感 恩
  
  2004年,张尚昀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他说自己之所以想报考公务员,是想在这个“社会服务员”的岗位上,帮助更多的普通百姓。
  他时常想起在长春医大医院的情景。那次张尚昀背着母亲去看病,挂号时他把母亲放在挂号大厅的长椅上休息,回来后发现母亲身上盖了一件红羽绒服。也是那次看病时,有个老大爷给他母亲手里塞了100块钱,母亲让他追上还给人家,老大爷火了,“你这孩子咋这么啰嗦?快给你妈看病要紧!”
  “我问大爷叫啥,他说,东北人,没名没姓!想一想心里就很暖和。”后来,张尚昀就是穿着那件红羽绒服骑着三轮车带母亲回家。
  大学第二学期,班里组织了一次捐款,班长把同学们捐的1000多块钱交到他手里,张尚昀说啥也不要。后来班长急了,他才拿了200块钱。从那时起他就老惦记着“欠班里每个同学五块钱”。
  大学期间,张尚昀还两次拒绝系爱心基金,“我一直在打工,不缺钱,系里还有更困难的同学。”老师又生气又心疼地对他说,“你要是再拒绝的话,可真伤了老师、同学的心……”最后,张尚昀流着泪接受了。爱心无处不在,这或许是让张尚昀“挺住”的最为坚强的心灵支柱。张尚昀有两个从不示人的笔记本,据说上面记录了别人给他的每一次帮助,每一笔资助款。他说日后一定要回报这些帮助和温暖。
  在那次公务员考试中,张尚昀在报考河南开封国税系统的1000多名考生中,取得了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终于如愿。
  “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五年时光倏忽而过,那些饱蘸命运无常、人间冷暖的日日夜夜都已成为过去,那些在与苦难抗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善良、刚强、孝义与真诚,却随着时间的积淀、岁月的磨砺而越发闪出人性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