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次聚焦“湖北诚信兄弟”,2010年3月1日播出时长达4分30秒,并配发短评说:亲人离去的悲痛至今还笼罩在孙家,然而,孙家带给人们的却不仅仅是几十万元的工钱,而是比这更加珍贵而沉甸甸的一份诚信!对两位看似普通的包工头予以如此关注和高度评价,这在惜秒如金的中央电视台,尤其是《新闻联播》栏目,是非常罕见的!
每到年关,总有一些老板玩“忽悠”、搞“潜伏”,逼得农民工以自焚、自残等极端方式讨薪、维权,湖北籍包工头孙水林却秉持20年来一贯坚守的“新年不欠旧年薪”承诺,腊月廿六连夜驱车千里为农民工送薪,不幸赶上重大车祸,车上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强忍悲恸,赶着在大年三十之前替哥哥结清60余位农民工的工钱。
尤其令人感佩的是,因突遭不幸,结算工钱的账本残缺不全,孙东林充分信任农民工兄弟,让他们凭“良心账”自己报数领工钱,“你说多少,我就代我哥给你多少!”钱不够,70岁的老母亲宋腊梅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今生不欠来生债,不能让儿子背上欠钱的名声。”
一则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背后,却引发出一个撼人心魄的温情故事,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不禁肃然起敬——在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的今天,这种重诺守信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可老天爷怎么把孙水林这么好的人给带走了呢?换个角度看,也许正是他20年来的坚守让老天爷看到并感动,所以才用了这种特殊的方式,把他及其家人所有的仁义与美好,突然都展现在公众的面前……
诚信哥哥孙水林:“新年不欠旧年薪”
因家境贫寒,孙水林初中毕业后就辍了学,十几岁就在父亲的安排下学做木匠。常常是辛苦劳作一年,却被老板拖欠工资。对此,他非常鄙视:“做人要讲良心,怎么能让别人白白跟你辛苦呢?”
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并没有催生出一个仇恨、报复的扭曲灵魂,反而锻造出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孙水林都一直铭记在心,并不忘回报。时至今日,黄陂区刘集镇刘爱国对孙水林30年前“吃他一碗饭却送他一套家具”的情谊仍然念兹在兹——
一天,刘爱国和工友们在一家小餐馆吃饭,门外徘徊的孙水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刘爱国走过去问:“小伙子,你是不是肚子饿了?”孙水林点点头。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刘爱国花两毛钱请孙水林吃了一碗饭。这事过后,刘爱国并没把它放在心上。谁知一年后,孙水林提着两瓶酒,找到了刘爱国家,看到刘家新盖的房子,二话没说,用自己的木匠手艺,花了4天的时间,给刘爱国打了一套红色的桌椅家具,“非常结实耐用。”刘爱国感念道。
1989年,在建筑工地打工多年的孙水林,带着弟弟孙东林,拉起一支十几位老乡组成的队伍,开始在河南、北京等地承包装修工程。没想到,当老板后的第一年,他就没能从上层发包商那里结到工程款。年关临近,孙水林心急如焚,最终贷款为所有工人结清了工钱。
当年,自己尚在打工时,孙水林曾跟工友彭定斌说:“要是今后我能当老板,绝不拖欠工人工资。”如今,当初半开玩笑的誓言,竟真成为诺言。
渐渐地,孙水林的诚信口碑在行业内传播开来,他的队伍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最高峰时达200余人,不仅有来自湖北家乡的,还有不少来自河南、河北、四川、内蒙古等地,有些人跟着他一干就是20年。
2010年2月9日,是腊月廿六,天气预报说,天津至武汉地区即将出现雨雪天气。为了抢在大雪封路前返回武汉结清部分农民工的尾款,兑现自己20年如一日坚守的“新年不欠旧年薪”的承诺,孙水林决定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在这之前,兄弟俩已发放300多万工钱,外地农民工的工钱已全部结清,只剩下来自老家的农民工的小部分尾款未结清。
“明天再走不行吗?”弟弟孙东林有些担心。孙水林却说:“不行,今晚就得走,不然明后天大雪封路,怕走不成了。”
见哥哥去意坚决,孙东林没再劝阻,让妻子拿出事先为哥哥准备好的15万元现金。孙水林将这15万元和自己筹措的11万现金捆扎打包好,小心地放到汽车后备厢下放备用轮胎的地方,这可是60多位工友的工钱呐!
在弟弟一家的目送下,孙水林开车回自己在天津的家,接上妻子和三个儿女,在夜色中出发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如同往常一样的别离,竟成兄弟俩的永别。
第二天一早,孙东林得知哥嫂一家仍未到家,拨打他们的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预感不祥的他沿途驾车寻找,最终在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的太平间找到了哥嫂一家5口的遗体。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上……
事后,当地交警介绍说,当日凌晨,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因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追尾,共有8人不幸遇难,孙水林一家5口是其中之一。
仁义弟弟孙东林: “今生不欠来生债”
抹干泪水,孙东林和随行的亲友从哥哥那辆被撞得惨不忍睹的小轿车后备箱内找到了完好无损的26万元现金。替哥哥结清工钱的想法立即闪现在孙东林脑海里,他对在场的亲友说:“哥哥连夜往回赶就是为了发工钱,他今生从没欠过别人一分钱,我不能让他欠下来生债。”
在孙东林心目中,长兄如父,大他10岁的哥哥不仅教他建筑、装修方面的活计,还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一开始,我就跟着我哥哥干。2003年,哥哥审时度势,建议我到天津发展,他把跟华北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天津东丽分公司合作的一个项目交给我,把最好的工人输送到天津,让我到天津去单干。如果没有哥哥的强力支持,我当时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自己单干。”
跟随哥哥多年,对哥哥的为人处事,孙东林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几年前,一个姓易的罗田工友农忙时回家帮妻子干农活,不幸被山洪冲走,孙水林除给他结清工钱外,还一次性给了孤儿寡母2万元。每年春节,孙水林都要去探望孤儿寡母,给他们送过年费,直到其妻改嫁才作罢。“我哥的队伍从最初只有十几人,到后来发展到200余人,跟他的为人密不可分。”孙东林说。
“在层层发包的建筑业,拖欠工人工钱的事件常有发生,可20年来,哥哥无论多么困难,从来没有欠过工人一分钱。”在孙东林记忆中,因为上层发包商工程款没有到位,哥哥拿出积蓄、甚至贷款垫付工钱的事,不下十余次。
一次,孙水林在北京平谷县承包一所学校的工程。他带领4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两个月,终于在新学期开学前完工,但6万余元工钱对方却一直不给。无奈之下,孙水林拿积蓄支付了工人工钱。后来,孙水林将对方告上法庭,法院判对方支付6.5万元,但这笔钱至今仍未到位。2002年前后,孙水林在武汉承包了一项4000平方米的装修工程,连设备带材料共投入95万元,对方时至今日仍欠58万元……
“哥哥从来不将自己所受的委屈与损失转嫁给手下的工人,他常跟我说,如果农民工跟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你却拖欠他们的工钱,将何以心安呐?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财富才会取之不尽,用之心安。”回忆起哥哥的谆谆教诲,孙东林不禁热泪盈眶——
“我跟我哥哥,本来开始就是打工的,直到1989年我们才组建自己的队伍。对于打工的辛苦,我们兄弟俩特别能理解。农民工挣点钱不容易,特别艰辛,他们背井离乡在外面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就盼望着回家热热闹闹过个好年。”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孙东林跟哥哥一样,很早就尝到了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暑假期间,他央求哥哥带他到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想挣点下学期的学费。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钱,这让他刻骨铭心。
正是这份感同身受,让孙东林当即决定,丧事年后再办,先替哥哥实现“大年三十前结清农民工工钱”的遗愿,提前通知工友们届时到家领工钱。
当时,已经是2月11日,腊月廿八,一宿未眠的他,坚持顶风冒雪驱车往家赶,终于赶在腊月廿九到了家。
不少平时跟随孙水林的农民工已经先期赶到孙家。屋里的气氛,凝重而肃穆,工友们热泪盈眶:“孙哥的后事还没有处理好,我们怎么能拿这笔工钱呢?”“东林,我们跟你哥都是好兄弟,钱的事不着急,还是先办后事吧。”“孙哥一家五口人都遇难了,我们这点工钱在逝去的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是啊,从法律上来讲,孙水林和农民工之间是雇佣劳动关系。雇主不在了,尚未结清的工钱作为债务,应该由他的继承人在处理其遗产时归还。而当时,孙水林的后事还没处理完毕,所以孙家尚没有立即结清工钱的法定义务。况且,孙水林夫妇不幸去世之后,他们的女儿和父母、岳父母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作为弟弟,孙东林没有义务替哥哥来结清工钱……
孙东林却不容置疑地含泪谢绝了工友们的好意:“哥都走了,我还能让他欠大家的工钱吗?”面对跟随哥哥多年的工友,他敞开心扉:“各位乡亲,因突遭不幸,结算工钱的账本残缺不全,所以,工钱由你们自己报数,你们说是多少,我就代我哥给多少!”
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8点半,直到所有工友都领到应拿的工钱,孙东林一家方才如释重负。而领到钱后的工友,却心潮起伏,久久不愿离去……
大义母亲宋腊梅:“不能让儿子背上欠钱的名声”
经核算,哥哥留下的26万元现金不够,孙东林立即到银行取现6.6万元,还差1万元没有着落。工友们悄声说,这1万元,算了,或者等以后再说吧。
正在这时,孙东林70岁的老母亲宋腊梅拨开人群走了进来,手中拿着厚厚的一沓钱。“东林,把这1万元拿去!”老人的脸上还挂满泪痕,语气却无比坚定。
原来,老人一直悄悄地关心着楼下的动静。当她得知还差钱时,毫不犹豫地从柜子里拿出养老钱,“不能让儿子背上欠钱的名声。”老人说。
朴素的话语,却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位年满古稀的老人瞬间痛失5位亲人,短短3天时间,她伤透了心,流干了泪,而在得知差工钱时,她却一把将沉甸甸的养老钱塞在儿子手中!
“孙家兄弟及其家人的举动,绝非偶然。”熟悉孙家兄弟俩的人都知道他俩勤俭节约、克1857b44f5eca9878e3d9b63a49e68354己厚人的生活习惯。虽然孙家兄弟在北京、天津都干得不错,算得上有实力的建筑商,可他们平时却非常节俭,如果一个人吃饭,总是随便在路边小店对付一下。
走进孙家兄弟在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泡桐街的老家,人们不禁惊讶!屋内摆设,超乎想象的简朴,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唯一值钱的物品,是一台15寸的液晶电视机。若非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房屋的主人从事建筑、装修行当20多年。
这样两位厚待农民工的老板,为何如此亏待自己?乡邻们说,兄弟二人的俭朴缘自母亲的“絮叨”——“莫穷得富不得,富得了不得。”这是宋腊梅常挂在嘴上念叨两个儿子的话。
20岁那年,孙水林出外打工谋生,逢年过节回家,宋腊梅总会教诲:“你大些,两个弟妹还小,你在外打工,千万莫大手大脚地花钱,起家有如针挑土,洗家有如浪淘沙……”
逢年过节聚在一起,老人总跟儿子们说:“你们都是做工出身的,别人跟你一年了,工钱一定要结给他们,千万别落下骂名……我们穷不倒志,富不癫狂。”
而她自己,搬到泡桐街19年了,却从没上街过个早而是自己在家做,她和老伴到水塘上割猪草,上山去砍柴,舍不得用儿子买回的煤气,“我总是想,孩子们在外挣钱不容易……”
孙家兄弟及其家庭的感人故事引起中央及地方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领导纷纷对“湖北诚信兄弟”报道作出重要批示。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分别批示说,“湖北诚信兄弟”是“时代楷模”、“美德丰碑”,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批示说:“孙氏兄弟事迹感人。
这就是典型的武汉人,信义、守诺、豪气,我为这样的武汉人而自豪。”
爱人者,人恒爱之。在各大论坛,“湖北诚信兄弟”成为网友点击并跟帖的焦点。孙家兄弟的感人故事,正感动着无数中国人。许多相识、不相识的人,或送行,或捐赠,或慰问,纷纷以自己的方式为孙家送去涓涓暖流。
善良的孙家却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片片爱心,再一次回报给社会。2010年3月8日,孙东林将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送去的33.4万元现金悉数捐献出来,用于设立“农民工帮扶基金”。截至目前,该基金已接到认捐150多万元。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工感受到“湖北诚信兄弟”的仁义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