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回流原因与效应分析

2010-12-29 00:42贺永泽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农村

贺永泽,黄 晶

(1.宁夏同心县文化馆,宁夏同心 751300;2.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局,宁夏中卫 755000)

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回流原因与效应分析

贺永泽1,黄 晶2

(1.宁夏同心县文化馆,宁夏同心 751300;2.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局,宁夏中卫 755000)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当代农村劳动力流动令人瞩目的一个社会现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大潮,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相关措施与政策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劳动力回流;就业;措施

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跨区流动与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加上各地推进的户籍改革制度,放宽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条件,增加了户口农转非指标等,促进了大批劳动力向城镇转移。1980年代末,农民工的跨地区流动越来越大,形成了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但是近年来,从珠三角开始蔓延开来的“民工荒”,已蔓延到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主要用工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纷纷破产,大批农民工纷纷返乡,并且这种趋势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演越烈。2009年 2月 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宣布,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返乡。这是迄今为止官方媒体公布的最权威的农民工失业人数,其数目之巨令人咋舌。[1]

西方发达国家对人口流动问题都曾做过深入的研究。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两个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传统部门和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他认为工业部门只要用稍稍高的工资便可以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他过分强调了现代部门而忽视了农业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够重视。拉尼斯、费景汉发展了刘易斯的理论,他们认为农业部门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而且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农业剩余。如果没有劳动剩余,工业扩张的粮食来源就没有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流出就要受到限制。他们强调了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乔根森强调了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他认为当人均粮食产出超过人口增长所需的临界水平时,农业部门的发展受到限制,于是农业人口转向工业部门生产工业品,以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扩大需求。

相比较而言,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观点更接近于如今人们对人口流动的理解,他假定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认为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使人们做出流向城市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异。因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取决于在城市里获得较高收入的概率和相对长时间内成为失业者的权衡。[2]

那么此次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回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利农政策与“民工荒”、民工回流是否有联系,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政策才能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的再就业问题,这都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发生过四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

第一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当时长期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加上当时国家制定了较为宽松的人口流动政策、“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城镇从农村吸收了一大批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的工业部门。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建设的开展,加上城市新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这些人又返回到了农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

第二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发生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为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并制定了赶超英美的计划,这就需要大批劳动力进入工业企业,于是国家开始招募大批的劳动力进入工厂。但是由于全国大刮“共产风”和放高产“卫星”以及 60年代初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农业生产受到致命性的打击,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压缩工业生产规模,把这些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重新遣返农村。这就形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

第三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发生在 1989—1991年。“文革”的结束使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于是这些人不断地涌入城市。但是从 198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工业速度增长过快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措施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这些紧缩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使得城市的就业岗位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基于这种情况,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被迫从劳动密集型走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道路,这也使得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大大下降。于是形成了第三次农村劳动力回流高峰。

第四次是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延续到至今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民工潮”的现象。但是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中大部分企业倒闭,大部分城市下岗职工迫于生活的压力,开始从事原来只有农村劳动力才愿意从事的“脏乱差”的工作,农民工从事的就业岗位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农民工只好返回农村。加上这个时期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吸引了城市的农村劳动力。[3]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四次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和前三次的农村劳动力回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三次农村劳动力回流主要和中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宏观经济体制运行的失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而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主要是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回乡创业人的个人素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大多数是个人自主的行为选择。

那么,此次在金融危机这个大的宏观环境下,农民工回流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他们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吗?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二、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原因分析

(一 )微观分析

1.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主要包括劳动力个体的年龄、体能、性别、文化程度、技术等。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医疗制度的滑坡,90%的人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收入的增长根本无法跟上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当外出打工者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健康状况开始下降,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由于经济原因这一部分人群不得不回流。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实现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相对低下,其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底层次的产业中进行选择,造成了劳动力就业队伍的庞大和可供选择就业空间狭小这一矛盾。[4]

表 1 全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 %

2.经济原因

随着农民工输出地的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农民工输入地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外出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进城的农民工或者已经在城市的农民工,他们会重新考量自己的成本与收益。根据托达罗模型的解释,劳动力是否选择流动取决于在城市打工的预期以及找到工作的概率。所以,在家乡就业岗位增多的情况下,只要在家乡的乡镇企业工作的收入与城市打工的收入相差不大,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回流。因为,回流到家乡他们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

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对劳动力的回流也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业税的取消、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以及国家推行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政策也极大地鼓舞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热潮。同时,农村创业机会的增多也使得一些自身素质较高、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3.家庭事件

在这类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结婚、生育和抚养、照料家人、子女上学等。这不仅仅体现在农民工的回流上面,对于中国一些高端人才的回流家庭因素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有些农民工因为家人需要照顾而返乡;有些高端人才由于配偶的工作调动困难等等原因而选择回流。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城市房价的一路攀升由此造成房屋出租价格的迅速增长,进城农民工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也促使其返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婚姻问题与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城市高生活成本的原因。据调查,只有 16.6%的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跟随父母在城市上学,其中 62.1%的流动儿童入学时交纳了借读费、赞助费等。其他没有缴纳相关费用的务工农民子女只能进入教学质量无保证、安全隐患严重的非正规学校,这成为农民工被迫返乡的重要原因。对于未婚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问题逐渐摆在他们面前,城市恶劣的居住条件加上较低的工作收入,使得这些未婚青年不得不返乡。

4.心理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农民在选择迁徙的时候是在很长的一个时间内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最终才作出迁移决策的,但是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个人对效用的问题就越来越关注,也就是说对个人归属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外期间由于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人在回流中不占少数。农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仅仅是水平移动,但是没有带来社会地位上的垂直上升。所以为了追求最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当在城市中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回流。

(二 )宏观分析

1.不容乐观的经济环境

美国金融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恶化了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批企业纷纷破产,大批农民工在城市难以找到就业机会,所以形成大规模的返乡群体。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带有保护色彩的政策,为了解决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这种保护政策的出台无疑加剧了农民工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在家政、餐饮及零售行业尤为明显。

2.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对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有所松动,但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国家的“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都大大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收入的概率,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加上近年来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不少限制外来劳动力流入的管理条例和办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紧缩了原来对外敞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始于 1951年 7月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提出限制户口迁移的做法始于 1958年,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方可向常驻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样,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形成了。这是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制度根源。[5]

3.土地承包政策的庇护

现行的土地政策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和频繁的土地调整,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农民无法从农业退出中获得相应的补偿,这样就弱化了他们退出的意愿,大大提高了他们流向城市的机会成本。一旦他们在城市中的预期收益下降或在流动中受到阻碍或挫折,便很快会想到返回农村,承担着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对外出劳动力有着最强大的吸附力。

三、回流的效应分析

(一 )正面效应

从城市来看,特别是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大批流入加重了城市的负担,造成了一系列诸如供水、住房、交通、城市污染、城市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农民工的回流,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改善城市住房、供水紧张的局面,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弱化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从农村来看,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例如减免农业税,可以有效地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在外工资低、风险大的打工者,在务农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会自愿选择回乡务农。首先,这部分农民工的回流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地弃耕的现象,增加有效耕地的利用,巩固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次,外出的就业经历普遍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水平与技能水平,并且长时间的在外生活使他们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这部分人的回流,可以加快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步伐。部分回流农民利用在城市学习到的先进理念与知识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利用现代的网络手段,根据市场导向创办、经营项目新、收入优厚的企业,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当地单一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部分高素质的农民工的回流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当地农民的思想觉悟,促进当地整体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

(二 )负面效应

从城市方面来讲,农民工流入城市大多所从事的是艰苦的体力劳动,是城市就业者不愿意从事的低层次和低收入的工作。但是这些行业和工种对城市的健康与协调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大批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将会不同程度地打破城市原有的服务体系,从而造成城市经济不同程度的萎缩。

从农村方面来讲,长期以来农民负担之所以过重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对有限土地的过分分享。一方面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农民工发生大规模的回流,会使原本稀缺的土地再次告急,这样就加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农民的增收能力。同时,大规模的回流还会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扩大,使农村劳动力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6]

四、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建议与对策

(一)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尽管在 20世纪 80年代末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表面看二元结构的强度已经明显缩小,但是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中国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不仅未缩小,反而近几年来还有所扩大。

目前需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现阶段应实行不同层次的城镇化改革制度,对于流入城市多年、具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又有留城愿望的农民工应该降低其入城定居的门槛,促进农民城市化的进度。同时推进农民工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的区别,使其享受同等待遇。[7]

(二)大力推动农村城镇化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中国近两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低,与城市的就业岗位的匹配度低。这一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其中,大力推动的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工业化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途径。具体包括创建农民小城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发展小城镇的实质在于大力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各地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农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所谓的“瓶颈”现象,这个时候就迫切需要一个进一步发展的依托,具体来说就是农产品需要集散中心、人口需要相对集聚、乡镇企业需要进一步集中、二三产业需要迅速发展。所以中国要走出一条以工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以农村城镇化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

(三)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

现行的土地政策为农民工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减少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压力。但是由于土地产权的界定不清和频繁的土地调整,弱化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所以,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设立土地评估机构对农业用地进行等级评估,确定不同层次不同土地的流转价格,允许土地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流转。应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一定的份额,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中国需要确立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振兴县域经济为主体的思路,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培养广大群众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并且还应在技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导。改善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平等有序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做好农村中老人和小孩的抚养工作,解决好离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可以采取学校寄宿制、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高好学校生活硬件设施的建设,以解决离乡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建立养老院,对于老人应该做到生活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需求有人问。还可以在基层提倡留守居民之间采取互助合作的形式,解决外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后急难事无人帮扶之忧。

[1]陈锡文.中国约有 2千万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岗位返乡[EB/OL].(2009-02-02).http://gb.cri.cn/18824/2009/02/02/3785s2411731.h tm.

[2]易红涛.劳动力流动文献综述 [J].甘肃农业,2005(9):22.

[3]刘怀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4-48.

[4]白南生,宋洪远.回乡,还是进城?——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 [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40-47.

[5]刘铮.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农民工回流”的成因及效应分析 [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9.

[6]黄颖.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效应与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5(8):94-97.

[7]张宗益,周勇,卢顺霞,等.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7(12):9-15.

[责任编辑:张岩林 ]

A Study of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Rural Migration Return in Financial Crisis

HE Yong-ze1,HUANG Jing2
(1.Culture Center of Tongxin County,Tongxin,N ingxia751300,China;
2.Zhongwei Power Supply Bureau,N ingxi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Zhongwei,N ingxia755000,China)

Rural labormigration return is an impressive social phenomenon on the issue of contemporary labormobility.Influenc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and different levels of labor return have emerged all over the nation,thus caused the general focus from allwalks of society.Therefore,it 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and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work out policies and measures on how to dealwith the labor return issue.

labormigration return;employment;measures

F241

A

1673-5595(2010)06-0018-05

2010-03-05

贺永泽 (1962-),男,宁夏吴忠人,宁夏同心县文化馆馆长,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