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泥石流发生后又形成了若干个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增加了救援的难度。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持抢险。
(1)从哲学角度说明“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2)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温家宝在灾区改变行程深入重灾区、定策排险、对受困者数度喊话。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抓紧灾后有限的黄金救援时间挖掘被困灾民。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开始捐款捐物,向灾区伸出援手。从经济角度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应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材料二甘肃省简图(图甲)和泥石流形成示意图(图乙)
(3)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4)材料二等高线图中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滑坡形成堰塞湖的是哪一处?为什么?堰塞湖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材料三河西走廊东起甘肃永登乌鞘岭,西至甘肃、新疆两省区交界处的星星峡,绵延上千公里,是连接中原与西部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河西走廊是我国佛教盛行较早的地区,佛教文化高度发达。汉代,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该地并逐渐发展。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一带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统治阶级亦扶持佛教,佛教香火不断,该地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唐朝时期的河西走廊佛教尤为发达,唐末五代时期张义潮、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等政权的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持佛教。这为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吐蕃王朝曾长期统治此地,这里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吐蕃的许多高僧曾在河西走廊传法。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佛教盛行对河西走廊地区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十六国时期和唐朝时期佛教盛行于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中国境内,请指出佛教在河西走廊与内地盛行的异同。
解析:第(1)问要从“人”的角度回答。在哲学中关于“人”的内容重点讲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发展观等。第(2)问主要从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回答,即从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说明问题。第(3)问,泥石流形成的原因需要从地形条件、降水条件和泥石流中的砾石泥沙等物质来源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中堰塞湖的形成条件,可知A、B、C、D四处等高线最密集的地方最容易发生滑坡堵塞河道;堰塞湖的危害要从其对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危害分别来叙述。第(5)问考查佛教盛行对河西走廊所起的作用,注意要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归纳。第(6)问考查不同地区佛教盛行现象的异同,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参考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才能有效保證人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而得以重建家园。(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回答也可)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符合认识论的要求,是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③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①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支出,保证灾区的救灾资金充足。②国民收入主要用于积累与消费,而积累中的社会物资储备主要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等,所以可以启用社会物资储备应对泥石流造成的危害。③国家出台就业援助和社保扶持政策等,帮助灾区救灾及灾后重建。注重改善卫生条件,保证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
(3)地形条件:山区谷地是水流汇聚的位置,也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强降雨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洪流。地面状况和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和地面抗侵蚀的能力低;现代断层活动频繁导致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泥石流。人类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植被、地质和地貌特征,如工程建设中对坡脚的破坏等,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4)D处此处等高线密集,说明此处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等堵塞河道,形成堰塞体。在滑坡形成的堰塞体以上河段,由于河道堵塞,水位上升,会淹没村镇和农田;也会使土壤含水量增高,产生新的滑坡和泥石流。在堰塞体以下河段,若滑坡体溃坝,会形成更大的洪水,导致洪涝灾害发生。
(5)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加强思想控制,利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我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6)相同点:从原因来看,都是因为佛教宣扬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思想,对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麻痹作用;统治者出于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提倡佛教。从影响来看,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点:社会背景不尽相同:河西走廊地区在十六国时期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更多的是由于统治阶级扶持佛教;而内地则是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从特征来看:河西走廊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佛教文化传人较早,因而佛教文化发达,保留更多印度特色,且深受藏族文化影响;内地佛教盛行相对较晚,更多是与中原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