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一代的觉醒

2010-12-28 00:06:17许东
天涯 2010年3期
关键词:观感现代性建构

新一期的《文化纵横》刊发了唐杰的文章,谈论“80后”一代人的时代感受,描述他们思想成长的轨迹。

唐杰说,被称为“80后一代”的群体,生长于一个以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以及“全球化”等主流意识为旗帜,持续深入地进行“私有化”与“市场化”的时代。在这具有连续性的三十年里,一代青年形成了许多集体观感和有些共性的典型特征。

这连续的三十年,的确连续地证明了其方方面面的成功: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物质更丰富了,视野更宽阔了。“80后”一代一直沉浸在关于“进步”与融入世界的巨大想象与满足中,一起见证这个伟大的传统国家,正在施行着的、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现代性方案:到处是风风火火的“推倒重建”,到处是众情惶惶的“名来利往”,与此同时,“胡汉三”们回来了,“黄世仁”又强势了,黄、赌、毒、黑、贪又泛滥了……

唐杰说,对于“80后”来说,时尚光鲜的“郭敬明”们其实只是少数,但是,当主流们要显示“80后”或“90后”的堕落时,也总是选取城市“原生态”中的少数衣食无忧的极品来加以渲染。真正“沉默的大多数”永远在媒体的聚光灯之外,大部分城市中产阶层的后代、从农村通过高考奋斗到城市的青年,以及那些同样怀揣着梦想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城市打工的同龄人,一次次感叹着“80后”这一代真是生不逢时,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福利没有享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恶”倒是全数碰上了。

从小到大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配合并建构对共和国前三十年的控诉与对后三十年一边倒的肯定性的主流叙事。然而,一方面,对共和国前后三十年之历史转变过程中的种种因缘时势,其解释总留下许多令人疑问的环节。另一方面,关于市场经济与私有化的美妙许诺与“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的残酷现实,在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面前,过去的教育已经没法再振振有词、自圆其说。这样的教育,无法培养起我们坚定的价值信仰和道德德性。在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时,缺乏一种统一的并且切实回答种种疑问的历史叙述,留给我们的只是更多的惶惑与矛盾。

唐杰说,在经历2008年那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事件之后,我们开始更多地表述与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些“集体记忆”以及那些隐含的观感,在中华民族一代代的历史叙述中,可以说,“80后”一代有了整体上的自我意识。

然而,这自我意识是什么呢?它将如何回应那一系列在我们的精神历史中纠葛在一起的混乱与矛盾呢?我们本以为不必关心政治,毕竟,先驱们为我们设计好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的建制,完成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性转化最艰难的第一步。可是在2008年,在一个主流意识声称不断进步并日益强大的国家,依然爆发了近代以来的那种“救亡图存”式的自发的群众爱国运动,这究竟是自信还是自卑?抑或,它只是充分反映了新青年一代的身份焦虑呢?而我们为什么又重新陷入了这样的焦虑与困境呢?

然而,无论如何,“80后”一代尤其是“四月青年”作为整体被推上了历史与政治的舞台,其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对外则宣告了即使面临最为错综复杂的政治与文化困境,民众尤其是新青年们依然强烈地维护着中国认同;对内则昭示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可正在这些新青年身上慢慢构筑起来:一方面,他们投入到一系列的社会重大事件中——例如作为志愿者千里奔赴地震灾区——并以其优秀表现而为世人所称道,重新构筑并践行内心的人格理想与信念;另一方面,那些我们曾经不以为然的宏大主题重新在各种场合被纳入话语讨论:利用外资/被外资利用,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帝国主义/民族主义,资本/劳动,人民群众/买办权贵……当这些概念因为当下的政治现实重新在我们身上被激活时,也就重新打开了连接与理解过往历史的巨大可能,而一反那种历史与文化的虚无主义逻辑。

猜你喜欢
观感现代性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余事三绝一一傅申先生书画印观感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