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才 胡杰
(作者分别是《新京报》北京新闻部统筹编辑、《新京报》北京新闻部主编)
节假日期间,新闻也是淡季。在不停刊的情况下,怎么做好节假日新闻,做到淡季不淡,《新京报》北京新闻部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与平日新闻相比,节假日动态新闻算是“小兄弟”,质和量均难预期。如果按平日新闻策划,难免落入俗套,但如果离开节假日本身这个特点,又会显得生硬,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接口?《新京报》与中华骨髓库联合举办的“我的六一,你的爱心”大型活动,可以说是一次较成功的案例。
2009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前后相连,我们决定做一个关于孩子们过“六一”的策划报道。讨论期间,我们想到之前联系过的中华骨髓库,想到北京各医院躺在病房里的白血病孩子们,他们的儿童节,如何度过呢?
北京各医院有数百名正住院的白血病孩子。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大都家境不佳甚至负债累累。大家商议后,决定发起一个“我的六一,你的爱心”活动。即由《新京报》和中华骨髓库一起向北京各医院的孩子发放心愿卡,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通过报道,由爱心市民认领这些心愿。
在活动设计中,为达到与读者互动的效果,我们突破了平面媒体局限,在新京报网进行联合滚动报道,读者可以深度参与。活动开始,效果立显,设在中华骨髓库和新京报社的几部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市民们踊跃认领这些心愿,孩子们想要的玩具、书籍、点读机等被邮寄或被市民们直接送到孩子手中。有孩子提出去天安门看升旗、逛海洋馆或欢乐谷,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医院派出医护人员跟随看护,孩子们与爱心市民一起度过快乐一天。
最终,孩子们所有心愿全部实现,很多孩子都得到数倍于心愿的礼物。中华骨髓库收到捐款近10万元。
“我的六一,你的爱心”活动持续近半个月,共推出20多个版,在端午小长假与“六一”节之间新闻淡季推出一道爱心凝聚的新闻大餐,触动普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并结合“六一”节点,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与公益机构联合举办活动,现已成为报道的一个常见模式。2006年春节期间,我们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策划主办了“助贫困学子回家过年”活动,2007年国庆节,组织了“京藏少年手拉手”活动。今年春节期间,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了“带河南孤儿来北京过年”活动等。对《新京报》品牌形象,也是极大提升。
新闻所以“新”,还因为无法准确预知。策划中既要坚持预定策划,又需要不停观察调整。设计的新闻点,是否恰好是当时的最高潮,是的话,下一步能顺利进行,不是的话,需要迅速调整报道方案。
今年春节,《新京报》北京新闻部提前做了庙会策划报道方案,从最早的庙会地图,到各个庙会的最大亮点,再到庙会总结,每天拟推出三个以上版面。但在实际操作中,随着新闻实践变化,报道方向最终都进行了较大改变。
在当时的报道进程中,我们发现北京庙会有两个模式的竞争:厂甸庙会、地坛庙会等坚持传统,吸引群众的是老北京豆汁、高跷、拉洋片;而朝阳公园、石景山游乐园等引来洋玩意,外国洋乐队、洋小吃、洋货市场等引人注目。我们马上进行安排,做出一个版的小专题《老的更传统,洋的更新鲜》,对这一趋势进行对比。
随后一个更有深度的角度出现了。有的庙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庙会门庭冷落,甚至发生退租、抗议,这一现象引向庙会经济这一深层次问题。
随后报道中喊响“庙会是否应该被经济左右”这个话题,两天内推出5个整版报道。对各庙会热衷拍卖摊位,使摊位费节节攀升,传统京城庙会与一般的商品展销会、美食节愈发相似这一趋势进行批评,专家建议庙会活动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政府服务功能的发展,不断推出能够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创新型文化产品。
当然,在方案有所改变的同时,也有很多坚持。比如同时操作的一系列庙会人物仍如期见报。如地坛庙会标王谷胜立、耍把式的老天桥技艺传人、普通的庙会清洁工,执勤交警等。
与以上类似,在今年国庆专题“国庆游园调查”策划报道中,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游客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大量扯走公厕卫生纸等,随后,我们在专题中特别加入“寻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栏目,倡导大家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一个需要强调的事实是,所有策划报道,都无法撼动动态新闻、也就是硬新闻的地位。日常硬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我们厚积薄发的主战场。
所有的策划报道,都是在做好动态新闻基础上进行的。这意味着,虽然可以提前做出详细的节假日新闻报道方案,但始终要紧盯动态新闻。并且,由于节假日期间,动态新闻本来总量就少,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更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更大精力。
2005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家庭悲剧,情况严重。获知消息后,我们派出多名记者前往采访,当天推出两个版的事件报道,此后对这起悲剧进行追踪报道,并积极引导读者对相关社会家庭问题的思考。
与此类似,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42名北京游客穿越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时迷路,一名女游客不幸身亡。我们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内蒙古,连续数天现场报道,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的重大负面报道,如何与过节气氛协调。我们把握的基准是,准确报道但不渲染血腥细节,多做积极思考分析绝不体现悲观情绪,使读者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事实,力戒出现负面、不和谐音符。
节假日新闻报道体现了我们一以贯之的报道原则和要求。群策群力制度保证加上有力的执行,才形成《新京报》品牌,打造读者对报纸的阅读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