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建时期在闸北的发展及其经验

2010-12-27 15:28蒋明宝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6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支部革命

●蒋明宝

中共创建时期在闸北的发展及其经验

●蒋明宝

上海闸北是中共组织创建时期极其重要的营垒,对早期中共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留下了许多历史经验,包括善于运用社会人文环境,使党组织得以生存;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不断壮大;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党的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上海闸北;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历史经验

上海闸北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是中共组织极其重要的营垒,对早期中共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21年底,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简称上海地委)成立。她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上海地委建立初期,根据中共中央局指示,其首要任务是进行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1922年6月,上海的党员人数已发展到50人。1923年7月,上海地委兼区委建立了直辖的党小组4个,党员共43人。闸北地区有中共第一组(上海大学组)和中共第二组(商务印书馆组),两个组合计党员24人,占当时上海中共组的50%,实际党员总数的55.8%。1925年初,上海地委根据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对所辖的下级党组织在原来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支部。中共上海大学支部、中共商务印书馆支部共有党员36人,在全市各地区中支部数和党员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1925年9月,中央扩大会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象上海这种地方我们党现在扩大了不少,现在已经要在区委之下按区域分划几‘部’,组织‘部委员会’。这一组织上的新办法非常之必要,一则因为指导上方便,二则因为更容易扩大党的组织。”上海区委即根据中央这一决议,按上海的区域分划7个部,建立7个部委员会,中共闸北部委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七个部委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部委,至1926年9月,下辖支部有22个,党员263人。1926年初,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将上海大学改为上海区委的独立支部。1926年4月,上海大学独立支部有党员61人,是6个独立支部中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支部,也是党的战斗力量最强的一个支部。闸北地区的中共组织和中共党员以他们从事党建活动的丰富经历,成为全市其它地区中共组织建设和发展所急需的重要资源,成为后来新建中共组织的开拓性人才。他们中间有不少是我们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邓中夏、瞿秋白、施存统、张特立(张国涛)、刘仁静等。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能够在闸北获得这样大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历史性经验。

首先,善于运用社会人文环境,使党组织得以生存。中共组织在创建时期处于秘密状态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反动统治势力的打击和破坏。因此,社会人文环境是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选择在哪里活动?哪里开展活动最安全?中共组织创始人把目光聚焦在了闸北这块上海租界以外的华界区域。当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后,除了与李汉俊、沈玄庐等人接触外,还与闸北的陈望道、沈雁冰和邵力子频繁接触。

闸北,在中共组织创建时之所以成为十分理想的区域之一,是因为上世纪20年代,民族资本家纷纷到这里投资,于是闸北被誉为“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华界商业中心”。工商业的发达,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当时闸北汇聚了10多万的产业工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商务印书馆,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印刷出版企业,有产业工人4000多人。这为闸北这块区域打造了我们党创立与发展所必须的坚实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其次,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宣言》(1920年11月)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劳动群众——无产阶级——的势力正在那里发展和团聚起来,这个势力是会使资本主义寿终正寝的。”“这个势力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阶级斗争。”“共产党的任务是要组织和集中这阶级争斗的势力,使那攻打资本主义的势力日增雄厚。”[1]这里,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宣言的形式,确认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共组织在创建之初,就把阶级(革命)斗争写进了党的政治纲领之中,予以重视,并以此指导革命行动。要斗争,就要有斗争的力量。这个力量从哪里来?在哪里能够组织起这支力量?闸北是中共组织的创建者们选择的重要地区之一。闸北的特殊的区域环境,成为中共组织在创建和发展中理想地拥有了这支力量。这里,我们以五卅运动和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为例。

1925年5月30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5月31日,商务印书馆总厂、上海邮政局闸北支局、铁路机车厂、众多丝厂及大中学校等闸北工人、学生,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领下投身反帝运动。6月1日,闸北工人、学生、商人参加“三罢”斗争。6月3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有3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通电英国等各国人民声援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6月4日,由共产党员沈雁冰、董亦湘、杨贤江、丁晓先、侯绍裘等为骨干的30多人发起成立“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号召和动员全市教职员参加五卅斗争。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在党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工人、上海邮务工人、沪宁铁路工人和上海大学学生组成的1400多工人纠察队员,英勇奋战。经过30小时的战斗,取得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次壮举”[2],是中国共产党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政权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为中国共产党拥有人民群众革命斗争力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两次重大的革命斗争中,处在创建和发展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闸北这一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示了领导革命斗争的本领,处在觉醒和自卫的闸北工人阶级在这一政治舞台上充分显示了拥护共产党、紧跟共产党的力量和信念。闸北工人群众极具革命斗争觉悟和献身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中共组织长期在闸北深刻影响的结果,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再次,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民众,使党的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中共组织在创建和发展中高度重视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如创办东方红色大学——上海大学。上大是在1922年10月由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合作创办的高等学府,坐落于闸北青云路青云里师寿坊,是国民革命政治和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的结果。邓中夏提出上大的宗旨是“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瞿秋白发表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指出:当务之急,是研究社会科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邓中夏的《中国劳工问题》,恽代英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萧楚女的《中国农民问题》、施存统的《社会思想史》、《社会运动史》、《社会问题》,《外交问题》,董亦湘的《唯物史观》、《民族革命讲演大纲》,杨贤江的《青年问题》等等都成了上大的讲义。上大成为驰名遐迩的南方新文化运动的园地,反帝反封建的前哨阵地。中共中央在闸北会文路上建立了中共第一家秘密印刷厂,厂址设在闸北会文路125弄6号,房门外挂上“会文堂印书局”的招牌,作为掩护。《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热血日报》和我们党的许多文件、宣传资料与内部通讯等就在这里印刷完成。在闸北建立了《向导》周报发行所、《热血日报》发行站。在闸北华兴坊建立了革命文化活动场所,这是一个较有规模的场所,它每天要接待三四十个报贩,销售《热血日报》约三千份,《公理日报》一千多份。这里时常聚集了江浙区委领导,商务印刷工人,以及附近的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国货公司和胡庆余堂中药铺的工人和店员。在闸北宝山路宝昌路上开设长江书店,专门发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著作,店中有很多革命书刊:《向导周报汇刊》、《中国革命问题论文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等。从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阵地中,我们看到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闸北已然成为革命文化宣传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时建立的革命文化编印机构、发行所和频繁推出的革命思想宣传刊物,使革命文化通过《向导》、《新青年》、《热血日报》、《中国青年》、《公理日报》、《平民日报》、《国民通讯社》等载体在社会上得到有力的传播,得到有力的宣传。革命文化影响着人民群众、唤醒着人民群众、振奋着人民群众,从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1]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党史大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54.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67.

D231

E

1009-928X(2010)06-0013-02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闸北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袁志平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支部革命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中国的出行革命
谢文利作品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