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上的气候思考

2010-12-27 13:24:38黄永明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北冰洋海冰彼得

□黄永明

“全球变暖”或是“气候变化”的概念进入科学界大概只有不到二十年时间,进入公众视野则只有十来年。这是一个年轻并且仍在快速变化发展的领域。最初接触这个领域时,我总觉得它不是那么靠谱。它不像我所熟悉的天文学,历史超过两千年,许多命题都经过证实或证伪,已经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框架。气候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气候的因素和自然界的响应错综难辨,而科学家的数据又非常有限,想要把它搞清楚,尤其是在短短十几年里,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太宏大的问题,一名科学家或一个小组都是无力从整体上研究它的,科学家只能选择一个个具体而细节的课题去研究。那些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结果,就像是烧饼上的芝麻,或许在暗示着烧饼的形状和大小,但你很难将芝麻与芝麻之间逻辑地联系起来。

在《南方周末》科学版,一篇报道要写将近四千字,某些“芝麻”也许在科学上或在大众看来是有趣的,但都没有重要到可以支撑起整篇报道的程度;如果把一些“芝麻”串起来,如前所述,又难以找到合理的主线。因此,当编辑第一次提出做一篇气候变化稿的时候,我拒绝了。原因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我坚持认为,自己不熟悉、没有足够理解的领域应该尽量不写;第二,在那些研究中我确实找不到一条逻辑线索。

那次虽然没有做出稿子,却也在事实上让我开始关心和思考气候变化的问题。几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夏天,我开始北冰洋的远征之时,才开始真正对气候变化有所认识,并写出一系列报道。

我并不是在讲述一个“转变”的故事,不是像很多人那样说自己如何从怀疑论者转变成信服者。科学不是关于相信,而是关于证据的。在科学报道中, 最可靠的证据莫过于发表在经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邀请我到格陵兰和北冰洋做为期八周考察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一个世界著名的环保组织。他们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是想要迎接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接受这样的邀请,是因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亲自观察北极的机会,另外船上也有数名研究气候变化和冰川的科学家。

在出发前,我下载了《科学》和《自然》杂志三年来发表的几乎所有跟格陵兰和气候变化有关的文章,近70篇。这些文章后来成为该系列报道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我们沿着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群岛之间的海峡行进,最高到达北纬82度34分,50天的时间里都吃住在船上。单调的生活也让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那60多篇文献。船上有三名科学家,一名美国的气候学家,一名英国的冰川学家和一名英国的地球物理学家。我先看论文再与他们交谈,其中那名气候学家显然对这些论文烂熟于心,他所讲述的气候变化研究与我读 到的文献内容分毫不差,这也打消了我此前的一个疑虑:绿色和平请来的科学家是否会倾向性过强。

科考的重点是位于北纬81度的彼得曼冰川(Petermann Glacier),所以我在船上决定将系列报道做成一个“彼得曼三部曲”:抵达彼得曼前的情况、在彼得曼工作的情况、离开彼得曼之后的情况。后来实际上发了四个整版的报道,将北冰洋海冰的情况专门做了一个版。尽管考察的重点并非海冰,但我们毕竟到达了海冰的边缘并在那里做了停留,而且科学界对于海冰也有很多重要的研究。

我的做法是,将几年来重要的研究论文作为骨架,将考察的见闻和科学家的现场说法作为血肉,组成丰满的报道。这组报道得到了科学家、读者和同行的好评,我个人也较为满意。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在北极观察到的现象究竟具有多大的典型性,对气候变化的命题起到多大的支撑?

很多人问我,北极的冰确实是在融化吗?我回答说,我们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盛夏—去的北极,每天气温在5摄氏度上下,那当然在融化啊,问题是这种融化是否每年如此,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的话有多不正常?这后面的问题是无法以这一次的考察来回答的。它需要大量可靠的历史数据来解答。我们在十分短暂的时间里考察了地球上一个非常局部的区域,然后把考察中的见闻作为对科学论文的辅助材料,似乎形成了对论文的一种支持,但这样做的科学性非常值得怀疑。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承认其报告中关于喜马拉雅冰川融化情况的预计存在严重错误,对此表示道歉。追究其错误来源,是其引用了未经同行评议的内容,即来自WWF和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

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讲座时候,有同学问我,你如何选择、甄别材料,保证报道的科学性?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在北冰洋系列报道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显然我最推崇的科学新闻杂志《新科学家》也没有解决。我想这个问题大概是新闻这种文体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北冰洋海冰彼得
彼得与狼
末次盛冰期以来巴伦支海-喀拉海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
海洋通报(2021年3期)2021-08-14 02:20:38
彼得潘
彼得潘
潜艇冒出北冰洋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长不大的彼得·潘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应用MODIS数据监测河北省近海海域海冰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
基于TerraSAR-X全极化数据的北极地区海冰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