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阻滞因素及对策选择*
王晓玲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县域经济一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掣肘着辽宁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促进辽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引起辽宁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围绕发展县域经济所实施的具体措施也初见成效。但是,与山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 阻滞因素 对策选择
近年来,辽宁实施了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使辽宁县域经济的短板有所拉长。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辽宁还存在明显差距。2009年发布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辽宁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县域数量依然是5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11.4%,而浙江、山东、江苏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为26、26、27个,分别占其县域总数的44.8%、28.6%、51.9%。显然,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全省整体经济实力水平提高的短板。
1.尚未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为推进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辽宁省政府提出要在县域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思路,旨在以特色产品为核心形成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条,同时要培育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为内核吸引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向县域聚集,形成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工业集群,这是在辽宁县域形成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者认为本县(市)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的只占20.3%,(如表1所示),说明全省大多数县(市)还没有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业”,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约化程度仍然较低。
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政府投入有限。在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的形成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它是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有效平台,是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始动力。在本次调查中,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还有14.4%的被调查者认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的关键是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如表2所示)。因此,辽宁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其根源又有两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的发育缓慢,规模有限,所能带动的农户数量有限;二是没有培育起适合本地农产品特色的龙头企业,农业依然以种植业为主,产业链条还没有向加工、销售延伸,没有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对农户的有效带动。另外,在辽宁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政府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但因辽宁县域公共设施基础较差,欠账较多,有些县域特别是一些贫困县域的公共设施供给仍然无法满足当地农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龙头企业发展较为缓慢。
3.市场信息缺乏。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辽宁县域在推进以“一县一品”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时,有35.0%的被调查者认为遇到的困难是缺乏市场信息,另有25.2%的被调查者认为遇到的困难是没有特色品种和特色资源(如表3所示)。农业产业化使农产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市场信息在农产品产业链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市场信息为导向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并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才会使农产品取得较好的收益,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市场信息缺乏,使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风险也相应增加,无法很好地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辽宁县域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破解市场信息缺乏这一制约因素。
1.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针对辽宁县域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的现状,我们对辽宁县域在推进“一县一业”、实施工业集群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专门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59.8%的被调查者认为遇到的困难是缺乏大项目(如表4所示),这也成为制约县域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由于辽宁不少县域缺乏大项目,致使县域工业的集群式发展缺乏骨干企业产生的牵动力和支撑作用,县域工业集群式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同时,辽宁有的县域仍然沿袭项目聚集的工业发展思路和模式,没有按照县域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没有将大项目的引进作为招商的重中之重。另外,还有一些县域由于自身区位条件较差,对大资金和大项目的吸引力不足,也遇到在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缺乏大项目牵引的难题。
2.园区建设有待加快,招商力度应加强。辽宁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还有若干外部因素和条件。调查中,有58.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另有24.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工业项目(如表5所示)。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辽宁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将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县域的发展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但实际上,有45.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20%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未将县域发展纳入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之中,20%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缺位和越位同时存在,还有14.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没有创新意识(如表6所示)。
1.根据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实施分类管理。目前,辽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虽然不是很强,但部分县(市)的经济实力却很强,特别是沿海经济带内大连市所辖的4县(市)有3个已经进入全国百强县,瓦房店市还是东北十强县之首,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长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之首。同时,辽宁县域经济在三大区域框架下的非均衡发展依然存在,落后县域的经济基础仍然脆弱,决定了辽宁县域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应有所差别,力争使强县更强,并促进辽宁产生更多的经济强县,同时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县域实施多元帮扶。可以借助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将全省44个县分为强县、中等县、欠发达县三类,加大对经济强县和发展速度较快县的奖励力度,同时可借鉴山东推进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的经验,由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三类县制定不同的政策:赋予经济强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在安排建设用地使用指标上向经济强县倾斜,鼓励其大力引进外资;力争将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打造成东北第一个全国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对经济实力中等的县要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政策,主要是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的相关政策;对欠发达县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如县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向欠发达县倾斜,降低欠发达县贴息贷款门槛,降低欠发达县招商引资奖励所要求达到的资金额度等。
2.关注欠发达县域的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辽宁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在县域经济层面表现得同样突出,使欠发达县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优势资源的吸引力不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缩小欠发达县域与发达县域的差距,逐步实现同一城市区域内县域的均衡发展,至少应保持差距不再扩大。为了使欠发达县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经济强县的差距,应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首先,省级财政应在现有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欠发达县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其次,在三大区域内建立对欠发达县的帮扶机制,由经济强县对欠发达县进行对口帮扶,加强区域内县域经济的合作,在三大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中制定相关的区域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县资本到欠发达县投资兴业,尤其是兴办农产品加工业。最后,建立市级帮扶机制,由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欠发达县工业园区和农业基地建设,鼓励经济强县的大型企业对本市欠发达县的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进行援建。
3.完善农业信息系统,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市场信息是欠发达县域和发达县域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阻碍了县域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而市场化是实现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必须,因此,健全和完善辽宁县域农业信息系统,就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措施。辽宁省于2002年就启动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并以金农网为平台建立了辽宁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了省、市、县的互联。但是,各县的农业信息网内容简单、更新不及时,不少县的供求信息还是空白,农业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应建立从村镇到县域的信息采集、发布、更新快速通道,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应不断推进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4.以大项目招商为中心,促进县域工业集群化发展。一是加快县域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省财政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各市政府应考虑对园区建设资金实施配套,以进一步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二是强化大项目招商。应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和转移的新趋势,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规划调整、企业外迁的新机遇,以及正在崛起的环渤海城市群产业动态,跟踪这些区域的企业合资、合作意向,了解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布局,开发、策划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对接,提高招商效率。另外,还要大力培育招商中介机构,采取各项措施扶持其发展,兑现中介招商奖励,调动中介的招商积极性,使其在境外大项目招商中发挥更大作用。
5.推进县域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要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其关键是提高县域政府主要领导的执政能力。为此,应在全省开展县域主要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县域主要领导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战略意识、求真务实意识,同时增加县域主要领导干部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储备,以利于他们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可行、有效的发展策略。为提高管理能力,省人事部门应选拔一批县域主要领导干部到省内经济强县以及江苏、山东、浙江的经济百强县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学习经济强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推动自身创新,加速县域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1〕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R].中国县域经济网,2009-7-26.
〔2〕 刘卫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J].北华大学学报,2005(2):73-76.
〔3〕 穆岩.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27-28.
〔4〕 姚践,吴淑云.发展县域经济的辽宁实践与探索[J].地方财政研究,2008(7):36-39.
F832.3
A
1672-9544(2010)11-0070-04
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应急课题《推进辽宁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 张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