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吉明
背后之言也要听
文/张吉明
背后之言,素有“自由主义”之嫌。在党内生活中,我们的原则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反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但在社会生活中,不加分析,把所有的背后之言一概否定,就难免失之偏颇。
中国这么大,社会生活浩瀚纷繁,要求所有的人什么话都要在组织的会议上或当面讲,不大可能,也不现实,不必要。人们在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畅所欲言,乃生活之自然。谈话内容有对党改革开放政策的由衷赞颂,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讴歌,也有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
中国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国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和国的公民衷心地期望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散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的有识之士对现代化建设关心的肺腑之言,良策妙方,真知灼见,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没有适当的公开场合和机会讲,憋在心里,不吐不快,难免背后发发议论,这是正常现象,其中不乏经天纬地之论,经世致用之策。着实应该听一听,以便择其善者而纳之,从之,不应一概以自由主义统统摒弃。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天正下着大雨,会议室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雷击死。事后,一个农民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被毛泽东制止了。毛泽东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群众这样讲是对我毛泽东有意见,我们要认真了解这些意见,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从群众的不满情绪中,毛泽东了解到,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群众有怨言,借雷劈之事发泄不满。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毛泽东立即指示边区政府有关部门减少征购公粮的任务,同时号召积极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从而解决了困难,赢得了民心,渡过了难关。毛泽东耐心倾听各种不同意见,查民情,顺民意,减民负,创伟业,英明决策的故事,传为千秋佳话。他把共产党人善听背后之言、甚至怨恨责骂之言的崇高境界,推向了极致。
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听背后之言,天不会塌,不听难免垮台。战国时期,齐威王不拒背后之言,规定凡能在街市公开场合议论指责他的过错,传到他耳朵的,可得奖赏。结果,国内政治修明,迅速强大起来。相反,残暴的周厉王,只要得知谁在背后指责他,就抓起来杀掉。结果,只三年,便逼得人民起来造反,被推翻、流放。古代清官为了明察秋毫,经常“微服私访”。如今,一些城市的领导干部也时常挤公共汽车,走菜市场,进行“微服私访”,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电影导演,提前等在电影院门口,混在散场观众之中,悉心倾听观众对自己执导电影的真正评价。
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善于听取背后议论?因为,这些话没有畏惧权威的扭曲,没有碍于情面的虚伪,只有公开场合不易听到的真诚。背后往往真言多,且不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知灼见和金玉良言。不少则是正确制定政策、妥善处理问题的可靠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背后之言更应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