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正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步行素食的低碳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浸润普及开来。
尽情燃烧爆竹,摆宴大吃二喝,华灯通宵达旦,礼品提来送往,这些场景以往春节随处可见。可如今虎年新春,刚过除夕和初一,不少人出行放弃开私家车,而是选择步行或者更为轻松的公交车;有的单位门口挂起一对大红灯笼,关闭了景观灯饰;有人购买了实实在在的简装食品,通过更为环保的网购方式购买年货;有的家庭选择旅游过节,出门时清空了冰箱,关掉了所有电源;还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在网上运用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所有这些,透露出人们追求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所谓低碳一词就是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量较低。随着低碳生活概念的深入,很多低碳问题浮出水面,但是老百姓开始并不十分了解低碳的概念,最关注的还是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如能节省多少度电费,能省多少燃气,至于技术生产层面上的,老百姓一是不懂,二是跟自己的生活并不是直接相关,不必操心。但是随着对于低碳生活的广泛宣传和倡导,越来越多的人将低碳过节作为一种时尚。现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避免浪费做起。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力行节能减排,不仅符合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过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物质消耗多于平时在所难免。但过节的内涵在于文化,过的是一种心情,而不是花钱越多越好。节俭朴素、低碳消费同样能过好节。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央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型社会的重要一年,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说:“‘十二五’与‘十一五’的明显区别,在于经济的低碳转型问题。”他说,中国的碳减排目标是以保证现阶段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这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国还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第二,中国的低碳转型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激进的过程。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随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低碳经济试点的开展和推广,我国低碳经济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充当领军者的角色。“有钱没钱,大方过年”这种传统的过节心理渐渐在人们心里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健康低碳的中国年。让我们从春节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产权导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