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昭蓉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民俗是民族文化贯彻社会生活的重要机制,是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传承延续方式,是激发和承载民族民间艺术的人文生态空间[1]。社会的进步带来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家、研究者也对此进行了探索,但在实践上并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具体而又有效的机制和模式。本文以凤翔木版年画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陕西凤翔位于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地形较为封闭、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达,曾经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关中文化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形成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年画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群众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凤翔木版年画是我国“年画四大家”之一。凤翔年画确切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在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被视为下九流,不入史籍,所以没有明确记载。依据县文化馆和博物馆收藏的年画古版和艺人家藏古版推断,凤翔木版年画应起始于宋元之间,兴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凤翔年画主要产地在南、北小里村及陈村、北旗务(只有几家)。延续至今的只有田家镇南小里村。根据《凤翔县志》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南小里邰氏家族中,有8户人家从事木版年画工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凤翔北小里村、陈村镇有画局30多家,生产各种年画、谷雨画、春牛画等十余万张,而从事木版年画印制的农户就有100多户,全县从事木版年画工艺的画局有六七十家。其中在省内有影响的作坊,就有南小里村的'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北小里村的'复盛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以及陈村镇的'张记画局''李记画局''郝记画局'等。这些画局的生产均具有一定规模”。
在1929-1932年间,因凤翔连遭两次大的自然灾害, 50%的人离乡逃荒,当时只有少数年画艺人生产少量的六神、门神,年产量仅三五万张。这是凤翔年画受到的第一次打击。自然灾害过后,逃荒的农民纷纷返乡,恢复生产,由于连年丰收,凤翔的木版年画也很快恢复生产①据凤翔文化馆衡科主任讲述。。到了1936年,凤翔木版年画无论是生产规模、技艺还是工艺水平,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据《凤翔县志》记载,这一时期,仅南小里“世兴画局”一家,一年内就印刷各类年画420万张,除了供应关中地区外,还覆盖了西北五省以及四川、河南的部分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凤翔木版年画受创最严重的一个阶段。政府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封建迷信”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措施。凤翔木版年画被作为宣扬封、资、修的“四旧”予以查禁,列入了“横扫”的行列,木版年画的制作被迫停止,只能生产印有花卉图案的版画,上面写有积极的、革命性的标语。珍藏古版几乎全部被毁。“文革”结束后,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文明,重新登上了艺术舞台,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70年代末,在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酷爱木版年画艺术的邰江平便和他的叔父邰瑜老先生一起,团结南小里村13家艺人,成立了“木版年画研究会”,积极从事凤翔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他们将艺人家中搜集的古版集中起来,又根据保存下来的资料,对那些已毁的古版进行恢复,自己动手刻制。80年代初,县文化馆派出专业人员,多次深入农户,组织艺人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对依然坚守在民间美术阵地的艺人从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为凤翔民间美术的新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的进步、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群众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对凤翔年画的发展和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在邰瑜、邰立平、邰江平等艺人的努力下,年画逃过了消失的命运,但也远离了往日的光辉岁月,渐渐退出了市场。因为无论从画面、画质,还是纸张、设色及保存时间上,木版年画都与胶印年画无法相比。在走访经过的地方,居民门上贴的都是胶印年画。据艺人说,现在贴木版年画的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还可能见到一些。谷雨画、春牛画几乎没人贴了。现在年画面对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专家、学者、收藏爱好者。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了解凤翔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另外,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笔者通过对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实地考察,得到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思考。此外,在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还运用了社会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因为木版年画在当前人们生活中逐渐消退,市场也随之萎缩。但是在2006年凤翔年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年画制作在为传承人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年画的生产和消费又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体验性”①体验性评估,即选择专家、当地人、外来消费者合作,根据自身不同体验对资源进行评价打分,最后将三种来源的结果加权平均,得出评估结论。引自田卫戈的《西北县域民俗艺术资源评估体系与工作机制探索》,见《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模拟评估,进而阐发对其保护措施的建设性意见。
凤翔年画现在已经退出市场,我们没有准确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定量的分析。为了获取实证数据支撑论文的研究,笔者于2008年11月28日到凤翔年画的产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凤翔年画的相关问题的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对凤翔年画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体验性的分析。由于只是一次体验性的模拟实证分析,因此只从最基本的层面对凤翔年画保护意愿进行概括。由于凤翔年画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受访对象的群体差异上借鉴了社会学的研究分类方法。不同群体的偏好存在着差异性,即使具有相同偏好,不同群体的评价也会不一样;因此,将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划分有助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展开。本论文根据社会学角度的特性差异对受访者(评估人)进行分类。按照布劳(Peter.M.Blau,1977)对于结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以社会组成成员的地位为依据,通过对横向的定类参数(Nominal Parameters)和纵向定序参数(Graduated Parameters)的分析,解释社会各项结构性特征。横向分类参数无地位差别的要素(针对年画消费者群体),包括工作行业、年龄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四类;纵向分类参数为有地位差别的要素,包括年画研究专家、年画生产者、政府部门负责人三类。按照横向分类参数与纵向分类参数对受访人们进行划分,将具有不同社会特性的人们的支付意愿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看出凤翔年画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面(表1-表5)是不同群体给凤翔年画门神类作品“执鞭敬德”“执锏秦琼”的评分。
表1 不同工作行业群体的评分
表2 不同年龄段群体的评分
表3 不同收入群体的评分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的评分
表5 不同直接相关人员的评分
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2]。从统计评价的角度看,年画属于“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可度量的文化资源,是指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具体估计和测量其瞬间价值的资源种类。”[3]但由于文化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所以它的评估方法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同的指标价值,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标准、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目的、评估过程和评估种类等几个方面。凤翔木版年画的评估坚持以保护为主线,从而可以为凤翔年画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指导。评估分别从品相要素、价值要素和传承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根据民俗文化评估的特点,提出了多指标评估的方法。依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时效性、主次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建立了年画的评估指标体系。首先是指标体系的赋权处理,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对文化资源的重要程度不同,对这种差异可以通过不同权重值的方法表示。对于定性指标的赋权方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①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 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塞迪(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决策方法。基本过程为:将复杂问题分解成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将下一层次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矩阵的计算,进行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并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它可以对非定量事物作定量分析,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二级指标评价取值采用等级论域的方法(最大优点是简单、方便、实用),将定性指标取值范围按评语等级硬性划分为几个分值范围,如A级(9-10分)、B级(7-8分)、C级(5-6分)、D级(4分以下)。在凤翔年画传承能力评估标准的设计上,传承人越少,规模越小,得分越高。一方面,传承人越少说明其越有保护的必要;另一方面,年画虽然是商品,但却不能产业化,凤翔年画一直由家族作坊式相传承到现在。
门神类是凤翔木版年画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种类之一。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的综合评估操作,以传承人邰立平的门神代表作品——“执鞭敬德”“执锏秦琼”为例分析。发放不同群体调查表总共125份。把评估表发给每位评估人,让他们对表中的品相与价值两部分进行打分,第三部分由笔者评估,之后得出每位评估人的综合评分,再把各项评估者的综合得分相加除以5,就得出各项身份评估者的平均分数。而凤翔年画综合得分的计算则可以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估方法,依据评价标准,力求对凤翔年画进行总体把握。将每位评估人对某一指标的打分乘以该评估人的熟悉系数,进行累加,然后除以每个评估人的熟悉系数之和,就得出二级指标的平均得分;接着将各二级指标得分乘以各指标权重系数,得出该二级指标的价值量;最后累加求和得出凤翔年画的综合得分(见表6)。
表6 凤翔木版年画评估表
从以上调查表和评估表来看,无论是按照横向的定类参数还是按照纵向的定类参数进行分析,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所有受访者的评分差别不是很大;但年画研究专家对凤翔木版年画的评价最高,其次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行业的人士,最后是研究生。年画生产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明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在此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笔者对凤翔年画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和传递者。没有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无从谈起。对于传承人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是对传承人本人的保护,把传承人纳入工人编制行列,对其生存、生活提供保障,如养老、生活的补贴;二是对传承机制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或面授为主的传承,要从设计、思路、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保持其手工业方式,才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性;三是加强艺人队伍的培养,杰出民间艺人可以采取收徒的形式培养传承人,文化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2.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凤翔木版年画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关键在于行动、在于落实,比如要有一定的投入,落实发展经费,把经费真正用到民俗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3.年画艺术须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独特的风俗习惯是民间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又是独特的民间风俗赖以生存的具体载体,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4]“只有将民间艺术还原到民众生活和民俗活动情境中去,才能更深刻体现其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内涵。”[5]但对于年画里的许多含义,现在很少有人能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民间记忆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因此,增强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不可忽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6]
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文化部门制定凤翔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工作规范,使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科学有序进行。”[7]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2006年凤翔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加强凤翔木版年画保护工作,力求通过不同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年画保护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5.年画只能商品化而不能产业化。科技的发达,使具有原生态气息的木版年画接近被湮没的边缘。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年画发展的唯一目标。世代相传的家族作坊,使得凤翔木版年画艺术有了一定的连贯性;当代艺人的技艺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有效地保留了凤翔木版年画传统的独特艺术风格。“面向市场,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多种需求。”①摘自乔台山在2008年1月15-16日举行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努力建设好凤翔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凤翔知名度。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影响。在保证年画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木版年画行业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年画的原生态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我们要保护,要防止、限制和禁止对文化遗产的威胁、干扰和破坏,保证文化遗产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没有保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8]在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凤翔年画如何在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鼓励艺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把这一古老艺术发扬光大。
[1]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2.
[2]冯子标.论文化的产业属性[N].山西日报,2003-04-07 (2).
[3]申维辰.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8.
[4]凤翔民间工艺[G].文史资料:第22辑,2007:13.
[5]唐家路.民间艺术的生态论[D].南京:东南大学,2003.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S].国办发[2005]18号,2005-03-26.
[7]王建平.凤翔民间工艺美术之调查与思考[N].文化艺术报,2007-11-02[版次不详].
[8]李东红,杨利美.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经济补偿[J].思想战线,2004,30(3):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