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红,陆伟伟,王丽洁
(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2.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01; 3.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杨艳红1,陆伟伟2,王丽洁3
(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2.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01; 3.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均已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在当今城市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城市地下空间的优越性逐渐展现出来:扩大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当城市地下空间不再单纯局限于人防功能时,人们对其景观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构成要素;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已逐步开始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面对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高能耗建筑等城市中诸多问题,合理设计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优越的抗灾防灾性及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同时也具有天然采光不足、可视性差、通风不佳、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不足。但随着建筑技术革新、施工水平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难关正在逐步攻破,人们在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时,更加注重其景观环境设计。
(一)植物景观
植物是城市景观绿化环境的主体,包括多种乔木、灌木、花卉等。它是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联系的载体,具有划分和限定空间、暗示和引导空间、点缀和丰富空间的作用。植物的色彩缤纷艳丽,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地下空间给人以冰冷阴暗的心理感受。
在植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上注意:①适应当地自然气候以及地下建筑室内环境特点(如,耐阴耐酸耐碱性植物、适宜在温室环境种植的亚热带植物等);②观赏价值较高;③以观叶类常绿植物为主并配以各色季节性花卉;④与建筑空间及其使用功能和环境气氛相协调;⑤易于栽培和维护管理。(图1)
(二)山水景观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使得人们更希望亲近大自然。因此将“山水”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自然的代表和象征的元素,引进地下空间,会创造出舒适的仿户外环境。
图1 :卢浮宫地下空间中的植物盆景
人工构筑的山水景观是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够吸引人们在宜人的环境中休憩娱乐。山水景观包括水潭、小溪、喷泉、人工瀑布、假山奇石(有叠砌、悬垂、出挑、架空等多种构筑方式)等,植物与水体山石通过艺术手法的有机组合,可构成地下空间中“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山水园林景观。
(三)公共艺术景观
公共艺术景观既是城市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公共艺术景观不是局限于“纯艺术”的美术作品,而是包括了具有实用功能的公共设施。地下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景观包括四部分:①地下交通设施:地铁车辆(色彩、图案等)、地下指示系统(路线图、方位图、提示站点设施)、地下候车处等;②地下商业设施:书报亭、售货亭、电话亭等;③地下休闲观赏设施:景观艺术品、雕塑、壁画、橱窗展示等;④地下空间设备设施:消防设备、垃圾收集设施等。这些设施都需要进行合理细致的设计,营造出和谐美观地下空间环境。
(四)空间围合景观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通常也是有“三面”围合景观构成,即:地面、墙面和天棚。
1.地面的铺装通常要考虑材质、颜色、图案、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耐磨防滑、易于清洁是基本需求;符合心理需求的色彩选用,具有引导、富于韵律的图案拼贴是满足不同功能的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高级需求。富有美感的地面铺装设计对于烘托地下空间景观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2.墙面的装修除了要考虑地面铺装所要求的因素外,还应注意与地面铺装统一和谐。墙面处理简洁、色彩运用明快、满足吸声防潮防火的要求。通常采用竖向线条墙面的处理对增大空间,减少压抑,有着独特的效果。由于线条构成对人视觉有一定影响,在地下空间中运用这一特性对转换于空间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3.地下空间的天棚应有较好的抗震消声、防火防潮、反射光线等性能。天棚的处理可以创造出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地下空间,通常天棚的处理都结合灯光照明,来限定空间,引导方向。
(五)灯光照明景观
城市地下空间采光原则是尽可能的引入自然光,但是灯光照明是不可替代的补充。地下空间灯光照明首先满足照度要求,使人们能看清所处环境,安全行进,其次灯光照明应符合人们视觉变化的需求,从明到暗,再从暗到明的变化;第三灯光照明应根据功能需要,借助照明工具类型不同、色彩不同、造型不同,创造出多样化的灯光照明景观,增强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环境魅力,体现其美化装饰作用。如城市地下空间中大部分采用有温暖感的灯光,吸引人们在这样一种温暖松弛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停留休憩。
(一)安全性原则
由于“地下”两字长期以来带给人们的感觉就是黑暗不安全,因此营造具有安全感的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通常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设计:
1.肌理变化
对于地下空间中需要提醒、警示的区域可以采用肌理变化的方法,如空间高差有变化的区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进行铺装,或采用不同拼接的图案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2.色彩导向
色彩具有引导提示的作用已在地下交通空间中广泛运用,如上海地铁站,启用“白进黄出”的色觉导向,在地铁站分布最广的悬挂式导向标识上,用白色来提示进入地铁、乘坐地铁,而黄色则是离开的指引。这样对人流的安全疏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海地铁系统中已经开通的5条轨道交通路线均采用不同的代表色,一至五号线的代表色分别是红、绿、黄、紫、淡紫,它们都统一标志在车身的腰带部位,以作为区别,便于人们安全出行选择正确的路线。
3.灯光设置
由于地下空间的采光大部分来自于灯光照明,因此灯光照明必须满足不同阶段人们进入地下空间对光的生理反应要求,同时还要合理组织和布置光源,使路面有合适亮度、均匀照明,防止眩光和闪烁,同时考虑视觉诱导性。(图2、图3)
4.安全设施设置
地铁站中不仅仅采用一条黄色警戒线,而是设置安全护栏。如天津地铁站中当地铁车辆还未到达时,安全护栏不会打开,另外在距护栏30cm处依旧设置了警戒的黄色线。(图4)
图2 、3:意大利某一地铁站内的灯光照明设计
图4 :天津地铁车站内的安全设施
(二)舒适性原则
1.声环境——噪音控制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使得机械噪声强度很高,长时间置身其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由于与外界隔绝,地下空间中部分空间也会缺少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有的声响,营造出令人不安、极度安静的环境。采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方法,合理控制噪声强度,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光环境——自然光引入
在地下空间中,自然采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照度和节约采光能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对自然阳光、空间方向感、夜昼交替、阴晴变化、季节气候等自然信息感知的心理要求。同时,在地下空间中,自然采光可有效地改善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丰富地下空间的空间层次,减少封闭阴暗、方向不明等负面影响。总之,自然采光的设计对改善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3.热环境——温度及湿度环境控制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冬暖夏凉的热稳定性。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因此温度较少受到外界影响,只需要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进行舒适度调节即可。
湿度环境是城市地下空间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夏天雨季,潮湿的外部空气在建筑物与土接触的墙壁上会被冷却,因而建筑物内湿度很高,湿度过大会促使霉菌的生长,加重人的风湿类病症。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内必须具有良好的控湿、除湿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人感最舒适的空气湿度为65%。
4.空气环境——空气整体质量控制
由于与室外环境接触面较少,相对于地面建筑,地下空间建筑的新鲜空气不足,污染微生物较多。地下建筑室内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质是从地下的土和岩石及混凝土中释放出来的放射性氡气,其他污染物来源有燃料、人的活动(吸烟、呼吸气)、建筑材料及室外污染等。它们所导致的污染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甲醛、臭氧及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等。当污染气体浓度过大,人长时间置身其中,会影响健康。因此,应采用相关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来改善其空间环境,增强其空气的流通性,获得宜人的空气质量。
(三)艺术性原则
正如社会学家赫伯特·益斯所说;“人所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个潜在环境,这个环境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被人感觉到之后,才能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环境”。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创造,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而且更应该创造出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享受。
早期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要,很少考虑到它具有传播文化,展现艺术的作用,因此城市地下空间也仅是进行简单的内部装修,很少有考虑其艺术的功能。在众多早期的的地铁建设中,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可谓独树一帜,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莫斯科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经过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以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彩色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和壁画装饰,辅以华丽的照明灯具,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地面,美不胜收。(图5)置身于莫斯科地铁站内,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美妙绝伦的作品,更令人流连忘返。
图5 :莫斯科地铁站
(四)人性化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包括无障碍设计、信息导向系统设计、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1.无障碍设计
对于无障碍设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视障人士设计的,现今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基本都设置了盲道,已能方便视障人士的出行。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很多行动不便的人更需要出行,这就需要在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转换的地方设置辅助设施,来保障他们的出行。(图6)对于地下换成空间的设计不应停留在表层,而应从多个层次如防滑、声音提示、照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图6 :无障碍辅助设施
2.信息导向系统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位于地面以下,没有相对参照物,这使得人们身处其中时会方向感不强,无法正确地辨别信息。因此,完善和准确的信息导向系统设计在地下空间导向性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导向系统设计运用相对成熟的是在地铁车站中。尽管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是相比其他地下空间没有或有很少的导向系统来说已是很大进步。如天津地铁,它在借鉴了其他城市地铁导向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整个地铁站内的标识系统更高效更科学。整个地铁导向系统以灰、红两色为主色调,黑、白两色为辅色调,对包括导向标识牌、紧急疏散标识牌、卡通提示牌等在内的一整套导向标识设计。(图7)
图7 :天津营口道地铁车站指示牌
3.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人处于不同的城市地下空间,会有不同的活动行为。如:工作、等候、休憩、会面等等。正是由于人活动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中必须存在必要的休息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这些设施设计应该体现人性化的需求。(图8)
图8 :天津地铁车站所设的休息座椅
(五)和谐性原则
地下空间是地上空间的延伸,因此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时,应注重城市景观整体的统一性、连续性,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同时应该因地制宜地考虑两个空间界面的处理——入口处的景观环境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缓解人们进入地下空间时不良的心理感受。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和利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使之成为便捷、舒适、美观、宜人且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非常关键。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品质,必须加强其景观环境的设计,使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和接纳更多的人们愿意接受地下空间景观环境所塑造的氛围,并乐于置身其中进行工作和休闲。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0-13
[2]朱大明.地下建筑空间中园林绿化环境的创造[J].地下空间,2001,21(1):33-36.
[3]白如玉.从景观生态的角度看城市地下空间[J].规划师, 2006,22(9):87-88.
[4]宿晨鹏,陈剑飞.城市地下空间的自然光环境营造[J],华中建筑,2007,25(9):122-123.
[5]周丽霞.论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J].装饰,2007,(167) 3:8-9.
[6]李梁.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Abstrcat:In recent years,most of China’smajor cities have been conducting a series of studi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Nowadays,the tension of city resources,energy,environment,and transportation mounted a lot.Gradually the superiority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vealed itself in several aspects:the expanding of city capacity,the alleviating of city traffic,the improving of city environment.So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airdefense capabilities,and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desig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eeting people’s needs.In this paper,it illustrates elaborately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its design principles,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academic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 Study on City Underground Landspace Design
YANGYan-hong1,LUW ei-wei2,WANG L i-jie3
(1 Department of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T IUC,Tianjin 300384,China;
2.Tianjin Urba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Tianjin 300201,China;
3.School ofArchitecture&ArtDesign,Hebe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urban underground space;landscape environment;the constituent elements;design principles
TU92
A
1674-7356(2010)01-0091-06
天津市建委资助项目(2007-软42)
2009-07-05
杨艳红(1975.—),女,汉,黑龙江望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地下空间建设,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