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京伟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学校体育·
也论“体质论”与“技能论”
——与张磊商榷
卫京伟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通过与《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作者商榷,认为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体质论与技能论构成对等的两个流派,技能论和体质论一样也是在目的层面持论,互补原理的引入对技术健身论必不可少。
学校体育;体质论;技能论;互补原理;技术健身论
2009年第10期《体育学刊》刊发张磊《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一文(以下简称《再论》),该文认为体质论与技能论不构成学校体育教学同一层次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并质疑技术健身论及其对互补原理的引入。笔者认为该文的论点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其论证也欠周全。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史看,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体质论与技能论构成对等的两个流派,技能论和体质论一样也是在目的层面持论,互补原理的引入对技术健身论必不可少。《再论》并未对技术健身论进行全面评价,本文也仅针对《再论》引出的技能论与体质论是否构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层面对等的两个流派进行论述,并简要评述张洪潭先生的技术健身论,特与《再论》作者张磊商榷。
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正是各流派争论的焦点,其中两大流派自然凸显,“体质派”与“三基派”在张洪潭先生技术健身论中被改称为“体质论”与“技能论”。而技术健身论立足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纷争,恰抓住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正是技术健身论立论的源发点,技术健身论正是为排解体质论与技能论纷争,而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念。
纵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矛盾,技术健身论从百多年史实中得出的启示之一,便是“只要有学校体育教学系统存在,就会有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与之相伴”[1]16。从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到20世纪80年代体育概念大讨论,映射到学校体育教学领域无不是体质论与技能论的激烈论争。“所谓土洋体育之争,实际上是体质论和技能论这一基本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2]191,而“就其实质而言,20世纪80年代那场不同体育思想观念的交锋,多么类同于 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2]194,因其“反映在学校体育系统内的便是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抉择”[2]196。
同属体质论者各论在具体表述上虽略有不同,但都固守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为增强体质,体育课应以锻炼身体为主。而技能论者“极力主张体育教学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传习”[1]9。然而,在历史论争中,也许为力戒偏激,各论者在“表明自己所坚持的主要观点之后,紧接着就要把自己不大赞成的观点也加以概括并纳入自己的体系”[1]18。更有结合论者欲周全兼顾而把增强体质与传授技术的目标对等看待,但每每总是偏斜到体质论的一边。或者如有人宣称的“体育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具有不确定性”[1]19、“增强体质和三基教学任务不应有主次之分”[1]19以及“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应该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学校体育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把教育的育人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育人标准”[1]19等各色理论或言论都显层次错位而难以自洽,虽层出不穷但都无力与体质论和技能论抗衡。
体质论和技能论者固然有意欲兼顾对方观点认识上的取向,但其主要倾向还是显明的,体质论和技能论的纷争构成体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矛盾还是成立的。如此长久持续的历史状态乃是显然的事实,《再论》轻易下结论说:“‘体质论’与‘技能论’不能成为对立的两派”[3],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客观存在而已。逻辑上有应然和实然之分,应然是人们对事物提出的带有倾向性的判断,不一定是事实;而实然是摆在面前的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实际出现的结果。理想和现实、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更别说虚幻的想象了。
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固然有其局限性,如将“合理”理解为有其一定道理、一定缘由,还是有其一定启发意义的。当然,现实事物的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但我们不能因其不合理就否认它的存在。换言之,凡是存在着的都是存在着的,这一事态总不会有错,因怀疑其合理性进而怀疑其存在性,实在是犯了逻辑的大错。两大流派的对立现实地存在着,我们当然“可以对它适当地提出问题;它们是如何可能的;因为它们必定是可能的这一点通过它们的现实性而得到了证明”[4]15。《再论》作者难道可以退回几十年去责怪体质论和技能论纷争的错位不成?何况,就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两个流派论争的存在,其合理性果真不存在吗?《再论》称技能论不是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层面的论说可有依据?退一步说,假使技能论不是在目的层面立论,我们难道就可以由外部去指责它,而完全不顾实际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吗?
当然,《再论》中的想象也不是“全无依据”,其主要依据为体质论和技能论“实质上是在就不同的问题进行论说”[3],其理由为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而技能论应为手段层面。果真如此吗?技能论何以不属于目的层面呢?它真的属于手段层面吗?“所谓体质论,强调体育课完全是或主要是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但也不否认增强体质须以运动技术为手段”[5],可见体质论确乎持目的层面的论点。“所谓技能论,强调体育课按教学本分主要是为传习运动技术而展开的,但又把技术传习的目的归结为增强体质”[5]。《再论》说“‘技能论’应该是手段层面,即以传授技能为手段达到‘强化体能’之目的”[3],此论说如果不计前提原亦不假,技能论确乎是“把技术传习的目的归结为增强体质”[5],但《再论》确乎又忘记了自己讨论的前提——体育教学的目的。而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技能论那里又确乎是传习运动技术,至于传习运动技术的目的又归结为何处应该是另外的问题了,当然,在技能论那里是把其归结为增强体质的。
如此,技能论的论说原也是明显可见的,体育教学的目的即技术传习。而其进一步的引申技术传习之目的是增强体质,一面把很多人包括《再论》作者绕了进去,一面又暗示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体质论在处理增强体质与传授技术两方面上和技能论一样也颇多踌躇,完全舍弃对立一面似乎自觉于理难合,因此总要程度不等地“兼顾”对方)。20世纪30年代“土洋体育之争”,其结果是学校体育基本模仿西方国家注重体育技术传习;而20世纪80年代体育概念大讨论后,体质论在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逐渐占了上风,直至今日。技能论的式微,固然有种种外部原因,但与其欲以两全兼顾的引申也不无关系。但反过来想,在当时的认识状况下,两全兼顾又确实难以做到。那么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在体质论和技能论均困境重重,而结合论等其他论点难以真正确立的情形下,技术健身论应运而生。“体育教学,包含强化体质和传习知识两个相互独立的图景,此二者相对于各自所归属的上位系统来说,是不完整的但又是自洽的。当这两个图景共同对应于一个新的上位系统的时候,它们便以互补的方式组成一个完整图景。当体育教学作为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局部图景时,其内在的矛盾过程是以一个主导倾向而外显的。根据体育教学的词序逻辑及归属特点,我们确认其内在规定性是传习知识。体育教学,虽具有强化体质和传习知识的双重功效,但它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基本环节,就是应当以传习特殊知识即运动技术为主旨;经验表明,这运动技术传习虽具有却不追求而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能)之功效,用‘技术健身论’一词恰好简捷鲜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1]181。以上引自《技术健身论教学论》的论述完整准确地表述了技术健身论的思想线索。
张洪潭先生的技术健身论,是在谨守学校体育教学本分,适当借助互补原理,并深切体认体育教学基本矛盾运作的历史遭际的基础上提出的第4种体育教学思路。技术健身论运用上位概念,从学理上解决了技能论持论体育教学旨在传习技术,又意欲兼顾体质增强而不能的困惑。学校体育教学主客体均与人自身紧密相关,而人的主观认识对体育教学实践影响甚大,技能论之所以多年来在与体质论论争中难占上风,和它难以从观念上解除人们的顾虑关系甚大。理论上既难完善,实践上难以前行当属必然。
学理既已明晰,疑惑或可迎刃而解。“单纯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正式规范地、系统有序地开展起来;只要体育课名副其实,坚持数年,整个学校体育的状况必定会发生根本改观,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个勇敢的单刀直入而拒绝左顾右盼的思路,显然不同于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终被收编的技能论思路;既已果断地卸掉体质论的紧箍咒,当然也就与体质技能结合论划清了界限”[5]。按技术健身论的解说,技术传习当然具有健身强体之功效,但此一功效却不应该是技术传习的追求,体育教学应该把技术传习这一目的紧紧把握,而把急功近利增强体质的功效有意识忘却,因之体质增强不仅有体育教学之外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贡献,更有“生活条件、营养状况、作息习惯、遗传习惯以及医疗卫生水平”[2]213等共管。果如此,我们才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纯粹,也才能排除各种干扰,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正途。技术健身论这样的论说,可能最初会使久已习惯在技能论和体质论乃至结合论的圈子里绕来绕去的我们难以习惯,但正如互补原理的创始人玻尔[6]106所说的那样,“在起初,这种情况可能显得令人很不舒服;但是,正如科学上常常发生的情况那样,当新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一向认为不可缺少的那些概念也有其本质的局限性时,我们就获得了这样的报酬:我们得到更全面的看法和更高的能力,可以把过去甚至可能显得相互矛盾的那些现象联系起来。”技术健身论既已成形,所需的大概只有等待实践的主动对接,而对此也许尚需时日。
[1] 张洪潭. 技术健身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洪潭.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磊. 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J]. 体育学刊,2009,15(10):11-13.
[4] 康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张洪潭. 《技术健身教学论》源流纪[J]. 体育与科学,2009,30(3):56-60.
[6] 尼尔斯·玻尔[丹]. 尼尔斯·玻尔哲学文选[M]. 戈革,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On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skill theory” too——A discussion with Mr. ZHANG Lei
WEI Jing-w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By discussing with the author of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skill theory”–also a review of the “Fitness via technology theory” by Mr. ZHANG Hong-tan,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skill theory are basic contradictions in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China;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skill theory constitute two opposite schools; the same as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the skill theory is a theory about purpo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principle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fitness via technology theo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nstitution theory;skill theory;complementary principle;fitness via technology theory
G807
A
1006-7116(2010)06-0043-03
2009-12-18
卫京伟(1971-),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