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威,李杰凯,郭亦农,马艳红,刘 建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策略
郝庆威,李杰凯,郭亦农,马艳红,刘 建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通过历史回顾,总结了“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始终是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导向进行的,定位与调整的步伐始终滞后于国家形势的发展,始终缺少前瞻性思考”的规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需求即是驱动力”的发展动因观点出发,认为体育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的策略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理性、灵活地设置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确立凸显社会职业对应性的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需要高等院校通过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并按培养目标对受教育者进行具体的培养工作来达到。社会对所需人才类别和规格的要求是高等院校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根据社会对所需人才类别和规格的要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际行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同样存在着如何以社会所需人才类别和规格的变化为依据进行适应性定位和调整,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问题。正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的思路,对体育院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实用的体育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1 计划经济时期
建国初期,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 70年代后期。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社会对所需人才类别和规格的要求,其实质是国家在进行统一的指令性管理过程中提出的人才需求标准。就体育事业而言,国家主要需求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竞技项目运动员,另一方面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还有一方面是群众体育工作者。对于三个方面人才的培养,国家通过三个方面的规划体系来实现。对竞技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国家主要通过建立从基层业余体校到重点业余体校,再到专业运动队的三级人才培养网络体系来实现。体系中需要的教练员则来自于退役运动员、退役军人、转行的体育教师等。对群众体育工作者的培养,国家主要通过在组织进行与工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去发现体育运动爱好者和擅长者并给予学习进修条件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国家主要通过体育中专、体育专科和本科体育院系等不同等级的专门院系办学来实现。显然,那时的体育院系必然要肩负着按国家计划去培养中高级学校体育教师的任务。其专业设置单一地定位在体育教育专业上,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的计划要求统一地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上。
1.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改革开放时期
1.2.1 改革开放的前阶段(1978—1992) 这一阶段国家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需求主要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对口接收,但市场调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影响到了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随着市场调节而先行热起来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客观地增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也不失时机地拓展专业领域,根据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类别和规格要求的变化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类别和规格要求发生的较为显著的变化是在竞技体育领域需要一定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国内具备条件的一些高等体育院校相继开办了运动训练专业,使得专业设置由原来单纯的体育教育专业扩展为同时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提法,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上;运动训练专业则参照体育教育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教练员”上。
1.2.2 改革开放的后阶段 (1992—2003) 上世纪 90年代初期,在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形势的影响下,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国粹在海内外受到的推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武术作为一个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于体育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状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武术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水平及数量需求。1994年,武术作为一个专业出现在了国家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上,武术专业相继在有条件的体育院校中应运而生了,使得多数体育院校的专业数量普遍达到了三个。这一时期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非对口就业现象,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在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本专业职业工作人才”的基础上,特别地加入了“及适应其它体育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内容。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全面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潮流中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大招生,高等院校校园变得越来越大,专业办的越来越多,学生人数成倍增长。这一时期,体育院校同样地紧跟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条件,开办了若干与体育密切结合的其它相关专业,专业数量普遍地达到了 10个左右,使得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由于专业数量的大量增多,在培养目标上,各个专业强调的都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应其他体育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表述已经不再出现。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时期多数体育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人才市场状况增设了若干个新的专业,专业数量普遍达到了 13-15个;有的院校抓住时机争取了多个专业的办学权力,但并没有立即招生,而是进一步审视人才市场状况“伺机而动”;有的院校则根据人才市场状况在增办新专业的同时停办了就业状况不理想的已办专业,主动规避人才无市场的风险。在培养目标上,体育类专业普遍提出了“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职业实践能力和适应其它体育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体育相关专业普遍提出了“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体育一定领域具备本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计划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各个专业普遍地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在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上纵向高度有所降低,横向宽度有所拓展,学生通识性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得到了加强。这一时期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具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从历史回顾中可以发现,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始终是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的。无论是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几个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还是多个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若干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都是在国家和社会有了人才类别和规格需求的时候,体育院校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上进行定位与调整的,总体上培养的是各个阶段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专门人才。这既说明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体育院校始终能够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跟形势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说明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始终滞后于国家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形势,对人才需求的类别和类型都缺少前瞻性思考。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解读
目前,学术界对人才类型定义有这样一些观点:“社会人才宏观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 (社会效益)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将这种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认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岗位操作技能与实务经验、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从上述人才类型定义及特点论述中可以推理,能够被称为应用型人才的人,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掌握了一定领域的客观规律,具备了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具有了应用所掌握的客观规律及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及创造财富的能力。
从社会职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可以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那些掌握一定社会职业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依靠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胜任一定社会职业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创造出业绩的人才。就此而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就是“依据一定社会职业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最终具备胜任一定社会职业工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成绩”的人才培养理念。
2.2 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的策略
2.2.1 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通过教学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我们国家体育院校的中心工作,体育院校在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通过教学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较之其它相关工作都有更为系统和更为成功的经验。就功能类型发展现状而言,通过教学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前仍然是我国各所体育院校本科教育的主体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通过教学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还将是我国各所体育院校本科教育主体价值的根本体现。
显然,作为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主体,有着较为系统和成功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教学型体育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应用型人培养才”应该是需要进一步加以强化的办学理念,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
2.2.2 理性、灵活地设置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高等院校理性、灵活地设置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关键在于对人才类别的社会需求以及自身相应的专业办学条件具有准确的判断。高等院校如果能够将这种判断提高到与行业发展同步甚至超前的水平,其专业设置就会突破“跟进”,抢占先机走向“同步或超前”。
体育院校普遍是在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单科院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体育学科是体育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体育院校普遍增设了体育学科为基础的多个体育类专业,加设了非体育学科为基础的多个与体育相关的专业,这使得体育院校在形式上突破了体育单科的特点,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这种局面下,如何固本办好传统专业,审时办好增加专业,度势创办新的专业应该是体育院校专业设置面对的重要问题。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这些明显以体育学科为主要支撑的传统专业,它们是体育院校的根本,必定被加以巩固。但在巩固的过程中,针对它们由于高等教育规律以外因素造成的,在规模和运动项目结构等方面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地作出调整规划,要逐步使这些专业回归到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正常轨道上来。
对于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人体科学、市场营销、管理、表演、新闻、旅游、康复、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办的体育及体育相关专业,体育院校必须继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时刻关注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具有前瞻性地对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判断,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对这些专业要么发展壮大,要么保持规模,要么关停并转。
至于是否还要创办新的专业,则需要体育院校在对社会人才类别需求现实进行正确判断和对社会人才类别需求未来进行准确预测的前提下,结合院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
总之,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始终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紧密联系,理性、灵活地进行。
2.2.3 确立凸显社会职业对应性的专业培养目标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培养目标的表述需要表达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那类职业的专业人才,二是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技能体系,三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四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在院校层面,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应该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在专业层面,培养目标一般应该表述为“培养从事 XX职业的,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 XX职业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当然,根据体育高等院校及专业的特点不同,在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也可以不同,但若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就需要表述出专业人才的职业指向,理论、知识、技能体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越大,其后的理论、知识、技能体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内容就会越宽泛,反之亦然。这是专业在提出培养目标时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适应面有多宽、针对性有多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向问题。
2.2.4 设计与目标符合度较高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指导性文件,培养方案内容必须与培养目标高度相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培养目标表述出的专业人才职业指向,理论、知识、技能体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内容,在培养方案中都应该有明确的体现。
对于关乎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政治思想理论、心理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一般的应用性知识技能,作为专业,应该按照院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加以落实,正确体现院校关于人才培养的宏观理念。
对于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构建,应该围绕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需求来考虑。要充分考虑到职业需求的基础性、应用型、前沿性和发展性;要为专业人才具备职业能力和能力持续发展奠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坚实基础。
对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训,要设计出具有实际应用性的培训内容,还要在实训和实习环节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真实性的职业环境,要使学生有真实的职业角色体验。
对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的构建中加入创新思维理论与训练的内容来体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专业办学过程中举办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大赛活动来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历史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体育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做好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有用武之地的应用型体育及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人才,在此前提下求得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刘维俭.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3):98-100.
[2]刘 耘.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9.
[3]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24-26.
Orientation and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and Target of PE I nstitutes for“Tra in ing Applied Talents”
HAO Q ingw ei,L I Jiekai,GUO Yinong,MA Yanhong,L IU Jian
(Shenyang Sport U niversity,Shenyang110102,L iaoning,China)
Through historical review,the authors believe that“the adjus tm ent of specialty provision and training target of physic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is wholly follow ing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dem and of national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 ent in different period,and its steps alweays lag behind national tendency.”Based on the comm on understanding of academ ic circle,this arti cle analyzes the idea of“training applied talents”The m ain viewpoint of this articla is that the adjustm ent of specialty provision and training target of physical educational institute,underm arket econom y’s principle that“social dem and is the drive”,should emphasize m ore on the idea of“training applied talents”,an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flexible special provis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specialty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m ang for vocations.
applied talents;specialty provision;training target
G807.01
A
1004-0560(2010)05-0101-03
2010-02-26;
2010-03-24
郝庆威(1963-),男,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
◂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