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学
(国家体育总局 科教司,北京100061)
论坛
完善科技保障体系提升科研攻关水平为冬季项目的发展增添动力
——在第21届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蒋志学
(国家体育总局 科教司,北京100061)
冬奥会;冬季项目;运动训练;科研攻关;科技服务
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冰雪健儿奋勇拼搏,创造了中国冬奥会历史最佳战绩。在备战过程中,科研、医务工作者协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教练员,坚持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着力解决一线运动队难点和重点问题,为提高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创新科研成果和先进个人。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谋划如何进一步做好冬季项目的科技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冬季项目的发展,并借鉴夏季项目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在备战温哥华冬奥会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冬季项目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工作力度。冬季项目管理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冬季项目所属国家队主动要求科技的介入和支持,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深入到冬季项目所属队伍进行科技保障和科技服务工作,科技工作在冬奥会备战过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冬季项目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
近年来,在总局“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方针的引领下,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成立了冬季项目备战奥运专家组,建立了冬季项目国家队科研团队,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以促进科研和训练的结合作为重点,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心一把手亲自抓,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家队教练员、项目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围绕国家队训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科研需求,主动与科教单位沟通,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通过冬季项目专家队伍建设、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等,促进了冬季项目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冬季项目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相信科学,依靠科学,通过科学训练提升竞技能力的意识不断增强。
1.2 围绕运动训练需求,加强科研攻关,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针对冬季项目训练中存在的关键难点问题,在备战过程中,广大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密切合作,加强攻关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内容涵盖了技战术分析、技术诊断、体能训练、心理调控、机能与营养监控、伤病治疗与康复训练等研究领域,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运动训练实践,针对性不断加强,切实为科学训练服务,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短道速滑队根据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伤病特点和训练状况,重点组织开展了体能康复训练的攻关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体能水平的维持与提高,运动员伤后运动机能的恢复等难点问题,为短道速滑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做出了贡献。在奥运会前夕,短道速滑队主力队员刘秋宏意外受伤,陈方灿博士跟队治疗,以最优方案、最快速度进行了康复,尽管最后没有上场参赛,但其科学康复效果显著,受到队员和教练员的高度评价。
花样滑冰课题组针对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对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的高要求,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评估,提出训练手段的调整建议,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效果明显,并创新了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课题组对运动员的出台技术、下肢环节肌力特点与落地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出了三周台的冲击力的参考范围,为攻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术难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与冰壶、单板滑雪等新兴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与教练员一起学习、借鉴和总结训练规律,加快与国际融合的步伐,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并进,为这些项目快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3 强化科技服务,调动各方力量,为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备战是一项包括技术、机能、体能、心理、疲劳恢复、伤病防治和恢复、信息情报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备战过程中,总局科教司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协调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统一调配研究人员,合理安排研究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保障体系和稳定的科研队伍。
运动医学研究所坚持“一切围绕奥运备战”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专家定期下队巡诊和重大伤病会诊制度,为冬季项目国家队运动员诊疗开通“绿色通道”,调动骨干力量做好运动员医务监督、膳食营养服务,提供了高水平医疗保障;北京体育大学组织了以21名高级职称教师为核心的46人的科研队伍,为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度滑冰等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测试工作;体育信息中心组织多语种科研人员,跟踪收集冬季项目重点国家训练备战动向及实力变化信息,编发《温哥华冬奥会信息》,为冬季项目备战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反兴奋剂中心对重点运动员实施监控,并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为中国代表团干干净净参赛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利用冬季项目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整合学院的科研资源,重点围绕自由式滑雪项目、单板U型场地、女子冰球等队伍,开展训练监控、技战术分析、医务监督等服务,建立了一套服务保障制度,形成了“训练、科研、教学”一体化保障模式;吉林体育学院、黑龙江省体科所调动骨干科研人员,围绕花样滑冰、越野滑雪、速度滑冰项目存在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攻关研究,为教练员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专家为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进行康复体能训练,受到了国家队的欢迎。
总局根据冬季项目备战过程的科技需求,组织有关科研院所、体育学院的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了备战冬奥会科技专家组,根据备战需要,采取下队专题讲座、监测指导、专家会诊等方式,有效利用科技资源,为国家队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的效益,冬季项目的科技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4 抓住历史机遇,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快科技基础建设
冬季项目多年来科技条件相对薄弱。为了提高和改善冬季项目的科研条件,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不断加强科技基础建设,采取了有力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是加强冬季运动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冬季运动项目科研工作的整体实力,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总局在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了4个冬季运动项目重点实验室。这些单位抓住机遇,发展特色学科,提高科研水平,在冬季运动项目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二是为训练基地和有关国家队配置科研仪器设备。本周期,为冬运中心训练基地购置了科研测试、体能恢复、力量训练和医疗康复四大类的仪器设备,改善了基地的科研条件。同时,针对冬季运动项目训练地点分散和比赛地点经常变化等特点,为承担奥运任务的国家队配备了先进的便携式科研仪器设备。
三是开展了国家队科学训练信息化平台建设。总局投入专款,由总局体科所组织牵头,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4支国家队建立了科学训练信息化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训练信息和科学监控数据资源的积累、分析和共享,为教练员不断深化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地制定训练、比赛计划提供参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提高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科学训练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总结、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
1.4.1 以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为动力,提高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明确科研项目必须由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单位承担,积极引导具有研究能力的科教单位承担国家队的研究课题,调动了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投身运动实践一线的积极性。二是调整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管理中,强调科研课题必须来自运动实践一线,以国家队为主确立研究项目和承担单位;科研过程管理依托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科研成果的评价以实践效果为主要标准,项目验收和评价充分听取教练员和国家队的意见。三是中心领导亲自参与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和调度,组织国家队教练员、项目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通过科研管理方式的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教练员、管理人员自觉主动接受现代运动训练科技手段和方法的意识,提高了科学技术对运动训练的支撑保障作用。
1.4.2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不断壮大冬季项目科技队伍“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国体制,可以集中有限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完善管理体系,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协调力和战斗力。通过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措施,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科技力量参与冬季项目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使人才、科技成果、信息、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较好地解决了冬季项目体育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参与科技备战工作的科教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本周期,共有近20家单位、200余名科研和医务人员参与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除了传统的冬季项目的研究单位东北“三院一所”外,总局系统的主要科研单位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信息中心等也都积极参与,另外还有一些系统外高水平的科教单位,如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等,也参与到冬奥会科技备战工作中来。一支活跃在冬季项目运动实践一线、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相对稳定的体育科技队伍已初步形成。
1.4.3 借鉴夏季项目的经验和成果,加速推进科技进步总体上看,夏季项目的科研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服务于夏季项目的科研单位多、高水平专家多。这个奥运备战周期,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将科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学习借鉴夏季项目科技备战的成功经验,总局按照夏季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组织方式推进冬季项目的科技保障工作。通过组织专家组开展科技咨询与服务,统筹专家队伍,夏季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冬季项目分享,促进冬夏季项目的协调发展,提高科技工作的贡献率。夏季项目一些优秀科研人员进入冬季项目开展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到冬季项目备战之中,避免了重复研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刘鹏局长在中国冬奥代表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冷静清醒地正视差距、查找问题、及早谋划、增添措施,促进中国冬季运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冬季项目的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仍应清楚地认识到科研攻关项目解决训练关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多学科、综合参与的科研团队还未形成;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与运动实践需求还存在着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要着眼于缩短与冰雪强国的差距,增强我国冬季项目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寻找突破口,开展攻关研究。
2.1 要进一步明确今后冬季项目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
要着眼于巩固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提高潜优势项目的训练水平,要拓展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新项目,增强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综合实力,完善冬季项目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科技支撑。
2.2 要认真总结本届冬奥会的科技备战成果和经验
本次冬奥会的科技备战工作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数据。要将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很好总结,要融会贯通到备战2014年冬奥会中,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用以指导新周期的备战工作。冬季项目的科技工作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面向备战奥运会的主战场,认真探索冬季项目发展规律,全面推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真正解决制约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
2.3 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的重要手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冬奥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个项目,一次性投入1 298万元。这是科技部对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特别支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好,为促进冬季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这个项目由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合总局体科所、运医所,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体科所等十几个单位的科研力量,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冬季运动项目科学研究平台,针对制约我国冬季竞技项目在冬奥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开展大规模、综合性攻关研究。参与研究的单位和科研人员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注重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力争通过实施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制胜规律的认识,提高冬季项目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提高在2014年冬奥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上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会上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2.4 要加强冬季项目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多因素所决定的,往往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关键问题,不是单学科所能解决的。科教司将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加强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各支国家队要明确科研团队负责人,统筹协调队伍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科研综合攻关能力。把承担奥运科研攻关项目中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组合在一起,构建起系统的学科体系,组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发挥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以及和管理者、教练员的知识整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简单之和的效益,提高综合攻关能力。
做好冬季项目体育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取得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备战2014年冬奥会征程已经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冬季项目的发展增添动力,为冬季项目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G80-05
C
1004-0560(2010)05-0001-03
2010-09-08;
2010-09-16
蒋志学(1955-),男,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