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连绍 陈 勇 董秀英
(云南省腾冲县腾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腾冲 679100)
在省、市、县有关科技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腾越镇被列入云南省科技厅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镇,承担了以“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腾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县科技局《腾冲县2009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及支撑作用,通过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节本增效,使高产创建活动成为良种良法,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方式,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粮食安全,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举办“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各一片,百亩核心区单产指标750kg/667m2,千亩展示片单产指标700kg/667m2,万亩示范区单产指标650kg/667m2;带动全镇推广种植优质水稻2000hm2。推广种植优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及专用肥施用技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田间精细管理等集成组装高产技术。
百亩核心区完成7.1hm2,超计划0.4hm2,品种为滇杂35;千亩展示片完成92.5hm2,超划25.8hm2,品种以滇杂35、滇杂33、滇杂32为主;万亩示范区完成674hm2,超计划7.33hm2,品种以滇杂35、滇杂33、滇杂32、昌优1号、岫粳11号等品种为主。
百亩核心区经市、县专家组9月27日实产验收平均单产760.7kg/667m2,较上年平均单产增225.1kg/667m2,增42%;千亩展示区,平均单产703.5kg/667m2,较上年平均单产增167.9kg/667m2,增31.3%;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653.3kg/667m2,较上年平均单产增117.7kg/667m2,增22%,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区共增产粮食144.67万kg。
2009年度优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由腾冲县科技局主管,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为牵头组织实施单位,由腾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实施。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腾越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施组,负责项目组织及实施。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担任,副组长由腾越农业技术推广站和项目涉及村(社区)第一责任人担任,成员由农业技术推广站抽派懂技术、能吃苦、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组成。在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项目组织及实施。
综合考虑腾越镇水稻分布区域、生产条件、高产创建工作基础、技术力量等因素,2009年水稻高产创建点选择在腾越镇水稻生产有代表性的高产稻区马常、大宽邑、观音塘、田心、东升、油灯、凤山、尚家寨等村(社区),百亩核心区安排在马常村公路沿线;千亩展示片安排在马常村、大宽邑村和观音塘社区;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上述7个村。根据县级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腾越镇水稻生产实际,及时制定了《腾越镇2009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中严格按方案实施。
为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实行行政人员与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负责制。县科技局及镇政府开展工作督导,镇农科站技术人员建立联系农户制度,对农户开展蹲点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开展科技宣传培训活动,使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实施到田块,样板示范区共召开科技宣传培训会17期,累计培训农民2330人次,印发技术材料5000余份。培训内容包括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良种选用、育秧技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无公害生产技术、收获与保存等。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保证了各项技术的到位率。
高产示范样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种子处理、培育壮秧、合理移栽、科学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技术措施到位率达到100%。样板采取“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及种子处理、统一育秧技术、统一施肥技术、统一防治病虫草鼠害、统一管理技术措施;(1)统一种子处理及旱育秧,百亩核心区采取集中旱育秧、大田用种1~1.5kg/667m2,用25%施保克或浸种灵2000~3000倍液,浸种48h,捞出催芽至破胸露白后,于4月13日播种,扣种稀播,每平方米播精选种子40g,培育适龄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移栽:5月25~30日移栽,秧龄40~45g,实行“宽窄行双行条栽”,即宽行的行距是23cm、窄行的行距是10cm,每一行中的株距是20cm,栽2万~3万丛/667m2,每丛栽带蘖壮秧2~3苗,基本苗6万~7万/667m2苗。最高茎蘖百亩核心区平均达35.2万/667m2苗,成穗率70.2%以上,千亩展示片平均茎蘖数达32.5万/667m2苗,成穗率72%以上,万亩示范区平均茎蘖数达28.5万/667m2苗,成穗率75.3%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搭配: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水稻专用复合肥40kg/667m2、尿素10kg/667m2、硫酸钾7kg/667m2作基肥,追肥移栽后7d结合化除用尿素3kg/667m2、硫酸钾5kg/667m2作分蘖肥。(4)科学管水,合理灌溉:原则上按照 “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要求进行科学灌溉。(5)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以稻瘟病、稻螟虫和稻飞虱为主要防治对象,组织联防4次。(6)适时收获,整个样板区10月20日前收割完毕,确保了丰产丰收。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实现“四出一带”的目标:即出良种、出产量、出技术、出效益,最终带动全镇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从全镇水稻生产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稻生产发展不均衡,村(社区)与村(社区)之间的差距较大;二是群众参与办样板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样板的规范程度和技术内涵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田块栽培技术不到位;四是抽穗扬花期遇到了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水稻正常授粉,空瘪率偏高,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继续争取下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完善配套技术的推广;二是极早准备,合理安排作物茬口,前作最好是大麦,以便水稻提早节令移栽,避过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三是推进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