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不懈动力

2010-11-28 04:59ReportersLIANGYuWANGYi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0年5期
关键词:机床产品企业

本刊记者/Reporters 梁 玉 汪 艺/LIANG Yu WANG Yi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手段。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各行各业也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机床行业作为基础制造行业,其创新的水平及结果从一定意义上对多个领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如何创新,如何让创新落到实处,则是各家有各家的看家本领。借CCMT2010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之机,可略窥几家机床名企的招数。

张相木——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张相木

装备制造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去年的经济危机后,2010年初的几个月里,机床行业实现了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目前规划“十二五”的工作全面展开,已经基本明确了规划体系,行业规划、专题规划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把握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我们如果把成绩看得太满,就会使规划脱离现实,如果把进步看得太保守,就有可能丧失机遇。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仍存在“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现象。当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困难和挑战并存。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是速度,而是发展形式的转变。对此,党中央有清醒的判断,2010年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发展和转变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增长和转型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体,中央确定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方向,就表示中国经济将以一个合适的速度发展,像2003年至2007年那样连续高速增长的现象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

吴柏林——以创新的精神开拓市场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

值此“三年振兴规划”实施一年,国家各项拉动政策逐步落实,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目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去,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逐步企稳回升,中国机床市场在全球业界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开拓全新的市场,以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回报用户。

对于金融危机后所需要面对的重重危机和挑战,我们相信,在机床工具行业的不懈努力下,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领域用户的关心帮助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一定能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后危机时代的到来。

沈阳机床——加速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关锡友

沈阳机床以技术领先的策略正在向以客户为核心转变。目前,我们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技术方面再也不能依靠同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对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封锁。为此,从现在开始,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产学研相结合才能让中国机床行业长期健康地发展。我国的机床行业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普通多年未有突破性变化,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市场需求与现有产品出现了极大的反差。针对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沈阳机床从2002年开始走上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以自主技术为主导的产品结构调整,针对产品结构调整搞改造,上规模、上水平。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生产与制造技术水平。大力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新型供应链体系,开展协同设计、协同攻关。沈阳机床正在逐步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转型,同时加速构建全球营销与服务体系,以振兴中国机床行业为己任,已经进入世界机床行业的前5名。

武重——坚持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黄照

重型机床行业企业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抓住市场先机,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是重型机床行业先于其它行业厂家快速发展、平稳度过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武重的技术创新以市场需求定位,实施发展中高档数控重型机床产品占领市场的产品发展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主打产品。为实现技术创新,武重将创新能力建设与制度、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即“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建立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步入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轨道。目前,武重十分重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工艺,为下一步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做好准备。

海德汉——百年基业,创新为先

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中国)有限公司CEO兼总经理 贾江扬

海德汉公司一个多世纪以来,扎根光刻制造领域,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光刻产品和机床数控系统的公司之一,并以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而著称世界。而技术创新一直贯穿着海德汉公司的发展历程。从1889年创始之初,海德汉公司就在制造工艺上不断创新,使之逐渐成长为欧洲最大的金属蚀刻公司。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DIADUR工艺专利的获得,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从光学位置测量仪,到光电扫描直线光栅尺、角度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直线切削控制器,直至TNC控制器,至今已经可以为市场提供完整的反馈和测量器件。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从海德汉走过的历程可见,海德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采用新的技术,产品始终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贾江扬总经理说,创新是海德汉公司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专注的态度,严谨的制度,优秀的人才和对技术的渴求,达成了对创新的不断投入和发展,从而造就了海德汉的百年基业。

济南二机床——创新,引领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志刚

济南二机床将创新作为永恒的课题,在字面的意义上是,创用刀、阔用斧,意思就是大刀阔斧地破除旧的观念、旧的思维、旧的习惯,再建立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习惯,同时要采取新的行动。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统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和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承载着推动创新、引领技术进步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谋求创新和突破。济南二机床是老国有企业,十八罗汉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和国外在主导产品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技术,合作生产,使企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近三年完成新产品开发206项,其中国家省市攻关58项,申请专利35项,技术进步产值占新增工业产值的70%以上。重大专项中承担了四个专项。同时在组织机构干部制度上进行创新,干部全部是聘任、竞争上岗,为各类人员设计成长通道。今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为“十二五”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作为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济二也将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一道极力提高装备制造水平,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北一——坚持战略指引,实现创新发展

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 崔志成

北一在“十一五”初期,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北一的愿景: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床制造与服务供应商。围绕这一愿景,北一确定了自己的使命:“为股东提供持久的高回报,为员工赢得社会尊重,做用户的工艺师,做装备工业的脊梁”。为此,北一提出了“聚焦重型机床和中型中高端数控机床”的聚焦战略,避免产品的低价竞争。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北一坚持不懈地培育和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价值链协同管理能力、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等四项核心竞争力。清晰的战略为北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合理调配各类资源。

2005年北一全资收购德国科堡公司的举措已经成为中国机床行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成功范例,此次战略协同极大地提升了北一品牌的高端形象,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一的市场地位。2009年,北一进行了内部业务重组,首先将其国内核心业务装入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其次,以三机床分厂搬迁为契机,对中型中高端数控机床业务进行了重新布局和调整,强化了北京北一中型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了部分与机床主体业务相关性不大的业务,精化了主业,使核心业务流程更加合理、顺畅。一系列新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北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北一已经着手谋划“十二五”的战略布局,力争用更加创新、优化的方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重庆机床——自主创新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廖绍华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不仅是装备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更是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调整振兴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则已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创新与融合,就像产业升级的左右手,在某种程度上,是创新推动了融合的发展,要用创新的态度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对机床行业来说,“两化”融合最终体现在为用户提供新型数控机床。基于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重庆机床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控高效制齿机床成套技术及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这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研制高档数控制齿机床的历史,而且还一跃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并出口韩、日、法、印等国家,率先翻开了国产高档数控齿轮机床走出国门、服务全球的新篇章。

哈量——加速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魏华亮

哈量集团创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生产制造工量具产品的企业。经过50余年的创新与发展,由建厂初期只能生产通用量具和标准刃具两类产品,到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通用量具、标准刃具、精密量仪、数控刀具、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等五大类产品的重要科研与生产基地。

2005年,集团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造。改制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改制与发展相结合,改制与稳定相结合,改制与创新相结合”。企业由100%国有改制成为“国有控股,员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占56%,员工股占44%。同年,在企业改制的同时,还进行了并购重组德国凯狮公司工作。做到“在改制中实施并购重组、在并购重组中推进改制,改制与并购重组齐头并举、相互促进”。

体制、机制的变革和重组联合,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支撑,促进企业不断地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加快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烟台环球附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万谋

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1996年改制组建成国有独资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通过这60年来的发展成为了一家形成10大系列近600种规格型号的产品集群的大型机床附件产业化生产的企业。2004年进行8000万元国债项目技改,新建生产厂房10000余m2,新增关键设备50余套,实现了月产数控刀架600台,数控转台、数控分度头200台的能力。2007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底申报的国家机械工业数控机床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方案获得通过。公司从2008年开始建设“数控机床附件工程研究中心”,聘请大专院校、研究院所、重点企业多名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思路。2009年开发新产品50多项,启动新一轮技改投资,建设烟台环球数控装备有限公司,建筑面积2.4万m2,形成年产1.2万台刀架,6000台数控转台和分度头,200台大规格重型转台的能力。

同时,烟台环球附件紧跟市场需要,坚定不移地开发新产品,产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公司将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数控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并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博世力士乐——4EE高能效理念

博世力士乐中国业务单元总经理 刘天鹏

博世力士乐作为提供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国际知名品牌,多年来秉承了不断创新的传统。

为了持续提升效率,必须利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将各种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计入整个系统的效率之中。为此,力士乐将各种传动与控制技术融合为四大强有力的技术支柱——力士乐4EE高能效理念:高效能元件(1EE),能源再利用(2EE),按需使用能源(3EE),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可用能源。依照此理念,博世力士乐将自动化领域里提高能源效益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化,组合了各种传动与控制系统提高能效的潜力。力士乐 4EE在设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能使其以持续而高效的方式运行。

猜你喜欢
机床产品企业
机床展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