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蜂群突然逃亡

2010-11-28 09:58:02黑龙江林甸县黎明乡志合村166343王汉生
中国蜂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结团巢箱蜂友

黑龙江林甸县黎明乡志合村,166343王汉生 赵 静

蜂群突然逃亡,表面上看与自然分蜂没有多大区别,细究其原因,却发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因果逃蜂现象。单纯性突然逃亡的蜂群,多发生在中小蜂群范围内,事发前期,一般没有即将飞逃的明显征兆。当蜂群离箱结团后,停留时间短暂,必须尽快收捕或大量喷水湿翅,破坏其远飞条件,争取收捕时间。

笔者多次接触过突然逃亡的蜂群,也曾面对事发现场,做过认真的分析。下面写几个逃蜂实例,呈献给蜂友们交流。

例1:有一次迫于急用,笔者取新木材制作了一个巢箱。移入蜂群后,蜜蜂连续飞出两次,意识到箱内湿气与木味过浓,蜜蜂讨厌这种气味。于是,就在原址用旧继箱圈个隔板,上下用木板搭建成一个临时巢箱。移入蜂群后,蜜蜂不再飞逃。

例2:有一年4月份,邻村蜂友向我请教他的两群蜂连续飞逃的原因。我开箱检查时发现,箱底集满蜡渣杂屑,巢脾上巢虫作茧,而且缺蜜,蜜蜂根本无立足之地。清箱换脾后,蜂群才安定下来。

例3:有位蜂友居住在草原深处,家中家禽、家畜成群,院子内到处堆集粪便,臭气扑鼻,饲养的5群蜂轮番飞逃,已损失两群。笔者建议他,将蜂群迁移到较干净的打谷场内,飞逃现象停止。

例4:一天,笔者发现一个中等蜂群有被盗的迹象。开箱检查时,听见一种奇妙的间歇性声音。逐脾检查发现,蜂王腹部缩小,在脾面上爬行几步停下来振动双翅,发出那种声音。很多工蜂头部向它环形围绕。蜂王爬行到新地方,又有新的工蜂围绕,箱内前部拥满工蜂静卧。我好奇地盖上箱盖观察,大约1个小时,工蜂骤然涌出巢门。我捉王失败,蜂群盘旋结团于高树上,无法收捕。箱内仅剩下刚飞回来的几十只蜂。

笔者认为,蜂群飞逃原因有两个。

一是蜂群突然逃亡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为了摆脱生存逆境,是胁迫性自保的迁移行为,是非自然分蜂性质的飞逃现象。日常管理蜂群的失误、自然界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蜂群的正常安居,是促使蜂群突然逃亡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项。

1.病虫害及箱内异味。

2.场地及周边环境污染、日光曝晒或地段阴冷、盗蜂及大机器作业的振动。

3.摆放蜂群密集(定地饲养),尤其是小蜂群搬放在强群附近。

4.当地蜜源枯竭,饮水欠缺,失去生存条件,或远处有丰盛蜜源的引诱。

5.蜜蜂品种差异。有的品种的蜂群被盗时,即使战死或缺蜜整群饿死也不飞逃。有的品种的蜂群抗逆力差、飞迁习性突出,稍有不适就弃巢。

二是蜂群因有蜂王物质的作用,和谐而有序地生活。一旦蜂王物质消失,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个蜂群就会察觉到,可见蜂群信息传递速度之快。也就是说,当不良事态干扰蜂群正常活动时,蜂群整体立即都会感受到。蜂王作为群内不可缺少的成员也不例外。蜂群对某种侵扰无力抵御或达到不能承受的程度时整个蜂群就要产生迁移逃离的情绪,工蜂自然有自身的表达方式。由于蜂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特殊生理机能的作用,它所表达出的独特的迁移方式必然会引起工蜂的关注。从表面上看,蜂王似乎是决定迁移的领先者。笔者仅观察到蜂王振翅发声这一种表达迁移情绪的动作,是否方式多样,尚待继续观察。

与自然分蜂有牵连的蜂群逃亡是由蜂群繁洐的内在因素促成。而蜂群突然逃亡却是因为所遇不良因素干扰,为自保无奈迁移的逃亡行为。

猜你喜欢
结团巢箱蜂友
基于筛分试验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结团量化分析
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生境下人工巢箱的选择*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5:57:40
中蜂管理经验谈(二)
中国蜂业(2020年9期)2020-10-15 06:04:02
灰林鸮和北领角鸮在人工巢箱中的繁殖记录
生物学通报(2020年8期)2020-06-21 06:51:58
用大香喷烟驱蜂要当心
蜜蜂杂志(2019年3期)2019-12-30 10:25:52
山雀类洞巢鸟对不同巢口大小人工巢箱的选择研究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原子核结团的非局域化运动
物理学进展(2015年3期)2015-10-31 00:40:49
全天然!喵星人的方便之选
说 说我的 蜂友们
中国蜂业(2014年2期)2014-05-25 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