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明,刘 通,张海霞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走“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此,“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彰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治国理念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历史性转变的新开端[1]。
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朝向自然生态主义的简单回归,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端形态。生态文明实际是对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是整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变革[2];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生态文明这一崭新概念,正在影响世界、走向世界,也在引领着旅游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中国新疆的沙雅县,地处塔里木河上游河段,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将沙雅分为南北两部分。塔里木河以南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北为渭干河绿洲。21世纪以来,尤其是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期,沙雅县确立了建设“生态优美、人居最佳、生活富裕、城乡文明、社会和谐的绿色生态大县”的总体发展战略,相继开展了《沙雅生态县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化塑县与旅游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建设沙雅生态示范县,既是新时期沙雅人民的历史使命,又是沙雅发展的重大现代化工程,还是沙雅县长期维稳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态示范县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4],而生态旅游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战略突破口。科学规划,建设沙雅生态旅游示范县,对推进沙雅生态示范县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与实践意义。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沙雅,不知胡杨的千姿百态所展示的坚韧与俊美。为什么沙雅现在才关注胡杨,发展胡杨主题旅游?这其实与整个新疆旅游发展的宏观战略格局变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相关。在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地球表层的时代,只要是交通闭塞的一些地方,总能保存下来一些不被世人所熟悉的“世外桃源”或者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遗存。沙雅沿着塔里木河所分布的数以百万亩计的原始天然胡杨林,正是随着 217国道开通,而将其神秘面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17国道堪称贯通新疆南北的旅游景观大道。在全疆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中,起于北疆阿勒泰、止于南疆和田的217国道,全长约1 900km,沿线分布着喀纳斯、准噶尔热气泉、乌尔禾魔鬼城、艾里克湖、彩石滩、黑油山、唐布拉大草原、那拉提大草原、巴音布鲁克湖、天山龙池、森木塞姆千佛洞、苏巴什古城、库车王府、沙雅世界胡杨公园(胡杨风景名胜区)、多浪水库、和田河漂流河段等众多自然或人文景区,有些已经培育成为新疆重要的国家 A级旅游景区。217国道成为新疆西部重要的南北景观轴线。
217国道改变了沙雅县的旅游通达条件,原来交通比较闭塞的沙雅县一跃而成为南疆腹地旅游的战略枢纽。一是217国道与314国道在库车交叉,沙雅离库车约 1个小时的车程,经由库车抵达和田的车流,必须经过沙雅。二是在一个小时车程圈内,库车机场实际上也是沙雅机场,由乌鲁木齐转机抵达库车,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纵深旅游,必须经由沙雅。三是塔里木河在沙雅接纳渭干河,形成渭干河绿洲,是塔里木河干流湿地与绿洲、沙漠的结合部。随着南疆油气资源的发现,沙雅是塔里木河油气田开发以及国家级棉花生产基地的重要战略依托,由此而带来日益繁忙的商务人流。因此,在南疆塔里木盆地,217国道恰如一只蝴蝶的脊梁,与218国道、314国道以及盆地南部边缘 315国道,形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支撑起南疆旅游循环线路以及重要战略资源流通的基本骨架,沙雅与库车的组合,恰是这只蝴蝶的引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枢纽集散作用。
正是217国道的全线贯通,带来了沙雅县旅游发展的新契机和扼控南疆沙漠旅游黄金线路的战略区位价值。217国道建成,南疆沙漠探险与胡杨主题摄影旅游异军突起,展示了沙雅县在发展可选择性(专项)旅游市场上的独特魅力和市场扩张力。
沙雅发展旅游,不缺战略性的旅游资源。在浩瀚的塔里木盆地中,沙雅既有渭干河绿洲,又有自西向东绵延的塔里木河上游 220km河段,还有南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渭干河绿洲”是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组合,其中的主导优势是胡杨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依存环境。
首先,沙雅胡杨类型齐全,形态万千。从枯死到勃勃生机;从塔里木河枯树胡杨、沙漠稀树胡杨、漫滩巨围(千年)胡杨、河床湿地密集胡杨群落,到林相变化引起的“四季胡杨”景观,蕴含着“生与死”、“绝望与希望”的冲突与转机,是一曲极端生态条件下生存的生命颂歌,张扬着生命的坚韧不拔,彰显着生态环境的科学价值,铸就了象征民族精神的“胡杨魂”。
其次,沙雅胡杨蕴含着全球变化的信息密码。从塔里木河湿地(水中)胡杨、塔里木河漫滩胡杨(盐漠胡杨)到塔里木河故道的沙漠胡杨、枯死胡杨,一条塔里木河,河床的游荡变迁,维系着胡杨的千姿百态;胡杨的千姿百态又忠实地记录着塔里木河的变迁。引起这种变迁的背景是全球变化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沙雅的胡杨是全球变化的一个响应标本,塔里木河变迁是全球变化的经典案例。只有一个地球,善待、保护和建设共同的生态文明家园,维系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才能认知沙雅胡杨生命所承载的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密码。
第三,沙雅胡杨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休戚相关。胡杨显示的不仅是坚韧不拔的生命活力,还在于其对人类默默的奉献。胡杨“泪”与馕,胡杨木与塔里木河及湖泊水面上划行的独木舟,胡杨木与居民家庭用具,胡杨薪碳与牛羊鱼肉的烧烤,胡杨树庇护的村落居住环境,总之,胡杨在沙雅地方居民生活方式中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塔里木河文明的神秘曾经引起许多国外探险家与历史学家的关注。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展现着3千年的生命奇观。这种自地球演变史第三世纪残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与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结下了“生死不离”的情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与文明进程。正是基于胡杨这种特殊的生态意义,沙雅的胡杨文化,在人与自然生存相依的层面,其实是塔里木河文明的一种经典。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符号的胡杨、沙漠内陆长河——塔里木河、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疆著名的渭干河绿洲以及这片神奇土地上浓烈的民族风情等要素资源,在沙雅汇聚,展现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的复合性、多元性、边际性,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旅游吸引物。只要发展方式得当,沙雅完全具备建设成为以“胡杨、塔河(塔里木河)、大漠、绿洲”为显著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县的基本条件和战略资源支撑。
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就改变了新疆所处的地球表层环境,形成南疆特有的干旱内流河荒漠盆地。至今,这种内陆干旱的气候环境,虽然有着充裕的光热资源,但却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本世纪以来,人们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予以关注,发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趋势及其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沙雅也有其表现。塔里木河的补给水资源日益减少以及沿河大面积垦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耗损。胡杨逐水而生,因水而风韵多姿,因缺水而挣扎呐喊,枯死后呈现出生命扭曲的怪异。沙雅几个重要的胡杨生态旅游湿地景观地段,如地方所称谓的“太阳岛、世界胡杨公园、月亮湾、魔鬼林、塔河外滩”,都分布在塔里木河河床两岸。塔里木河河床摆动而形成的一些废弃河道,成为牛轭湖或者低洼湿地。这些湿地胡杨,秋天因水而富有生气,景观价值可与喀纳斯、九寨沟的秋天金色相媲美。但是,受塔里木河水位变化的影响,河床干枯,胡杨景观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水是胡杨景观的灵魂。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导致土地表层的盐漠化、沙漠化。因此,干旱气候环境下的水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沙雅胡杨生态旅游发展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沙雅境内,县与乡镇之间的交通骨干网络尚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县乡公路基础路基质量差,以沙石公路为主,汽车开过去,尘土飞扬,既影响景观观赏价值,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不仅原始与滞后,还缺乏与主要旅游资源开发据点之间的共享与贯通,几个主要的旅游资源点,除魔鬼林进入条件可直接凭借 217国道以外,其他都没有相应的旅游专用公路予以贯通和链接。交通不便,是沙雅胡杨生态旅游发展的第二限制性因素。
关于塔里木河对沙雅发展生态攸关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沙雅境内,塔里木河上游220km河段呈东西走向,胡杨林沿河分布,成为阻挡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进的天然生态屏障。但是,最近30多年来,人类种植活动向塔里木河干涸河床附近推进的速度有增无减,对渭干河河道水资源的拦截和分割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蒸发、减少的自然过程。这种态势所诱发的塔里木河水资源潜在危机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塔里木河胡杨林带是沙雅县保水固土的重要“绿色长城”。交通、水利、林业、种植业、国土、旅游,部门为主、条条分割的管理方式,使得胡杨为主体的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话语权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塔里木河两岸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沙雅土地开发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因此,有关对待自然界的全球变化、对待塔里木河胡杨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与沙雅发展的生态攸关关系认知的不统一,是沙雅建设胡杨生态旅游示范县存在的最大的不确定性。
旅游规划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或顶端层面的战略设计。其基本任务是,既要设计人们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成果的体验路径、环节与场景环境,创造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增长极,拉动经济发展;又要提出推进物质、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促进三大文明建设成果直接创造新的旅游吸引要素的系列举措,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提高旅游发展质量。
沙雅建设胡杨生态旅游示范县,是基于沙雅特定生态环境的战略选择。为此,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基于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遵循生态旅游、可选择性旅游发展原则,弘大胡杨旅游主题形象,统筹胡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渭干河绿洲等自然、人文要素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将沙雅县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胡杨为主要吸引物的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首家“低碳旅游目的地”。
基于生态示范县的战略目标,沙雅要以弘扬“胡杨魂”、解读胡杨形态与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全球变化信息密码”为主题,在“金色沙雅、大漠豪情”主题形象笼盖下,统筹开发胡杨以及与其密切关联的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渭干河洪积扇等自然要素和民族风情资源,以胡杨、塔里木河湿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渭干河绿洲相组合的生态环境吸引物为重点,打造“户外休闲运动、科学发现与探险、美学设计与体验”为主的三大“旅游产品群”,对接南疆旅游线路格局,配置低碳旅游装备,营造低碳旅游户外体验环境,引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营销低碳旅游产品,积极开拓疆内市场,主动对接沿海与中部地区、都市地区旅游市场,捕捉海外机会市场,实现胡杨主题旅游营销的战略突破,率先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低碳旅游目的地。
沙雅地理环境粗旷,以塔里木河为轴线,北有渭干河绿洲,南有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林追逐着塔里木河故道、新流,勾勒出一幅幅凄美动人而又波澜壮阔的画卷。胡杨水岸的秀美柔情,胡杨树下的园子盛宴与轻歌曼舞,塔里木河故道的幽静神秘,枯干胡杨的生死眷念,塔克拉玛干沙丘的雄奇峻美,这些景观集南疆盆地自然与人文生态景观之大成,是沙雅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是沙雅建设胡杨生态旅游示范县的生态战略基础。
由于深处欧亚大陆腹地,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气候环境及其变化使沙雅生态基础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沙雅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组合首先需要保护。保护与开发不是对立的,保护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开发的过程。沙雅的胡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渭干河绿洲等自然、人文要素资源的生态环境组合,适合纳入国家生态标签地的保护系列。
长期以来,沙雅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厚实的积累。沙雅拥有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中国塔里木红枣之乡、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中国红柳之乡、中国罗布麻之乡等品牌,获得上海基尼斯大世界颁发的世界天然胡杨林面积最大县的证书奖,还是新兴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沙雅县城也初具规模。但这些品牌资源及成就显示了沙雅生态环境的自然生产潜力,却没有彰显其在国家生态战略保护格局中的地位。
生态文明引领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只有纳入国家生态标签地的品牌系列,沙雅才可能获得来自国家和自治区的生态战略投资。沙雅拥有典型稀少的内陆河河床变迁遗迹体系、壮观优美的沙漠地质地貌遗迹体系、独特罕见的塔里木盆地油气构造及资源体系、复杂多样的现代内陆河地质地貌景观体系、宏大美丽的渭干河冲积绿洲地貌体系、丰富完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湿地—渭干河绿洲生物生态景观体系、古老奇异的胡杨林遗迹体系以及底蕴深厚的古丝绸之路、龟兹古国与西方探险文化的遗迹体系,具备申报纳入国家生态标签地的保护系列的基本条件。充分发挥这些自然与人文文化遗存或生态资源的优势,加快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或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标签地的品牌,是沙雅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县的重大战略。
选择胡杨生态旅游,是基于沙雅拥有世界天然胡杨林面积最大的基尼斯奖牌证书这一基本事实,也是因为胡杨是沙雅旅游吸引物体系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因此,要以最能展现胡杨旅游战略价值的地段为重点,深度发掘胡杨所赋有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以及解读全球变化信息密码的景观科学价值,在“金色沙雅、大漠胡杨”的品牌形象支撑下,形成“5245”低碳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基本格局:
所谓“5”,即以胡杨为主题,统筹开发“胡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渭干河绿洲、沙雅民族风情”等五大竞争型资源要素,打造具有沙雅特色的以“户外休闲运动、科学发现与探险、美学设计与体验”为主的三大“旅游产品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胡杨主题旅游目的地。
所谓“2”,即依托沙雅县城和 217国道,建构“2园”:沙雅塔里木河国家胡杨湿地公园(或国家胡杨森林公园)与沙雅塔克拉玛干国家沙漠地质公园”两大国家生态旅游标签地品牌,以品牌生态标签地的建设,抢占塔里木河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塔里木河上游河段水资源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旅游开发的话语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生态战略投资,实施塔里木河胡杨林带为主体的生态资源的战略保护,推进生态旅游体验环境建设。
所谓“4”,即培育四大旅游功能组团片区:217国道沙雅塔里木河桥头风情旅游功能片区、塔里木河托依苑(太阳岛)与托克拉克水岸(世界胡杨森林公园)风景旅游功能片区、月亮湾及奥普坎民俗旅游功能片区、塔克拉玛干原生态沙漠探险旅游功能片区,形成三大旅游产品群的空间战略支撑。
所谓“5”,即沿塔里木河主轴线,精心策划,重点开发五大旅游景区:近期加快建设警世苑(魔鬼林)、托依苑(太阳岛)、托克拉克水岸(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培育月亮湾自驾车营地与塔克拉玛干原生态沙漠探险营地(新龙门客栈),建设沙雅旅游品牌景区。
围绕“5245”战略格局及空间安排,是沙雅建设胡杨生态旅游示范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部门资源要素和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探索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沙雅县城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低碳旅游目的地。
在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胡杨旅游产品开发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竞合格局。沙雅是典型的旅游后发县。最近几年来,沙雅在推介旅游发展方面卓有成效,《沙雅发现》掀开了覆盖在塔里木河上游河段这片土地上的神秘绿纱;《沙雅人文地理》电子杂志,以其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展现了沙雅这片土地的神秘诱惑。“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塔里木河人文画卷”,沙雅这片被轸恤的土地,胡杨、塔里木河、渭干河(西川)冲积平原,千古传奇,孕育着独特的塔里木河文明经典。因此,建设沙雅生态示范县,发展胡杨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是最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战略关键。沙雅要充分发挥旅游后发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基于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以建构国家首例“低碳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将沙雅县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胡杨为主要吸引物的南疆生态旅游示范县。
[1] 夏光.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J].环境保护,2007,383(11A):35-36.
[2] 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 [J].城市规划,2008,32(4):9-21.
[3] 万本太.以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保护,2008,32(1):27-28.
[4] 吴晓青.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J].环境保护,2008,409(12A):7-9.
[5] 温兴琦.论生态文明视角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J].求索,2008,(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