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兴彪,韩兴勇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出游的条件限制,经常出现难以两全的局面。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能够左右人们的出行意愿,这就是气候的舒适程度,除了挑战自我的人,没有人愿意在感觉不舒适的气候中出游。有关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已有 40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奥利佛在裸露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寒指数表[1],更早些时候的特吉旺提出了气候舒适性指数的概念[2],加拿大气象局建立了舒适指数测评的标准模型[3]。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气候舒适度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内,中国海洋大学的杨成芳研究了山东省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山东省的最佳旅游区域,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得出适合山东省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4]。钱妙芬提出一个比较客观、定量的评价“气候宜人度”的数学模型[5]。陈胜军对浙江海岛休闲旅游适宜时段进行研究,提出了“宜人频率”这一概念[6]。另外还有体感温度、综合舒适度、不舒适指数、炎热指数等[7-9]。但前人的这些研究对象多限于气候,也就是说以气候论气候,或者只是以描述性的语言说明气候对旅游的影响,对气候与客流量的分析还较少,主要是数据的收集有困难,因此,缺乏旅游数据的支撑。有鉴于此,本文以舟山为例,对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希望能为同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舟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0′-123°25′、北纬 29°32′-31°04′之间 ,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常年游客络绎不绝,但是月份间差异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冬季,客流量一般低于 60万人次,即使在旺季的夏季月份间也相差几十万人次。气候寒冷、海风较大是冬季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偏热则是造成旅游旺季月份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1971-2008年气候统计资料和近 3年国际国内游客统计资料为依据,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对舟山市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逐月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探析,从而找出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的关系。
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人体皮肤真皮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对外界的感知以及人体调节系统所承受的负荷来确定的,这种感知主要受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与风力大小这几个因素制约。因此,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避暑、驱寒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且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10]。
风寒指数表示的是不同环境下气温与风速对裸露人体的影响,其物理含义是指皮肤温度为 33℃时,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kcal/m2h),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WCL为风寒指数,t为摄氏温度,V为风速(m/s)。
温湿指数也被称为有效温度,是通过温度与湿度的组合反映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是人类气候感受的第一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t为摄氏温度,f为相对湿度,结合温湿指数表、风寒指数表,将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与绝大多数人的体感相比较,得表 1(根据实际有所改动)。
表1 温湿指数与风寒指数
仅利用人体的感觉无法与客流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气候舒适度对客流量逐月变化的影响,我们对各种体感进行赋值,这样就可以与客流量之间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我们将舒适度指数中的“ e、d、c、b、A、B、C、D、E”设定为 -4、-3、-2、-1、0、1、2、3、4(如表 1)。
气候与天气不同,天气是指在一天或几天之内较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常年天气情况的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尽管几十年来受到全球工业化的影响,温室效应显著,但是,舟山孤悬海上,受到海水比热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对全球大气的变化反应迟钝。具体通过 30年气象指标反映(如图 1)。
图1 平均气温走势
由图 1可知,30年来,舟山各阶段平均气温走势一致,再考虑到个别年份的特殊情况,属正常波动,为取得比较可靠的数值,我们取 30年的各月气温平均值。另外两个指标风速、湿度从统计数字来看基本无变化。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便可以根据公式求出各月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计算结果见表 2。
表2 舟山市逐月温湿指数与风寒指数
从地理位置上看,舟山的气侯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6.4℃左右,夏季较长,冬春短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季风显著,年气温适中,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 -17.4℃;年平均日照时数 1 710-2 1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年平均风速 3.0米 /秒;年平均降水量1 442.5毫米,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 9月份降雨最大。每年以 6、7、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 25.5℃左右,1月份最低,在 5.8℃左右。除冬季月份游客较少外,其他月份一般能突破100万,其中以5月、8月、10月份为旅游高峰月。
从温湿指数看,1月温湿指数等级为 e,气候极冷,2月、12月温湿指数为 d,旅游适宜等级较低;3月、11月这 2个月温湿指数等级为c,气候偏冷,不太适合旅游活动,其中 3月份温湿指数介于b、c等级交替段,是偏冷到清凉的过渡阶段,在季节上表现为春季到夏季的交替;在客流量上的表现为游客逐渐增加;4月气候比较清凉,是比较舒适的阶段;舟山5月、10月温湿指数为 A,气候最为适宜,为一年当中最适合旅游的时段;6月、8月、9月温湿指数为 B,气候也比较舒适,旅游活动较适宜;7月份温湿指数为 C,气候偏热,但还是适宜旅游的时段;在夏季没有出现气候闷热或极其闷热的D、E时段。从风寒指数看,6月份等级为 A,最适宜旅游,1、2、12月份风寒指数为 c,不适合在舟山旅游;3、4、5、9、10、11月份等级为 b,为较舒适的凉风;其余月份等级为 B,为较舒适的暖风,没有出现冷风与及其寒冷风的气候。
为了考察气候舒适度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本文对近 3年的舟山入境客流量逐月变化及其月指数进行分析(如图 2、图 3、表 3),揭示旅游淡旺季与气候的相关性。
图2 国际客流量逐月变化
图3 国内客流量逐月变化
图2为2006-2008年舟山市入境游客逐月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舟山国际旅游客流量逐月变化较为明显,1-3月气候较冷,是舟山国际旅游的淡季,月均接待指数为 3.5%-5.8%,前 4个月气温回暖,气候舒适度升高,受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前 4个月份呈现出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 4月份增速最快;从4月份到11月份,客流量保持相对平缓,上下波动幅度不大。11月份以后气温下降,客流量随之呈现下降趋势,其走势既不与北方旅游的M型相同,也不与祖国南端的V型相同。结合月指数来看,4月、8月、10月 3个月份的月均指数均突破10%,7月份也接近10%,为国际旅游的旺季。国际客流量的逐月变化与气候舒适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这里我们仍然以 2006-2008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得图 3。从图 3并结合气候舒适指数和月指数,可以看出,舟山国内游客逐月变化呈“山岭”型,5、8、10这 3个月气候舒适度等级较高,且受五一黄金周、暑假、十一长假的影响,大山峰出现在 8月份,2个小山峰出现在5月份和 10月份。此外,7月份呈现出接近高峰的爬坡阶段,除受适宜气候的影响外,也受暑假开始的影响。 4个月的月指数累计为 47.5%,占了全年游客的半壁江山,以上月份为旅游的旺季;1月、2月、3月、11月、12月处于山岭的根部,游客接待月均指数分别为 3.5%、5.5%、7.0%、6.9%、4.1%,5个月占年接待游客总数的27.0%,气候舒适度等级多为c、d,为旅游的淡季。
客流量月指数除受气候影响外,还受节假日影响。考虑到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这里设定一些虚拟因子,具体见下文。下面通过气候舒适度和其他影响因素的指数,与国际、国内客流量月指数建立回归函数,以揭示其中的弹性系数和边际效应。
以2006-2008年36个月国际客流量月指数为基准,采用 OLS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
其中Yi为客流量月指数;Xi为气候舒适度指数;Zi为虚拟因子,考虑到国内外节假日以及上海、浙江一些国际会展的影响,4、7、8、11、12月虚拟因子取值为 1,其他月份为取值 0。由上式可知,拟合度为0.935,较低;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 1个单位,客流量月指数变化1.544%。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函数模型的精确度,将 2007年统计值与函数模型计算值绘制成图(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计算值与统计值走势基本一致,但 6、7、8月份偏离稍大,这可能与不定时的国际会议、会展、商务活动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有关系。
图4 2007年国际客流量月指数统计值与模拟值比较
大陆地区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是舟山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从统计数字来看,国内游客是旅游的主体。近 3年的数据表明,舟山旅游除受气候影响外,还受上面所述节假日的影响。以2006-2008年国内客流量月指数为标准,采用 OL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函数模型:
国内游客主要受暑期的影响,为此,虚拟因子7、8月份赋值为1,其他月份赋值为0。由上式可知,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客流量月指数变化1.739%。经过 2007年统计值与模拟值比较可知,走势基本一致,拟合度较好(如图5),从而验证了模型能揭示气候舒适指数与客流量月指数变化的关系。
图5 2007年国内客流量月指数统计值与模拟值比较
通过对 1971-2000年浙江定海(58477)气象站的气候统计资料以及舟山国际、国内客流量逐月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本文揭示了客流量的逐月变化。从温湿指数角度划分出最适气候 A等级所在的时段:5月、10月。 不宜旅游的气候 c、d、e等级所在的 1月、2月、3月、12月,其他月份处在最适与不适之间的较适宜或适宜时段;从风寒指数的角度揭示了最理想的旅游月为 6月,其次为较舒适的 3-5月,7-11月,以及不适合旅游的 1月、2月、12月。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气候舒适度指数与国内客流量变化的拟合度较高,达到 0.9以上,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 1.739%;气候舒适度与国际客流量拟合度稍低,原因可能是受一些不定时的国际商务活动、学术活动、交流活动的影响,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 1.544%。目前,国际游客只占舟山旅游客流量的很小一部分,与庞大的国内游客流相比,显得微乎其微,舟山旅游的主打部分还是国内游客。由此为舟山客流量的逐月变化和景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J.E.Oliver.An Introduction to App lied Clim ato logy[M].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 ent.NewYork:John Wiley&Sons.Inc,1973:195-206.
[2] W.H.Terjung.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 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nal A.A.G,1966,5(1):141-179.
[3] David D Houghton.1985.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 logy[M].NewYork:Wiley&Sons.Inc,1985:779-810.
[4] 杨成芳.山东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J].山东气象,2006,(2):5-7.
[5] 钱妙芬,叶梅.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 [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11(3):128-134.
[6] 陈胜军,樊高峰,郭力民 .浙江海岛休闲旅游适宜时段研究[J].气象科技,2006,34(6):719-723.
[7] Thom E C.A newconcept for coo ling degree days[J].Air condition:Heat&ventilation,1957,(54):73-80.
[8] Thom EC.Cooling degreedays[J].Air condition:Heat&ventilation,1958,(55):65-72.
[9] Turjung WH.World patter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onth ly comfort index[J].Int.J.Biomefeorol,1968,(12):119-151.
[10] 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J].资源科学,2007,29(1):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