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

2010-11-26 13:17王鹏飞
科学与管理 2010年3期
关键词:开发区集群山东

王鹏飞

(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南 250002)

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

王鹏飞

(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南 250002)

开发区的发展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开发区产业的发展状况又关乎开发区的成败。文章通过对山东开发区产业的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开发区 产业升级 对策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进程中,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来说,经济开发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地。而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又是开发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今,山东开发区产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的压力,在此状况下,加快开发区产业升级的研究,对于推动开发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山东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开发区逐步呈现出“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加工基地在开发区初步建立,其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57.2%。2008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63.82亿元,占全省的50.45%;实现工业增加值8873.73亿元,占全省的53.08%;实现工业利税额2791.1亿元,占全省的45.25%。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55家,其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35%。

1.2 开发区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开发区内电子信息与家电、交通运输与设备、纺织服装与化工医药等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2008年上述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57.2%。此外,各开发区形成了特色不同的产业及产业集群,如青岛开发区的家电、石化、汽车、造船、港口集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械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德州开发区的太阳能产业;招远开发区的黄金机械产业;等等。

1.3 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加强

截止2008年底,开发区共建有各种类型的孵化器80余家。其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7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孵化场地面积达到20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888家,累计毕业企业已达153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引进大院大所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3家,建设国际微电子技术研发中心、朗讯研发中心、宋健科研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200多家。产学研究基地52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博士后工作站47家。[1]

1.4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开发区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迅猛。2008年,开发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40家,占开发区注册企业数的5.54%;实现产值13258.84亿元,工业增加值3883亿元,占开发区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41.74%和43.76%,占全省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68.60%和77.36%;出口高新技术产品78.5亿美元,占开发区出口总额的16.14%,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57.5%。[2]

1.5 开发区中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彰显巨大的生命力

截至2008年底,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9.7亿美元。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近2235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215个。日照开发区亚太森博浆纸项目,总投资113亿元,是山东最大的外资项目;青岛开发区丽东化工项目,总投资6亿美元,是山东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烟台开发区设立了山东最大的外资研发机构富泰康研发中心和首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LG手机研发中心。[3]这些国际大公司纷纷落户于开发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开发区产业发展和改造的进程,并成为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核心和重要竞争力量。

1.6 国别(地区)产业特色园取得新进展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是加快产业升级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山东在部分开发区先后设立了33家特色园区。这些特色园区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促进了一定国别(地区)优势产业及相关产业在“区中园”内集聚,实现了企业集群式发展。2008年,33家特色园区共引进外资占开发区总额的34.7%。其中,11家韩国工业园引进韩资4.7亿美元,占开发区韩资总额的25.2%;8家日本工业园引进日资8233万美元,占开发区日资总额的24.1%。

2.山东开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开发区产业同质化及趋同化严重

山东开发区由于投资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大规模的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的局面,致使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缺乏地区产业经济的特色和合理的经济梯度,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通过对全省20家主要开发区的调查显示,13个开发区把机械制造作为主导产业,7个开发区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主导产业,7个开发区把电子信息作为主导产业,8个开发区把食品作为主导产业,9个开发区把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产业的同质化、趋同化必然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同行搏杀,同时,也会造成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散,导致资源的无效或低效配置,不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集聚效应将难以发挥,从而阻碍产业集群的正常发展。

2.2 开发区产业链招商制约因素过多

一是产业链招商策略缺乏针对性。一些开发区由于自身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特色不明显,加上招商考核政策重政绩、重指标的短期功利偏好,使得招商引资的手段、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行政推动”式招商,重总量扩张而轻集约产出、重数量而轻质量、重企业招商而轻产业配套、重招商活动而轻产业链整合等倾向仍较为突出。二是产业政策的引领性不强,很少有开发区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产业链投资指导目录,产业链招商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三是对已确定的支柱产业或今后将着力培植的主导产业缺乏综合性宣传造势及强化优化对策。四是产业规划及市场研究能力与产业链发展趋势脱节。[4]

2.3 开发区人才结构不合理

山东开发区虽然人力资源的总量不小,但人才结构不甚合理。一是管理人员偏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开发区企业的管理人员占比45.8%,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比54.2%。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总体质量不高。在开发区企业中,博士研究生占0.17%,硕士学位研究生占0.52%、大学本科学历占12.2%,大学专科学历占23%,中专(高中)及以下占比高达64.1%。三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从学历结构看,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7.4%,而专业技术人员占9.1%。[5]

2.4 开发区科技研发环节薄弱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时方可维持生存,而达到5%以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而山东开发区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3%,除极少数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远低于1%的要求,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二是产学研结合薄弱。山东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主要集中于大学和科研单位,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往往不从市场角度出发而仅仅满足于出成果得奖,而不是转化为商品和开拓市场形成产业,致使科研成果产业化率极低。三是国外技术扩散力不强。外资企业在开发区投资的企业多采用标准化的技术,而把产品的核心技术放在母国,这使得外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扩散极为有限,影响了开发区产业的研发及优化升级。

2.5 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成长环境有待改善

开发区内有利于产业集群成长的市场、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一方面,由于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环境,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长期以来各自为战,高集聚必然带来高竞争,尤其是激烈的价格竞争;政府过多的重视大型、超大型的项目和企业,对中小企业和项目的关注度不足,中小企业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支持政策存在偏差,重视硬环境建设而忽视软环境的改善,集群内企业面临着税赋负担过高、融资环境差、支撑体系若、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内尚未形成给予共同地域文化背景至上的人文关系网络。开发区企业人文关系网络的缺失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进而制约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6 海洋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一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未摆脱“一三二”结构模式。二是海洋水产品加工占海洋渔业比重较小,造成海洋渔业粗放型增长。同时,海洋渔业的企业以小企业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海盐业和盐化工产业规模小,化工产品单一,难以获得高效益。四是海洋生物制药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且发展缓慢。五是港口主要是依托市区建设,缺乏发展物流、商贸空间,导致港口功能单一,港口产业延伸面窄。此外,港口开发较为分散,相邻港口货种相似,相互制约,资源利用率不高。[6]

3.新形势下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对策

3.1 科学制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对单个开发区而言,产业发展要形成以辐射和聚集效应为特点的梯次结构体系。第一梯次代表着国际化标准的投资软硬件环境,主要面向以500强为代表的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集团;第二梯次主要是依托于第一梯次的产业链,面向中等规模的国际企业;第三梯次主要是与第一、二梯次进行产业配套,面向海外中小投资者和国内企业的各区、县开发区。三个梯次的产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发挥第一梯次的辐射功能、第二梯次的集聚效应和第三梯次的补充作用,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资源和功能的整合。第二,统筹全省开发区产业布局。推进东部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加快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中西部开发区要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为突破口,促进东、中、西三部分开发区的联系与合作,发展一批新型制造业集群。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3.2 加强开发区产业链招商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第一,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产业政策及开发区实际,围绕支柱或优势产业,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逐步提升开发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同时,加大开发区产业链招商宣传力度和舆论氛围,让国内外投资商明晰开发区的产业政策、特色和走向。第二,根据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的趋势、国家产业战略变化及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与招商环境变化以及本地区现有的要素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链招商考核机制及措施,确保产业链招商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锁定招商重点,打造特色产业。一是把招商政策的重点放在有效推动地方产业网络整合,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的关联度等方面,为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布点、规划和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为产业链伸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充分释放大企业对产业链的规模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三是要对重点骨干企业、外资企业、外贸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四大产业链招商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四是要多渠道做好国外大企业本地化与本地企业国际化相结合的工作,切实促进大企业在集群中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紧密联系,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发展态势。第四,要注重强化产业组织及服务创新,构建产业链招商服务体系。

3.3 推进开发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第一,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潜力的开发区,进一步设立具有产业特色的“区中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外资集聚区。同时,对部分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集聚效果不理想的“区中园”进行整改。第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并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梯度转移。二是大力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财政支持。三是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选择一批跨国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吸引跨国公司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地区总部,努力把跨国公司单个项目投资升级为产业集群投资,充分发挥大型跨国公司对开发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促进作用。

3.4 推进开发区科技的自主创新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一是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促进其加强科研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引进消化新技术的能力,使其具备申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和条件。二是着力在镇、街道扶植培育一批新的科技型企业,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培育模式,增强科技产业的后备梯队力量。三是探索民间资本吸引与利用的道路,建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种子基金”,重点支持源头创新、行业和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3类平台建设。第二,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中介机构,形成研究、开发、产业化一体化的创新链条。二是吸引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学者等高级人才入驻开发区,依靠高端人才和高校资源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三是利用已经投资的核心项目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四是加快开发区建设创新性科技园区试点工作的启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第三,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建立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制定适合园区特点的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制度,提高园区实现知识价值的能力。二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吸引社会投资的新型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强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孵化器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四是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与主导着产业等情况,重点设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完善一站式服务。五是发挥开发区体制改革先行区的优势,加快科技产权改革,让科技人员获得相应的科技股权。

3.5 加强开发区人才资源的建设

第一,解放人才引进观念,不能在人才和学历之间简单地划等号,应该突破学历限制,唯贤是用。第二,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鼓励民办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发展,主动利用国际培训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促成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第三,人才吸引方向要明确,放开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外智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第四,加快人才国际化建设,加强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流动机制等各项人才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力度。第五,加快人才环境的改善,搭建适宜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与市场联动的环境平台和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制度平台,营造广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城市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第六,加快人才开发与管理创新,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与积累适度优先的战略,加大人才投资的力度,提高人才投资收益率,鼓励个人、家庭、企业参与人才开发投资,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6 加快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第一,加强政府管理环境建设。一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高效廉洁。二是要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部分直接管理职能,成立或引入金融、咨询、媒介、公证、仲裁、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形成真正的专业化经济和发达的社会劳动分工。第二,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加强对辖区群众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二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第三,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一是要培植诚信文化,增强集群内企业的信任和承诺,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二是要培植协作文化,加强集群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协作、促进分工协作机制、企业团队精神和竞争合作关系的形成。三是要培植创新文化,树立与创新精神相吻合的思想意识、感情意志和价值观念,形成鼓励创新、敢于创新的产业集群氛围。

3.7 加快海洋经济区产业定位和升级

第一,加快船舶修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亚洲一流的海洋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使山东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配件产品生产基地。第二,大力发展海洋机械制造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发,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向高、精、尖产品和实用、小型产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以船舶机械、渔用机械、海洋仪器仪表为主的海洋机械制造业新格局。第三,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业的发展,力争把山东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第四,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争把青岛、烟台、威海建成我国一流的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基地。第五,加快海洋服务业的发展。

[1]张华,郑贵斌,王志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0):140.

[2]毛胜军.2008山东省开发区经济运行情况综述[M].2009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9,(6):96.

[3]范振洪,王爱华,张庆伟,顾春太. 2009年: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282,287.

[4]刘巍巍.产业链招商应成开发区下一轮引资重要思路[EB/OL].ht tp://www.js.x inhuanet.com/ xin_wen_zhong_xin/2009-09/10/content_17652796.htm,2009-09-10.

[5]毛胜军,马翎.开发区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调研报告[EB/OL]. http://www.shandongbusiness.gov.cn/ index/content/sid/37735.html,2008-04-29.

[6]薛占胜,戴桂林.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山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2):48.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Shandong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Research

WANG Peng-fei
(Shandong Academ y of Social Sciences,Jinan 250002,china)

The developm ent of a b lue zone on the peninsula an im portant guarantee for econom ic zone developm ent. Developm ent Zone Industry Developm en t Zone, it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r failu re. The artic le on the status o f industrial developm ent zones in Shandong, analysis o f the p rob lem, the new situation to speed up industrial upgrading, a series of developm ent zones in Shandong counterm easures.

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upgrading;Countermeasure

book=55,ebook=16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加快开发区产业升级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批准号09DJGZ12)和山东社会科学院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王鹏飞(1977—),男,山东乳山人,山东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开发区集群山东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