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理论思维·文学使命

2010-11-25 04:33胡良桂
文艺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民族

■ 胡良桂

先进文化与主流文学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核心价值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社会职责的崇高使命。

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决定它必须承担崇高的社会责任。因为知识分子是社会成员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思想意识较强的群体,所以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生活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因而也就相应地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知识分子的价值与使命,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健康的、稳定的力量。知识分子是由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他们主要是以脑力劳动的形式从事各项工作和事业,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劳动和工作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创造。没有这种相对独立性,就不可能有精神产品的创造,也不可能有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承。知识分子是从事特殊劳动方式的社会群体,主要是由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精神生产和文化传播的人们所构成。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私营经济部门的知识分子逐渐增多,有的创办了高科技企业、咨询机构、法律事务机构、文化研究机构和其他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也有的成为自由职业者。但不论从事何种工作与职业,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并没有改变,也没有改变知识分子应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那么,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担当服务国家、振兴民族的使命。我国知识分子向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崇尚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以“位卑未敢忘国忧”来鞭策自己,以自强不息、利民兴邦为使命。近代以来,面对民族的危亡,面对国家的贫弱,在屈辱和悲愤中奋起的知识分子,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首先体现为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在加快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在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首先要求科技振兴,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求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要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广大知识分子就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担当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对于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发展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还要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创造更多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引领社会文明的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也日益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战略性任务。每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都应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努力。

再次,担当民主政治建设,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责。以饱满的热情,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在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施展才华,是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期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也为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天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同时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经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能使权力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又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在加强理论研究、宣传普及民主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意识方面,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进一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反映社情民意、忧国忧民,也是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应当承担起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的责任,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局面,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与此同时,由于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结构的调整,许多问题如就业、分配不公、买不起房等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知识分子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为党和政府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提供思路和对策。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也是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是那些在实践中,借助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学说——思想体系中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体系的人们。那么,怎样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呢?毛泽东早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就曾指出:“我们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能不能就算是有了理论家呢?不能这样说……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邓小平也说过:“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能仅仅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懂得马克思主义原则,甚至能够写出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著作,最首要、最根本的是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的同时,能够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去坚持、运用、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判定一个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决不能单纯从理论角度去看问题,决不能停留在和局限于“理论的视野”中。因为这样做,不仅没有抓住根本和要害,甚至由此会混淆马克思主义者与教条主义者的界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质,熟悉、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对社会实践给予科学指导和科学阐释,并从中总结、概括、抽象出新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必备的素质与职责。这种职责不仅是人们对自己所负责任和义务接受、认同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勇于承担、努力完成的心理渴望和自觉追求;还是一种意志品质,一种精神动力,起到鞭策自己、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作用。有没有职责意识,职责意识是否强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能否履行好职责,关系重大。为此,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必须做到:

第一,要正确理解和勇敢捍卫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并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人们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尽管是普遍真理,却仍然存在一个对它能否正确理解的问题;它虽然已经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却依然需要科学维护和勇敢捍卫。正确理解的过程,就是根据新的情况发掘其意义的过程;勇敢捍卫的同时,考验着马克思主义者的意志、气度和能力。而理解和捍卫,又是与宣传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其当代形态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捍卫,融入到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教育之中,融入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一战略任务的落实之中。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运用和实践中才显示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在当前,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来推动科学发展,推动历史进步。

第二,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总结概括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智慧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使之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只坚持而不发展,就会导致僵化、封闭;只发展而不坚持,就易于背离和抛弃。当代社会,新情况不断涌现,新问题不断增加,要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并非神灵,是不能为其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作出解答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研究新情况、解答新问题,进而作出科学的结论,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能积极发展、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是没有出息、没有作为的。

第三,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一职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履行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勇敢捍卫、科学运用和大力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等职责的过程中,同时要承载的,客观上也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繁荣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思想解放的科学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繁荣文学创作、弘扬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是内在统一的,是根本一致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能够为文学艺术事业、文化思想精神建设等,奠定科学理论基础,提供科学方法指导,使之具有思想依靠和主心骨;另一方面,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思想精神建设的推进,又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发展构筑宽广舞台,提供丰厚养料,创造优质条件和健康氛围,并充分证明其科学性、真理性及其巨大功能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认识世界、探索规律、传承文明、繁荣创作、张扬正气、凝聚人心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使命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揭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当代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种附带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在海德格尔看来,文学不是现实的装饰物,更不是一种消遣,而恰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所做出深刻的阐释那样:“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就是说,人类无论有多少劳绩,还只是一种有限的世界,而人类却应该冲出这有限的世界,达到无限。无限就是对有限超越中的一种自由状态,而这种自由只能存在于精神世界。从劳绩到诗意,实际是从物质到精神,进而也就是从有限到无限。文学的真正意义也就上升为生命与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伟大的文学家总是通过作品揭示出世界的意义。通过艺术的世界,揭示大地,展现天空,大地变得宽阔而宁静,天空充满无限的神性,人在此间是如此的澄明而生动。文学使命从本体意义上说,就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规范的集中体现,一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都有一种个性鲜明的拥有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精神。而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总是和一个民族的发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兴衰史,一个民族的文学必然承载着该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别林斯基说:“要使文学表现自己民族的意识,表现它的精神生活,必须使文学和民族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能有助于说明那个历史。”作为民族精神载体的文学,必然要表现自己民族的精神和意识,展示自己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探索自己民族的生存与命运。这样,文学的使命意识就显得愈加鲜明而强烈。

第一,文学使命在于给人以情感的亲切抚慰与心灵皈依的启迪。文学所写的人、事、物都是人们似曾相识的人、事、物,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也是人们共同体验的结果,在文学中一切陌生化手法所产生的独特性,不过是作家为加强人们的通感而设计的艺术途径;作家的深刻性与先见之明,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作家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世间从无踪影的思想与情感,而只能是他对人世间被掩饰被遗忘甚至被故意诋毁的思想情感的重新发现。他比一般人深刻,但他看到的仍然是人自身的情感态度、优劣品质,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由个体达到了人类整体的高度,绝不会超然到与这个整体分离。因此,作家展现出来的文学世界,总是使读者感觉到是似曾相识的,它以共鸣的方式,吸纳读者,唤起人们同样刻骨铭心的体验,但又可以使他们拉开审美距离,超然于功利纠缠之上去品味人世人生,获得精神的愉悦。这个使人感到亲切与美好的过程正好像人对自己故乡的神游,因此,在文学的境界里,人们感到“就像在家里一样”,充满着皈依的温馨与实在。即使是悲剧作品,悲情的释放通过想象的方式达成,不但不会产生实际的危害,还会启迪心智,造就善恶观念,从而更加增强人际之间的亲和力。优秀文学作品给人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依赖可以依傍的心灵启迪,在这里,人的浮躁之情、浪迹之心会得到深深的抚慰。

第二,文学使命在于以丰满的人性温暖人的心扉、净化人的灵魂。文学需要高品质的温暖。它如灯火照亮人们心中的黑暗给读者以希望,它如船工的号子给疲惫的心灵以力量。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所以,温暖是慈悲的,更是一种智慧。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的作品,大多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文学中的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越时空,直抵心灵,它是一种慰藉,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热起来;它是一种生命,能感染乃至唤醒另一种生命。而人性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走向自身的重要所得。所谓人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的总和与概括。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人性的获得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已有的人性会不断被异化被扭曲,因此,追求人性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人性复归之路。人性的追寻或复归,只能通过实践丰富人的知、意、情三种潜能来实现。“知”相对于自然而言,它派生出科学,使人触及真的境界;“意”相对于社会而言,它派生出哲学伦理,使人获得善的目标;“情”则相对于人的自我内心世界,它派生出艺术,创造出美的世界。正因为艺术与认识有着这样重要的作用,尼采认为在悲剧的社会人生中,人可以逃往艺术与认识之乡来获得生存的力量。由此可见,文学在人类的人性追寻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恢复并拓展人对生活的感觉,使被扭曲麻木的心灵在情感与良知的洗涤之下回复活性,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三,文学使命在于社会责任担当与引领精神生活。文学应当承担起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巨变的现实使命。毋庸讳言,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历史悸动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穿越过五千年历史隧道的古老中国,奋斗探索了60年的新中国和在改革开放大道上奋然前行了30多年的伟大人民,都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我们的作家和我们的文学是应当而且有能力有责任摹写和反映这一伟大实践的。生活就像一个浩淼无涯、变幻万端的海洋,这里是历史与未来的衔接,有漠野与都市并存,亦有心灵与实际碰撞,暖流与寒流交锋……从总体上说,文学应该并且能够担负起多角度、多层次、多色调地反映这种现实生活的责任,担负起引领人们更高尚更高雅精神生活的使命。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精神生活单调,娱乐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话,那么在互联网日渐成为家庭消费的今天,情况就复杂多了,各种音乐、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样价值多元、利益多元、精神生活多元、娱乐方式多元的情势下,去精英化虽然给大众参与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却不能保证这种参与的质量,一些文学作品也在利益的诱惑下,沦为快餐文化的一部分,而真正关注时代命运并且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寥若晨星。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更应该发挥它的传统优势,振动它高洁的翅膀引领人们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MINORITY REPORT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