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华医院(武汉 430015)
王宏宇
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 5-羟色胺(5-HT)再摄取阻滞剂(SSRIs),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微弱[1]。因此,为了解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以氟西汀做对照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抑郁症患者 78例,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 18~62岁,平均 33.87±19.67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③无躯体、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或酒精滥用史;④治疗前 1周未服用抗抑郁药物;⑤非妊娠或哺乳妇女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9例。经统计学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HAMD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服用氟西汀,起始剂量10mg/d,2周后若疗效不显可加至20~40mg/d。实验组服用西酞普兰,起始剂量 10mg/d,2周后若疗效不显可加至20~40mg/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对于睡眠差者适量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帮助睡眠。
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2、4、6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HAMD评分 25%以下为无效、25% ~50%为好转、50% ~75%为显著进步、75%以上为痊愈。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脉搏、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i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与治疗前比较 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差异开始于第一周,而对照组的差异开始于第 2周。两组间在治疗后 1、2、4、6周比较,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对照组 39 28.59±6.33 26.02±5.06 18.25±3.67* 13.04±3.94* 10.32±4.06*
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3 两组治疗后 TE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1、2、4、6周两组 TES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实验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口干 2例,恶心呕吐 2例,便秘 1例,失眠 1例,食欲不振 1例;对照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失眠 3例,食欲不振 3例,恶心呕吐 3例,口干 2例,便秘 2例,心跳过速 1例。
表3 两组治疗后 TESS评分比较
4 安全性检查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脉搏、血、尿及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新型抗抑郁药 SSRIs因治疗范围广,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副作用少,服用方便,利于维持疗效而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物。而 SSRIs之间的比较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药物。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为SSRIs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两者对抑郁症有相似的疗效。但两种药物又各有各自的特点[2]。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 5-HT的再摄取,而且临床起效较快且无抗胆碱作用,对 CYP450抑制作用少因而药物相互作用少[3]。国外众多研究表明,该药对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和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为5-HT系统的功能低下有关[4]。本文结果表明,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可显著缓解抑郁症状,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从 HAMD减分效果来看,两者起效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酞普兰在治疗第 1周末抑郁症状即有改善,而氟西汀则是在治疗第 2周末才见效,说明西酞普兰起效快于氟西汀(P<0.05)。西酞普兰和氟西汀的疗效和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副反应大多能为病人所接受,且随治疗进展而逐渐耐受或消失,大多无需特殊处理,说明西酞普兰和氟西汀都是较为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比氟西汀起效更早,能更快的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因此,西酞普兰是一种较氟西汀起效快速且疗效好,安全有效的新型 SSRIs抗抑郁药物。
[1] 宋 吴,郭本玉,陈佐明.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3):180-181.
[2] 乔鸿飞,康晓玲.氟西汀对脊髓损伤合并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5,35(3):375-376.
[3] 刘福真.西酞普兰的药理及临床进展[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8-121.
[4] 姚贵忠,刘 平,舒 良,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3(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