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2010-11-20 06:41彭其
今日海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创新能力发展

□彭其

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彭其

自主创新,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从而把自主创新提高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一全新的发展战略提出来后,事实证明,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主创新更新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中国自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现实中,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诸多时候靠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赢得GDP增长。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后,中国以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作为实现“两个转变”的主要方式,然而“引进来”的技术和设备中有许多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新换代的东西,即使引进的是最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也仍然掌握在对方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大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严峻的现实证明,靠单纯引进所谓高新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自主创新才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自主创新的六个基本要求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氛围的培育、创新实践的规范、创新型社会的建构等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的重新调整,凸显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本身就是系统化的,包括了创新主体、制度环境等一系列创新条件,而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首要表现。因此,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吨钢综合能耗从1990年的161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700千克标准煤左右,关键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连铸、高炉长寿、高炉喷煤、转炉、连轧化和综合节能等六大关键共性技术,优化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与其遵循依靠科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在关键领域和核心制造技术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重点突破是分不开的。

今天,国人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创新体系、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产业区位布局和产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全球转移如火如荼。知识的创新、生产、流动与应用成为当代经济活动的核心,以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高知识密度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代发展的基本趋势。

自主创新提升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而这个生命力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国际竞争中,则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创新很大程度是以“引进”为特征的,即通过引进新技术、引进技术人才,来发展现代先进生产力。这种举措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往往引不进核心技术,许多时候甚至被当成“小偷”提防。而利用引进的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常会出现一种“技不如人”的尴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要在更广阔的领域与科技、经济强国进行直接的竞争,而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中国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进而影响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的步伐,国家经济安全也受到影响。

正是由于坚持了自主创新战略,近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创新指数居于首位。中国创新指数的优势,在于创新资源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创新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和激发攻关能力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专利是反映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由世界的第13发的龙芯、众志等系列CPU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信息核心技术“空芯”化问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继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后,探月工程也取得成功,国产大飞机研制已通过国家立项,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跃升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继独立完成籼稻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染色体测序后,研制成功了国际上第一套水稻全基因组芯片,进一步确立中国在世界水稻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自主创新成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引擎

位上升到第4位。从2001年到2005年的“十五”期间,仅国家863计划就申请专利22000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数是“九五”期间总和的5倍。其后四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保持增长势态。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1.05万件,比上年增长了21.4%。2009年,中国共受理专利申请97.6686万件,同比增长17.9%。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每年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是世界上比较权威的评判之一。根据IMD2001年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居世界第33位。而2008年公布的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跃居世界第17位。

在推行自主创新战略的进程中,中国在基础科学和许多其他重点学科领域都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产生了一批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创性成果。比如,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强超短激光研究居国际前列;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SARS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维结构,为研制有关防治药物开辟了新途径,等等。

在科技实践领域,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斐然。中国研制的11万亿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十强,已成为除美国、日本以外第三个能研制生产10万亿次以上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自主研

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这些新突破与新成就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在通信设备、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国际高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和先导性产业,培育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集成电路专项为例,2002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28.6亿块,销售额达到61亿元,至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超过200亿块,销售总额突破700亿元,占全球销售总额的4.5%。“十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从2005到2008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持续稳态发展,产量由2005年的265.78亿块增至2008年的417.15亿块,年平均产量增速为16.2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技术有力地支撑了中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一批高精尖数控机床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了应用。这些高精尖机床的研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为“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和国防及民生建设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加工装备。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进步贡献率即自主创新贡献率。自主创新带来的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农业科技的进步为解决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主要粮棉等大宗作物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突破,产生了超级杂交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成果,为农业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仅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粮食,便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第二,人口与医疗卫生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步,为实现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于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研制取得显著进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载客运行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纯电动汽车实现量产并开始出口。油气资源勘探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为南堡油田等一批新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资源的综合平衡利用和地区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南海研究院)

[见习编辑:郑菁华]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创新能力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