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徙越等

2010-11-18 10:17
学苑创造·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列子副词人类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篇目历经岁月淘沥,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营养,富足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此,本刊特地开辟了《古文观止》栏目,精选一些短小、精辟、趣味性浓的篇目,以供同学们鉴赏、品读,获得感悟。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③谓之曰:“子必穷④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⑤之也,而越人跣⑥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⑦。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⑧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⑨而用之,其⑩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可以制成帽子。

③或:有的人。

④穷:走投无路。

⑤履: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⑥跣(xiǎn):赤脚。

⑦被(pī )发:“被”通“披”,披头散发 。

⑧其:作副词用,同“岂”,难道。

⑨引:引导。

⑩其:它们的用处。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走投无路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麻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走投无路,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走投无路呢?”

【知识领航】

说“其”

“其”作为代词,一般相当于“他”“他的”或“那”“那个”,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上文“其可得乎”中的“其”,作副词用,相当于“难道”。“其”还有“大概”之意,如“水淹千里,民其无望焉”,意为“大水淹没了千里土地,百姓大概没希望了”。“其”也有“一定”之意,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期望”。

齐田氏①祖于庭②,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③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④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⑤,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⑥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⑦。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⑧,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

①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于庭:古人把出远门前先设宴祭祀路神叫“祖”,“祖于庭”即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

③殖:种植,使……繁衍生长。

④和:应和,表示同意。

⑤坐:通“座”,坐席,座位。

⑥类:种类;物类。

⑦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⑧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囋,叮咬。

【译文】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和雁,田氏看了后就感慨地说:“天地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赴宴的众宾客都纷纷随声附和,对此表示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种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凭借智慧、力量的大小而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这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类而降生的呢?再说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了让蚊、蚋和虎、狼能够吸食、享用吗?”

【文章有道】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一书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属于古代道家学派著作。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大多表现出精微的哲理。

《鲍子难客》中,贵族田氏认为“天之于民厚,生鱼鸟以为我用”,即世间一切皆为人类而生。鲍姓小子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两层反驳,先从理论上作正面论述,指出天地万物与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继而以归谬法反证,如果说人吃鱼鸟,是上天特意造出鱼鸟来供人享用,那么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岂不就是老天特意造出人来供蚊、蚋和虎、狼享用吗?这样的反问使田氏无言以对,显示了道家“齐物”的平等观。

猜你喜欢
列子副词人类
世间什么最珍贵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列子的远见
列子学射
人类第一杀手
非同一般的“识人术”
短句—副词+谓语
谁变成了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