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祥 屠其雷 刘翠鲜
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2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福利系
现代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研究表明,卧床休息、牵引、推拿等非手术治疗是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患者首选治疗方式。运动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与应用也愈加令人关注。近年来,国外康复医学学者将瑞士球作为运动辅助器具应用于下腰痛的运动康复治疗,并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提高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疗效[1-3]。但国内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3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瑞士球运动治疗为运动康复手段,研究瑞士球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以30例上海市宝山区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1~2周,男20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 47.2±11.7岁;L4~L5单节段突出的有 9例,L5~S1单节段突出的有 7例,L4~L5、L5~S1双节段突出的占 14例。按性别和诊疗次序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15例,两组均为男10例,女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6.6±11.5岁,运动组平均年龄48.7±13.6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腰椎牵引方法:采用仰卧位持续牵引法。牵引要素: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3~1/2,牵引时间:20~30分钟/次,牵引角度0(水平牵引),1次 /日。
运动组采用瑞士球运动治疗和牵引治疗。牵引方法同对照组。治疗日上午牵引,下午瑞士球运动治疗。瑞士球运动治疗包括腹肌和腰背肌力锻炼、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1次 /天,30分钟 /次,6次 /周,共 4周。
患者采用瑞士球进行的主动康复训练技术与内容:(1)半卧撑:患者腰背挺直,上身倾斜,双手置于球上,上肢屈伸支撑并保持5~10秒,重复,10次为1组。(2)俯卧抬腿:患者俯卧球上,两下肢交替向上后抬,大腿与地面平行位保持5~10秒,重复,10次为1组。(3)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双腿分开,腰背挺直坐于球上,臀部左右缓慢移行伴扭腰,重复,10次为1组。(4)半桥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足分开,屈膝、挺起腰部,以保持躯干水平,肩背部在球上移行,维持5~10秒,重复,10次为1组。(5)双桥运动:患者仰卧位,肩与双肘垫上支撑,双足置于球上,伸髋、挺胸腹并维持5~10秒,重复,5次为 1组。(6)“燕式”运动:患者俯卧球上,以腹部为支撑,上、下肢与后背同时伸展,维持5~10秒,重复,5次为1组。
康复训练始终把安全置于首位,坚持因人而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运动康复治疗原则。
康复评定: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分别进行腰椎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评定。腰椎关节活动度测定包括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范围。采用以步行距离作为评定标准的简约步行能力评定法,步行能力距离评定标准为200米。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百分率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水平定为P<0.05。
表1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4周后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运动组2周后、4周后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也显著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P<0.0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变化
对照组和运动组在治疗前步行能力大于200米的患者均为5例,小于200米的患者均为10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周后,对照组步行能力大于200米的患者增加2例,运动组增加3例,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对照组共增加3例,运动组共增加6例,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瑞士球因瑞士康复治疗师首先将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良好弹性和防爆功能的训练球并应用于脑瘫康复训练而得名,现还广泛应用于平衡训练、形体训练、舞蹈和健身运动等,故称其为“平衡球”、“健身球”、“运动球”和“训练球”等。瑞士球球形、尺寸规范而多样,球体色彩艳丽,训练中安全性好、不易损伤,还可增添训练乐趣,因此深受康复治疗师和训练者的喜爱。
近年来,Merritt等将瑞士球运动应用于下腰痛的康复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平衡能力,并通过增强躯干肌核心力量,增加脊柱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1-4]。沈志祥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瑞士球运动治疗结合腰椎牵引能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增强腹、腰背肌力,这对于改善腰椎节段稳定性和保持躯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5]。
腰椎是脊柱主要承重部位,通常腰椎关节活动范围较小,由腰椎骨性结构、韧带和两侧肌群共同作用,以保障人体躯干稳定,协调运动,实现静态与动态平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腰椎结构紊乱,如椎间盘突出等,而且伴随腰腹肌群功能紊乱,如肌损伤、肌力减退和腰背肌痉挛等导致肌力失衡,这无疑成为患者腰痛和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基础。患者常表现为腰椎稳定性降低和腰椎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故关节活动度又分为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因腰椎过度侧屈是诱发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易患因素,对本病康复治疗不利,故本研究选择腰椎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对腰前屈和后伸功能进行评定。
Waddell等[6,7]对脊柱不同节段的 ROM 值与其功能障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脊柱的屈曲范围与躯干功能和功能障碍程度紧密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表明运动组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从本研究应用瑞士球治疗和训练效果来看,瑞士球训练一方面通过伸展躯干部的软组织,活动腰椎关节;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增强腹、腰背肌力,缓解腰背肌痉挛,以矫正肌力失衡,共同达到增加腰椎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治疗目的[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因腰骶神经受压、下腰痛和腰背肌痉挛等,削弱患者腰椎的稳定性,以及下肢神经肌肉的运动功能,进而影响人体姿势、平衡、协调和下肢步行能力。步行能力直接体现下肢综合运动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受研究条件的限制,以及下腰痛患者无法形成特有的步态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以步行距离作为评定标准的简约步行能力评定法,该评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为评定腰痛患者下肢综合运动能力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组步行能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瑞士球运动治疗有利于综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这与相关康复治疗使患者腰腿痛症状缓解、腹、腰背肌力改善和腰椎关节活动范围增加紧密相关[5],也与患者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平衡和协调功能改善紧密相关,有利于提高患者姿势保持和运动控制能力[8]。
由此可见,瑞士球运动治疗配合腰椎牵引能显著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和改善步行能力,这种联合的康复治疗方法显著优于单纯的腰椎牵引治疗,具有积极的康复治疗意义。
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结合瑞士球运动治疗能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度,增强腰椎的稳定性,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1]Merritt LG,Merritt CM.The gym ball as a chair for the back pain patient:A two case report.J Can Chiropr Assoc,2007,51(1):50-55.
[2]Petrofsky JS,Batt J,Davis N,et al.Core muscle activity during exercise on a mini stability ball compared with abdominal crunches on the floor and on a Swiss ball.Appl Res,2007,7(3):255-272.
[3]Marshall PW,Murphy BA.Core stability exercises on and off a Swiss ball.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2):242-249.
[4]Liebenson C.Rehabilitation of the Spine:A Practitioner’s Manual(2nd Edition).J Alt Compl Med,2006,12(9):937-938.
[5]沈志祥,屠其雷,刘翠鲜.瑞士球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肌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103-1105.
[6]Waddell G,Somerville D,Henderson I,etal.Objective clini cal evaluation of physical impairment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Spine,1992,17:617-628.
[7]Beruskens AJ,de Vet HC,Koke AJ,et al.Measuring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four disease-specific questionnaires.Spine,1995,20(9):1017-1028.
[8]Richardson C,Jull G,Hodges P.Therapeutic exercise for spinal segmental stabilization in low back pain:scientific basis and clinical approach.Churchill Livingstone:Edinburgh,199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