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伟,唐澍,谭碧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设备处, 北京 100021)
论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和财务政务的整合
戴海伟,唐澍,谭碧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设备处, 北京 100021)
随着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医疗信息结构正朝着零散型向统一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医院设备、物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难以共享,不能支持辅助决策,已经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我们通过对医院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化,把异构数据转化为可透明访问的共享信息,使得这些数据得以扩展和集成,盘活了这些数据在各个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开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信息孤岛;数据扩展;数据集成;信息共享
医疗行业信息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产品较少,应用原始。1993年以前用文字和报表打印,各医院信息部门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必然会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因为医院业务复杂,所以围绕医院各业务展开的IT公司初具规模,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许多机构、部门各自为政各建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第三阶段:系统集成和第三方信息共享时代。本世纪初至今,“信息孤岛”产生的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在技术上和业务实现上也积累了很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并且“院-企”双方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由于很多产品从开发语言到后台数据库再到数据结构各有千秋,于是以中间件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第三方技术平台方兴未艾。第四阶段:让人期待的时代,统一的平台架构实现医院对内、对外所有业务的开展,从被称为 “小社会”的医疗行业业务复杂程度(业务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实现)和从技术角度来看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
医院现有的主流软件包括[2]: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医院检验系统(LIS)、电子病历(EMR)、放射信息系统(RIS)、财务管理系统(ERP)、资产管理系统(HAMS)、物资管理系统(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人力资源管理(HRMS)、无线临床信息系统(Mobile Medical Treatment Station,MTS)、电子政务系统(Hospital e-Government affair)或OA系统等等,粗略统计有三十多种产品,然而根据医院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可分别隶属于:医疗运行机构、保障支持机构、管理调控机构,示意图如图1。
图1 医院各部门示意图院由院方协调HIS及(RIS、LIS、PA
现在各医CS等)各公司的数据集成[3],并作为统一平台向财务ERP提供门诊(住院)收入、药品收支、医技收支等数据的工作已在很好地进行中。但财务系统和资产相关系统(设备系统、物资系统等)、财务ERP、人力资源等系统集成的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相对匮乏,我们将在下文中着重讨论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和财务政务整合的重要性和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
3.1 第一阶段:启用医院的资产流程化管理[4]
图2 设备、物资管理流程图
过程化监控资产采购、入出库、申领、转移、合同档案、处置等,特别对于低值易耗品,可定量配置、以旧换新。同时内控制度的执行、库存量的控制;盘点采用条码盘点功能给全院资产做“身份认证”减少盘点人力和工时。达到减损增效、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处置资产达到上报级别,软件采用WEB服务器直接上报卫生部,简化了上报流程;通过系统集成向财务部门提供库存信息、科室资产占用信息、使用情况、折旧情况、资产费用相关等信息。为财务部门施行全面采购预算、全面成本核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数据呈现,确保财务部门做到高精确的成本预测、定额管理、指标控制、内部核算,从而避免无计划使用资金、资产的闲置、重置;强化资产收入、支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设备、物资管理流程图来简要表现管理流程(见图2)。
3.2 第二阶段:建立第三方虚拟的协同工作平台
对办公事务和公文进行全面、完善的协同管理,建立用户的内部及与外部信息互访平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共享程度,使各协作机构、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更为稳定、快捷、安全。
3.3 第三阶段:建立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
该平台以B/S资产管理为载体[5]。系统建立后,通过领导查询系统、院长查询系统都可以查到实实在在的数据,此平台既要跟HIS相关体系、财务系统集成,同时又要衍生出其他行政管理方面的体系,例如电子政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信息共享平台向广大职工提供信息公告、传阅、新闻动态、常用资讯来了解院内和院外的信息。包括工作、学习、学术、服务、意见和建议的讨论,可以在院内营造出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爱护各科室设备、物资的氛围、祟尚高尚医德的氛围。仍然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由于系统是在不同时期分批建成的,各系统的数据处于分散存储状态,不仅如此,每个系统所采取的存储方式与存储介质也各不相同,在系统集成方面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医院接口是用单独一个部分来实现,它和医院交换数据是用XML交换的,首先做统一的XML协议,其次由医院HIS系统和财务系统分别依据协议调整数据。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通过传统的三层架构模式和最新的架构技术(如Tapestry框架、Spring框架、Hibernate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见图3)。
图3 数据体系的平台架构
4.1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和财务政务整合的目的
忽略了各系统间的开发前台和平台数据库的差异,所以相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总之此平台以资产管理WEB深入科室为实现前提条件,可分步实现和扩展为:流程化资产管理和处置申报系统的统一;流程化资产管理和条码系统的组合;流程化资产管理和电子政务的组合;流程化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及其他系统的组合;流程化资产管理和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的最终统一。
4.2 全力推进无纸化进程
流程化管理,牵扯到推动无纸化进程,传统权限控制的用户名/密码方式,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密码泄露。流程化资产管理及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身份验证和数字证明,比较适合的典型应用是CA数字证书或USB Key认证 。
4.3 整体规划思路
在优先建立资产物资流程化管理的基础上,分阶段逐步实施并覆盖资产相关的其他领域,对财务政务和医疗业务进行全面、完善的协同管理;建立用户的内部及与外部信息互访平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共享程度,使各协作机构、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更为稳定、快捷、安全、可靠,方便地实现集中式管理,跨越不同的工作时间和不同的工作地点的时空限制。达到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和财务政务的整合,一网多用、资源共享,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1] 陈晨.最新企事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大全[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8.
[2] 李包罗.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赵汉臣.现代医院药学的科学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何彩升,张咏波,许润爱,等.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现[J].现代医院,2008(1):147-148.
[5] 曹建文.现代医院管理/博学MPH公共卫生硕士[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 常颖,孟毅,邵云琦.“军字一号”数据仓库构建[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44-45.
Integ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Assets Management,Finance and Policy Affairs
DAI Hai-wei,TANG Shu,TAN Bi-zhu
(Equipment Department,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21 China)
Medical system evolves from discrete to unified, from local to globalized as the expansion of information industries. Problems on sharing information a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facilities and property informationization.However, innovation on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has provided possibilities of improvement on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 hospitals,which is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that possesses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hrough structuration of medical facilities and property inventory that realizes the transparency and visitability of information for sharing,thus to prevent from islanding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departments.
island of information; data expansion;data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R197.324;TP311.12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0.03.027
1674-1633(2010)03-0077-03
2010-01-18
本文作者:戴海伟,高级工程师。
作者邮箱:tanb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