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华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因其贴近群众、服务基层而受到观众的青睐,县(区)级电视台为办好民生新闻栏目、打造栏目品牌倾注了大量心血,不少电视台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但有些台由于定位不准,准备不足,使栏目出现一些不和谐之音。如何走出一条适应县情的民生新闻之路?关键是要从县(区)实际出发,找准定位,加强策划,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潮阳电视台的《关注民生》作为汕头市各县(区)第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于2006年2月8日正式开播。像很多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一样,《关注民生》在推出之初,也带有一点跟风的味道,希望以新奇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以形成自己的品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关注民生》栏目通过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手法,深入开掘主题,注重新闻策划而越办越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观众满意度日益提高。
主题的选择是新闻策划的灵魂,是统率整个活动的思想纽带和思想核心。新闻工作者面对报道对象不应满足于肤浅的表面认识,要跳出一人一事的小圈子,从全局出发开掘主题的深意。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切实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才能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潮阳电视台策划并摄制了一些较有深度的民生报道。2008年,记者到河溪中田村采拍新农村建设情况,无意中碰到村民正在为村里八百多亩因海水渗入而丢荒的土地如何再利用的问题而激辩。记者适时地把双方激辩的镜头抢拍下来,回到台里进行研究,认真策划,并对这件事进行跟踪报道,做了题为《“咱们的土地咱做主”》的报道。在2009年,复耕土地获得丰收后,又以题为《“丢荒土”变“丰产田”》进行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栏目定位关系着栏目的特色和生存,只有错位竞争才能特色发展。民生新闻是关注百姓生计的新闻,涉及到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新闻要关注与公众相关、人人感兴趣的热点事件与话题,满足百姓的主流价值需求。车祸、火灾、家庭矛盾、水管爆裂、公物受损和打黑揭丑等选题每天充塞民生新闻并形成一种模式,尽管吸引眼球,但对提高市民的知识修养和能力素质并无多大帮助。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衣食住行的简单报道。这就要求民生新闻在追求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新闻的价值。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满足百姓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潮阳电视台把报道的侧重点放在服务方面,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凡人新事和相关的政策解读,特别是对“三农”的服务上,使农民关注的、祈盼的、反对的都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报道。2007年,潮阳电视台对金灶镇东坑村大力发展沼气的做法予以报道后,很受农户的关注,他们纷纷仿效东坑村的做法,建起了沼气池。此举不但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美化了环境,而且生产沼气后的垃圾、粪便还能转化为肥料,用于农田,很受农民欢迎。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外在表现,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在策划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因为新闻采编人员的经历、思路、方法及风格不尽相同,通过新闻策划,参与者可以增进交流,相互借鉴,启迪思维,取长补短,提高战斗力和整体水平。此外,由于报道策划追求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你快我深”的积极效应,又可促使新闻媒体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报道质量,这有利于新闻事业的整体进步。潮阳电视台每周一次的采编例会,每位同志都积极参与,分析上周报道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策划下周的报道方案,大家在讨论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采写了不少好的节目。
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是节目成功的先导,它涵盖了从构思、选题、可行性论证到策划执行、信息反馈、效果综合评价等多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民生新闻只有转变新闻传播观念,优化民生新闻报道结构,满足市民的主流价值需求,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步入理性的发展轨道。民生新闻记者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始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正确运用策划手段,才能永葆新闻报道策划的活力,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潮阳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