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锋
靠大联强 顺势而为
——从“明月之声”广播的改革创新谈起
□ 刘建锋
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宜春市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江西省第一家省市合作的电台——明月之声,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行,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正式开播。这是江西省、市广播战略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创造性的合作,开启了江西广播事业改革、联合、发展的一条新路,也为市、县广播台(站)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
“明月之声”的前身是宜春人民广播电台,由于地域、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宜春人民广播电台只有一个综合频率。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区域性广播的局限性制约了宜春人民广播电台的生存与发展,求新求变一直是宜春广播人探索改革发展之路的强烈愿望。此时,有六十年光荣历史的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也在探寻着与各地市广播电台的合作之路。
以此为契机,为了应对传媒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多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与宜春市广播电视台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合作,着力打造赣西地区品牌广播节目——明月之声。
“明月之声”应运而生之后,由省、市台共同出资对其设备进行改造,对节目进行全面改版,并完善内部考核机制。短短数个月,“明月之声”广播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事实证明,靠大联强,借多方之力,乘多赢之势,突破区域的种种限制,以联合的优势铸就广播的强势,是广播突破发展瓶颈、拓宽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明月之声”广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明月之声”何去何从?省、市电台的决策者在思考,宜春广播人在探索,听众们在期待。“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和特色的东西,越具有竞争力”,本土化是争夺听众资源的需要。“那些专注于听众利益的最佳节目制作者将会扩大他们的地盘。反映我们栖居之地的本地信息和文化体验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自视为世界公民的人,也可能有一个自己心灵皈依的故乡。如此,对故乡的关注就成为最首要的了。”①“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月亮城里听‘明月之声’,‘明月之声’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提高新闻宣传水平,要在创新思维、打造精品上下工夫,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江西人民广播台台长龚邦国语)据此,“明月之声”广播以频率本土化、栏目个性化、内容特色化为取向,对频率进行全面改版。
频率命名,适合本地特点。“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这是唐代诗人韩愈任宜春刺史时写下的诗句。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的江西宜春,所辖十县、市、区,人口540万。江西省第一家省市合作的电台之所以命名为“明月之声”,是因为宜春有座著名的明月山,宜春市委、市政府主打月亮品牌,将宜春定位于中国“月亮之都”。这在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名气大、前景好、寓意深。一个专门为宜春本地听众量身定做、提供本土化服务的定位明确的媒体形象,能使听众将“明月之声”与其他媒体区别开来,进而培养对本土媒体的忠诚行为和忠诚情感。因此,全省首家省市合作的电台取名为 “明月之声”。准确的媒介定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能使“明月之声”在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节目改版,立足本土需求。“调整频率定位,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优质节目,满足受众需求”。“明月之声”的节目改版立足本土需求,突出栏目个性化,在节目的编排设置以及内容的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亲民与人文关怀的特色。“明月之声”电台对现有节目进行优化升级、调整改造,在保留原有精品栏目的同时,引进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栏目充实到合作频率之中。使 “明月之声”这个时代强音响彻赣西大地上空,深入千家万户。
“明月之声”在播出时间安排上,每天6时20分开始播音,24时播音结束,全天播音近18个小时,是一个崭新的新闻播出平台。在原有宜春人民广播电台精品栏目的基础上,“明月之声”推出了融合本地新闻与赣西(萍乡、新余)新闻于一体的《宜春新闻》、探访地方美食的《吃在袁州》、谈论各类话题的《三个女人一台戏》、倾力服务于司机朋友的《交通在线》、富有地方语言特色的《开心大擂台》、倾听你的心声的《倾听夜色》等栏目。同时有“追踪全省新闻动态、打造全省新闻广角”的《江广早班车》,立足于“三农”问题、有着悠久历史的 《对农村广播》,聚焦最新经济动态、指导投资理财的《投资与理财》等六档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优质栏目通过录播、转播的方式呈现给听众。
频道的改版、节目的充实、栏目的包装、时间的调整,使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与宜春电台的精品节目、精彩内容交相辉映,扬优成势,使“明月之声”成为一家集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台,全面宣传赣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新闻采编,反映本土热点。“明月之声”自2009年7月10日开始试播以来,围绕宜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抓了产业招商、和谐创业、第三届月亮文化节等20个方面的宣传。推出了12个主题报道专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宜春工作的各个领域,为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既受到领导肯定与支持,又越来越受到宜春人民、赣西人民的欢迎与好评。
惟捷足善行者得之。“明月之声”的改革探索,带给广播人许多启示,提供了一条市、县广播可资借鉴的突破困境之策。目前,传统的有线广播网已经不复存在,“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与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基层县、市、区的广播台(站)大多也名存实亡。今后,市、县两级广播电台面临的挑战更多。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思考和对策。
思考和对策之一:市、县广播应该把握潮流先机,在靠大联强中改变自己“弱势媒体”的身份。通过江西省第一家省市合作的电台——“明月之声”的创立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广播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变革,既要找市长更要找市场。
思考和对策之二:市、县广播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倡导 “国际化思维,本土化操作”的媒体运作理念,推进广播节目栏目、内容、机制创新。在提高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服务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广播电台的本土化运作不仅是竞争的需要,更应是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制胜点。
思考和对策之三:市、县广播应该在多种传媒融合发展上更有作为。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多媒体化是其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将会走向多种传媒融合发展之路,而在一个市、县实现跨媒体经营与媒体融合则更加容易操作。因而市、县广播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与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实现媒体之间的互联互动,互惠互补,共存共赢。只有这样,市、县级广播电台才能在困境中拨云见日,冲出重围。
本文责编:胡江银
注释:
①【美】威廉·H·克林:《新媒体时代公共广播的赢利模式》,《视听界》,2009 (3)。
宜春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