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的一种教育学解读

2010-11-16 06:35何淑通
电影评介 2010年12期
关键词:风琴互动性记忆

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于1998年上映,主演是全度妍、李秉宪和李美妍。这是一部温馨的影片,看着这部影片容易让我们记起自己的童年,记起一个时代。对于这部影片,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人可能首先会着眼于影片的情节,冠之于“师生恋”、“三角恋”等评论。但由于笔者的专业原因,觉得从教育社会学中所讲的“重要他人”理论来解读这部影片,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在米德(Mead,G.H.)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1]

在我国教育类的权威工具书《教育大辞典》对重要他人作了如下解释: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或群体,即对个人的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团体等。[2]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身边各种人的影响,也就是在这种综合的影响下,人们不断形成个性、习惯以及价值观等。为了更好地理解重要他人,我们把它与个体社会化的另一影响因素——“概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相比较。重要他人侧重的是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这里的“他人”是实实在在的人。而概括化他人是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所处社区或社会集团的行为标准和价值的总和。其中的“他人”并非指特定的个人或一群人,而是指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根据吴康宁教授的研究,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敬佩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或楷模、范型)的具体人物。[3]两者的区别在于:互动性重要他人,是与个体的现实生活直接联系;而偶像性重要他人,则多表现在精神、价值观上。但是,两者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重要他人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或者是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抑或萍水相逢的路人。”[4]从这样一个理论出发来解读《记忆中的风琴》有着重要的意义。

《记忆中的风琴》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中年女子立在书架前,轻轻抽出一张尘封已久的黑胶碟,放入留声机,于是熟悉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一如记忆中的风琴声那般亲切……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开头,我们差不多可以知道下面要讲什么了。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黑胶碟,还有风琴音乐对于这个中年女子而言,是那么的重要,影响了她数十年的生活,

接下来,影片带我们回到了1963年,一个叫做金树华的21岁年轻老师来到某个偏僻的小山村任教。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叫康俞的15岁小女孩,从见到金老师的第一眼起就喜欢上了他。显然,对于康俞来说,这样的初次见面,金老师立即就成为了她的偶像型重要他人,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们看到,在金老师面前,康俞是一个羞涩的小女孩,她悄悄地喜欢着金老师,籍由日记诉说着对老师的倾慕。“老师为什么要碰我?”金老师的一个无意的玩笑,让这个执拗的女孩想了很久;大树下,戏台边,皎洁的月光里,不同的场景,相同的都是一个少女无尽的等待,而每一次简单的交流都能让康俞欣喜不已。这时候,金老师就成为她生活中的互动性重要他人。于是,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康俞本来是一个不专注学习的人,15岁才上小学四年级,也不做作业。可是,对于金老师布置的日记却认真完成。金老师带给康俞的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新的生活。

可是,康俞暗恋着金老师,而金老师却又单恋着同是从城市中来的漂亮大方的杨老师。于是,康俞甚至对这位美丽端庄的女老师总是充满着毫无由来的淡淡的敌意。这与其说是爱情的嫉妒,也可以说是害怕失去。于是,随后,我们看到,康俞不去上学了,可是当金老师来家访后,康俞立即高高兴兴地去上课了。这与恋爱还是大不相同的,也可以看出金老师是一个一直关心学生的老师。

终于,杨老师走了,她没有接受金老师的感情。而康俞很高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话剧表演,注意个人的卫生,收集唱片。这一方面当然可以说是吸引金老师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模仿金老师,因为金老师带给她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可是,不久以后,金老师还是离开这个乡村小学。离开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这里条件艰苦抑或杨老师的离开。而是因为金老师在暴怒之下打了一名逃课去看杂书的孩子,这导致了这个孩子犯了更大的错误。这对于有的老师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但却给金老师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因为他一直热爱这些学生。记得在影片开头,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没有惩罚,他对其他老师说:“若你当他们是人,暴力是不必要的。”他不能原谅由于自己的暴力体罚带给学生的伤害。这个事件,使他觉得自己不配做一名教师,于是,他决定离开这里,并且以后不做老师。

在临走前,金老师在给学生上最后一堂课时对学生说:希望你们在很多年后还记得我,当你们结婚、老了的时候。金老师离开时,孩子们都去送他,惟独康俞没有。她托别的孩子送给金老师一件礼物,就是影片开头所出现的黑胶碟和自己的日记本……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金老师希望自己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于是,在风琴声中,影片再次切到了开头,女子起身,她是谁?影片没有交代,只是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张结婚照,照片中的人好像是金老师和康俞。其实,无论那个女子是不是康俞,都不重要,因为这个风琴音乐贯穿了一个人的生命始终。也许,没有金老师,康俞一生都不会听这些风琴曲。不过这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记忆长存。

这就是《记忆中的风琴》的简要情节,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可以说这是一部“暗恋”题材的电影,但如果用重要他人来解读,含义就更宽广些。 毫无疑问,在康俞的成长过程中,金老师是重要他人,金老师对她的影响是一生的。也许,正是因为有了金老师,这个学校才会显得那么温馨吧!所以,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片温暖的气氛。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和简单性。一部好的电影必然可以和我们每个人产生交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看到他人、看到人生。《记忆中的风琴》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启示。

这部电影的故事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故事的情节也宛如一溪流水。可是,短短90几分钟的电影却让我沉浸其中。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故事很美,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我们都似乎经历过。因此,如果单纯以“师生恋”或“三角恋”等来评价这部影片,就太浅薄了。这部影片之所以会打动我,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师长,也可能是同辈群体。他们带给我们的必然是贯穿我们一生美好的或者惨痛的记忆。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也看出,并非每一个老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一件幸运的事。金老师幸运地做到了,而他之所以做到是因为金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他热爱学生,他珍视作为老师的身份,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从这些情节,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热爱学生的好老师的形象。

康俞也是幸运的,在自己灰暗的青春年华里,碰到了自己的重要他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人的存在,自己短暂的学校生涯才会那么的美丽,充满了回忆。不管结局如何,这样美好的记忆是人一生中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看着这部影片,我们也会想起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童年、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东西,也是最容易勾起我们情感的东西,所以,看这部电影不单是在看故事,更是在看我们自己。

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回忆,就像睡着了时候没有梦一样。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这也就是《记忆中的风琴》带给我们的启示。

[1]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62 页。

[3]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247页。

[4]毕淑敏:《心灵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猜你喜欢
风琴互动性记忆
Prophylaxis with intraocular pressure lowering medication and glaucomatous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itreal anti-VEGF therapy
口风琴带来快乐
我爱吹口风琴
玩转表演
记忆中的他们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记忆翻新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