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玲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江西电视事业滥觞于上世纪50年代,肇始于70年代。我在80年代初有幸走进电视行业,既耳闻目睹了筚路蓝缕的艰辛,也亲身经历了以启山林的甘苦。江西电视,从黑白世界,到如今争奇斗艳、绚丽多彩,一路走来,峰回路转,风景宜人。
钟情于电视,无怨无悔。与电视同行,是感恩,是敬畏,是享受……
电视从它诞生起,就以其独特魅力,给电视人带来了独特的职业光环!电视人哪怕是一次小小的采访,或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都能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支持,甚至“宠爱”。
记得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用红旗摄影机,采拍了自己从业的第一条新闻片《耄耋老人安享晚年》。那时江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每周只有一二次,播出也不太准点,但仍有许多亲朋好友看到了这个稚嫩的节目。那种小小的满足感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在创作纪录片《瓷都景德镇》时,出于对电视媒体的喜爱,景德镇市的同志甚至把博物馆的钥匙交到我们手上,国宝级的瓷器,任由我们摆布、拍摄,现在想起来都是既骄傲又害怕。此片1980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祖国各地》栏目播出时,我们总觉得应该做得更好,心里忐忑不安。后来,时任中央电视台专题部主任的陈汉元看到我说,效果非常好,观众来信收到一大摞;
记得在拍摄专题片《宜春行》时,上至地委领导,下至县里领导,每到一地,都是一把手亲自安排,倾力支持,给予摄制组以最大的方便,惟恐配合不好耽误采访;
我还记得,当时,省里许多单位在举行重大活动或会议时,主持人常常都要要问一句:电视台的同志来了没有?给予电视人以特别的关注和礼遇……
每念及此,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有幸成为了电视行业的一员;每念及此,自省之心亦浮上心头——我们是否对得起电视带给我们的职业光环?随着岁月的流逝,此心此情不曾磨灭,常驻心间。
电视带给电视人的不仅仅是职业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业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它既是文化,也是经济;既是传媒,也是产业;既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它从一个科技发明,逐渐演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巨大力量!
电视就是这样,给予了电视人一个无限发展的舞台,给予了我们事业与追求、激情与创造、光荣与梦想。
在电视的诗行中,留下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电视人的青涩与成长、汗水与辛劳、收获与喜悦。是它,让我们的生命充实而丰盈;是它,让我们的生活美丽而多姿;是它,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充满挑战而富有成就……
诗人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我想说,为什么我们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因为电视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
屈指算来,我从事电视行业已经30年了。随着做电视年头的增加,心中那份对电视的神圣感与敬畏感也在滋长。的确,做电视不仅有荣光,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尤其是走上管理者、领导者的岗位后,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更为强烈,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当今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传媒,电视台毫无疑问必须担当起引导主流舆论的重任。守土有责,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直是我脑海中紧绷的弦,也是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新闻宣传上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江西电视台无论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主打新闻 《江西新闻联播》《社会传真》,还是关注民生的《都市现场》《新闻夜航》等栏目,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种责任,我们不可不常怀使命之感,常生敬畏之心。
电视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新闻中,还体现在社教文艺节目等方方面面。这些年,“娱乐至死”、低俗化的现象在电视荧屏上有所泛滥,但我始终认为,竞争压力再大,电视也不能丧失基本的价值标准。电视应该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是崇高精神的滋养剂,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办的每一个频道、每一档节目、每一项活动都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价值导向。就拿江西卫视风靡全国的《传奇故事》来说,最受观众称道的不是节目形态的独创、内容的离奇,而是主持人讲述与点评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和价值观,正如著名老作家柯岩撰文点评《传奇故事》所说: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们心底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永不泯灭。正因为如此,屡创收视传奇的《传奇故事》在深得观众喜爱的同时,获得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好评。国家广电总局把《传奇故事》作为首批五个优秀电视栏目之一,向全国推荐。
勿庸讳言,电视的最大功能除了传递信息,还有休闲娱乐。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视文艺作品是电视人永恒的课题。江西电视台这些年经过苦苦探索、孜孜以求,取得了收获。电视剧《地下地上》《天下兄弟》既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又在市场发行中攻城掠地,全国各地收视飘红,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大型活动《中国红歌会》,上至国家领导人,远至海外华人华侨,广至全国数以亿计的观众,无不交口称赞,成为全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名品牌;地面频道的各类活动、综艺节目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台之长,四十周年台庆之际,盘点成绩、分享喜悦之时,我感到更多的仍然是压力和责任,是对电视愈来愈深的敬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大好时代,观众对电视的要求越来越高,业界自身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人所肩负的责任、使命也愈加重大和神圣!
我常想,作为电视人,由一次次采访、一篇篇文稿、一个个镜头积累起的人生,是多么丰富厚实,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电视在要求我们不断付出的同时,回报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享受!
如诗如画的岁月,常常浮现在眼前:
多少人,为了荧屏,殚精竭虑,精益求精,连一帧画面的错误都不会放过;
多少人,大年三十,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在采访一线、播出一线;
多少人,为了工作,从未休过假,把所有节假日都奉献给了电视;
还有多少人,为了做好一期节目,做好一个活动,连续工作,甚至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
诸多往事,历历在目,仿佛昨天。是什么让我和同事们对电视如此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此执着痴迷,哪来这种不要命的拼劲?想来想去还是喜欢!是热爱!是享受!
这种为电视甘愿付出、并享受着付出,几乎成了一代又一代电视人的工作状态和精神气质。看看现在,江西大地上,每天都有江西电视人在采访、奔波,电视台各个频道的办公室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编辑机房即便到了深夜,常常是灯火通明……一个个方案、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片子、一个个栏目,就是在这种累并快乐着的享受中完成、播出。
也正是这种沉浸于电视、享受着电视的心态,使得江西电视人能够永葆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创造。创业四十年的江西电视台,从一个频道发展到九个频道,从依靠财政拨款到一年创收8亿多,至今依然是在路上!在不断创新、不断迈进的大路上!四十年,我们看到前辈拓荒者功成身退,看到事业中坚者砥柱中流,看到后起之秀奋进而上,一代代电视人为了方寸荧屏呕心沥血。对此,我也常想,这是付出,还是享受呢?或许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了吧。
对电视的痴心付出,使许多电视人和同事一起打拼奋斗的日子,远远超过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电视就是这样让我们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与电视同行,有风雨,有彩虹,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与执着,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与喜悦。四十年辉煌历程,铸就了江西电视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品格。愿这种品格,永存于每一位江西电视人的身上。(作者系江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江西电视台台长)栏目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