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场系统:“嫦娥”启程的地方

2010-11-15 09:36
国防科技工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

□ 本刊记者 郝 哲

继”嫦娥一号”之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心这座美丽的月亮之城,再次成为”嫦娥二号”飞天奔月的启程之地。

坐落在四川省西南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组建于1970年12月,是我国规模较大,设备技术先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迄今为止已执行60次发射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三个第一”,第一个发射国外卫星、第一个发射试验通信卫星、第一个发射实用通信卫星。特别是近年来,二十余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凭借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敢打硬仗的科研队伍,通过不断提升综合发射能力,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航天器发射场。

在此次“嫦娥二号”任务中,发射场系统作为五大系统之一,主要由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技术勤务等六个分系统组成,主要承担发射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运载火箭、卫星的卸车(机)、转载转运、吊装对接和运载火箭、卫星测试、加注及发射,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段的测量控制,为发射任务提供通信、气象和其它技术勤务保障等任务。

执行“嫦娥二号”任务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2号发射工位。2号发射工位于1990年建成,由活动式勤务塔和固定式脐带塔组成,可以全天候对火箭、卫星进行测试,被誉为“亚洲第一塔”。

为胜利完成“嫦娥二号”发射任务,履行好发射场系统各项职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针对“嫦娥二号”任务的特点,深入地开展质量复查、认真统筹任务组织管理、科学制定计划方案、扎实做好卫星测试、发射保障,确保“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任务顺利实施。按照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要求,牢固树立零缺陷管理思想,针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讨,四大举措并行,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整流罩在发射场吊装

一是统筹协调发射任务,全力保“嫦娥”顺利飞天。“嫦娥二号”卫星进场时,已有两颗卫星、一枚火箭在场区进行测试,三发任务交叉重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照机构简洁、模式扁平、人员集成的原则,确定了多任务并行条件下一个中心指挥所、一个阵地指挥所、一个卫星保障组的组织指挥模式。针对“嫦娥二号”卫星的具体发射要求,研究制定了9天内完成塔架撤收、射后恢复、状态转换等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确保火箭能够按计划顺利转场。

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做到各种情况及时应对。由于“嫦娥二号”任务期间,发射场区雷雨天气频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织雷雨季节复杂天气预报专题研讨,全面开展防雷防雨工作检查、分析,摸清防雷防雨现状,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重点对卫星厂房屋顶进行了漏雨渗雨处理,加强了供电线路全线巡检、制定了应急抢修预案,严密防范雷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嫦娥二号”卫星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抓紧实施设备设施适应性改造,为嫦娥铺架天梯。“嫦娥二号”任务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严密组织设备设施适应性改造工作,严把方案审核关、工艺检验关、评审验收关,圆满完成了卫星厂房空调机组更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液压缓冲装置购置,RF系统X波段扩频改造,2号工位防爆电梯更新、大封闭空调更新等项目实施。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完成综合校飞,验证了新研单脉冲雷达、遥控设备、干涉仪的跟踪性能和精度;而后又开展了本地网、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等系统更新换代,组织实况电视系统数字化改造、UPS电源改造等项目实施,为顺利完成“嫦娥二号”任务提供了保障。

四是优化流程,确保零窗口发射。针对“嫦娥二号”任务“零窗口”发射要求,中心根据卫星、火箭技术状态变化情况,精心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分析研讨,修订试验文书,优化测试流程,广泛开展针对性训练,强化实装训练,掌握设备状态,为确保“嫦娥二号”卫星实现“零窗口”发射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文昌发射场暮色
基于远程数据判读的导航多星发射场测试管理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北斗港”再发两星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