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梦到的仙境叫斯里兰卡

2010-11-15 07:50郭子鹰北京国旅市场经理
中国商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斯里兰卡壁画大象

文/郭子鹰 北京国旅市场经理

你梦到的仙境叫斯里兰卡

文/郭子鹰 北京国旅市场经理

原来全世界都误解了斯里兰卡。

这个念头飞进脑海的时候,我已经搭乘斯里兰卡航空的直航班机,在催眠曲一般的引擎声中飞向上海。当时斯航的空中小姐正送上琥珀色的锡兰红茶和从容的微笑。锡兰是英国殖民时期斯里兰卡的旧称,因为斯里兰卡海岛的外形酷似水滴,在漫长历史中又不断遭遇入侵与战乱的纠缠,所以一贯以文笔纠结和自负著称的英国人,粗暴武断又生动形象地将她比喻成“印度洋的泪珠”。

这是我第三次造访斯里兰卡,奇迹般的机缘和脑海中神出鬼没的深深迷恋,把我一次次引向这里。每一次,我都带着遗憾与新的憧憬离开,每一次,都觉得尚未看清她谜一样的身世。直到第三次离开的时候,看着斯航空姐们穿着的翠绿色纱丽,还有衣料上缀满的那千百只眼睛一样的孔雀翎毛,那些和泪滴有着同样轮廓的图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斯里兰卡不是闪烁的眼泪,而是阳光下斑斓夺目的孔雀的羽毛。

遗憾的是,斯里兰卡航空新航线的飞行时间,比我6年前第一次飞来的时候少了将近一半。我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回忆雨林中那些避世隐遁的鸟儿,以及它们发出的咒语一般清脆奇异的叫声,就要匆匆回到大都市纷繁嘈杂的人潮之中。

大象孤儿院里被宠坏了的调皮小子

美利坚合众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到过各种花样百出的礼物,其中有两样一定让他没齿难忘。一样是伊拉克记者送上的皮鞋,另一样是来自斯里兰卡大象粪便做成的有金色花纹的信纸和信封。

出产这些象粪信纸的平纳瓦拉镇,位于距离华盛顿13个半时区以西的斯里兰卡遥远得仿佛在另一个星球。咆哮的喷气机也要用尽双引擎的全力,才能到达。这里有一座大象孤儿院,但是在这里,那些孤儿并不孤独。

在大片葱绿椰林的掩映下,MahaOya河淙淙流淌,发出风铃般清脆的水声,两岸的红色土壤在阳光下如同庞贝古城里经典壁画上的色彩。隔着河岸,我听到棕树林深处象群发出的高亢嘶吼,宣示着丛林之王即将登场。

庞大的象群以骇人的气势涉水登岸时,大群游客像被魔法附身一样,步调一致地恭迎他们的到来。当年亚历山大帝出游时,臣民的反应想必也不过如此。只不过那时人们是俯身行礼,现在人们是齐刷刷举起手里的相机和DV,快门声和尖叫声响成一片。

在斯里兰卡,大象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人们的挚爱。在一年一度的康提佛牙节庆典中,会有象群在驯象人的带领下走上街头盛装游行。但目前斯里兰卡的大象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估计只剩下3000—5000头,其中只有约2/3为野生大象。大象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与大象的栖息地之争。

大象孤儿院(Elephant Orphanage)坐落在斯里兰卡中央省盖克拉行政区的平纳瓦拉村(Pinnawela),离首都科伦坡85公里,占地5.6公顷。这里既是一个国营的大象保护场所,又是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创建“大象孤儿院”的初衷,是因为蕴藏着丰富宝石矿藏的斯里兰卡原始森林中,到处可见到被废弃的违禁开采的简易矿井,一些小象掉进这些废井而成为死囚,还有一些幼象因种种不测与母象失散了。斯里兰卡政府野生动物保护局于1975年开始修建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象孤儿院”,当初收容只有7头大象,如今,“人丁兴旺”的象群已达近百头,其中幼象数量达65头。大象孤儿院每天都有喂食、表演和洗澡时间段,尤其是喂食和洗澡的项目游客可以参与。

一般情况下,一头成年大象平均每天要吃180公斤树叶或树皮,对于饲养机构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此外,大象一天平均排泄16次,共产生一百多公斤粪便,大象孤儿院每天都会收集到上万公斤大象粪便。如何创收满足饲养大象的花费?如何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粪便?一度成为大象孤儿院颇伤脑筋的难题。后来,一个绝佳的创意出现了。

当地有一家名为“马克西莫斯”(Maximus)的再生能源造纸公司近几年生意火爆,其独特之处在于就地取材,将象粪变废为宝,加工制成可登大雅之堂的环保纸张和礼品。象粪造纸项目不仅仅为当地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通过让当地人捡大象粪便增加固定收入的做法,鼓励人们自愿保护大象,减少猎杀。

在墙上写满英文、俄文、日文等多国文字的大象粪便造纸车间,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用大象粪制成的产品,书签、贺卡、笔记本、相册等,都是手工制作。闻一闻非但没有臭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生产象粪纸的原料75%是大象粪便,其余则是回收利用的废旧纸张,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完全没有臭味。

象粪造纸不仅给大象孤儿院和“马克西莫斯”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也给斯里兰卡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赢得了荣誉。经过开始阶段的辛苦坚持,他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纪念日:2006年“世界挑战”大奖在荷兰揭晓,象粪造纸以其“保护野生大象、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创意一举夺冠。今天,用斯里兰卡象粪制成的产品已远销日本、欧洲和美国,并成为国礼。由于公司就设在“大象孤儿院”旁边,新鲜原料源源不断。创办7年来,该公司每天可处理两吨象粪,规模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22人。2002年,斯里兰卡时任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访问美国时,给布什带去的是带有金色花纹的信纸和信封等礼品就是用大象粪便制成的,“第一夫人”劳拉拿到有叶形花纹的精美书写纸,鲍威尔则收到了带有肉桂和香蕉香气的再循环纸。

西吉利亚围墙上的匿名情书

斯里兰卡的魔法总是出其不意地与你重逢,抓住你的心。当我告别平纳瓦拉,重新奔驰在路上,以为神奇丛林里的大象已经成为告一段落的美好回忆,它们却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又和我打了一个照面。

故事的发生地西吉利亚在距离科伦坡一百六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修筑在巨大岩石上的古城,岩石正面酷似一头巨型狮子,这里被叫做西格里亚狮子岩(Sigiriya lion rock),是斯里兰卡国宝级古迹。僧伽罗语中,“西格”意为狮子,“里亚”意为咽喉,“西格里亚”就是狮子的咽喉。

如今的西吉利亚只是一块硕大无比的山形巨岩,统辖着它脚下的大片废墟。但是如果旅行者能像我见到的很多斯里兰卡人一样,在山脚下盘腿打坐,闭目凝神地在暮风里遥想当年场景,稍微发挥想象力的结果一定会让人由衷赞叹与惋惜:时光和战乱所毁掉的,可能是比世界七大奇迹更富有创造力、更震撼人心的魔幻古城。

狮子岩从岩下花园广场到上面废弃的空中宫殿高差377米,爬到大约一半的位置是“狮爪平台”,狮子的两只巨爪都是在石头上凿出来的,它的一个脚趾就有一人高。山崖正面凿成石狮子模样,原来的路从它的两爪之间上行,然后盘旋通往山顶,即可到达狮口处的皇宫大门。现在旧路只剩台阶和桩洞,游客走的是新开的栈道,已经考虑了安全性问题,但很多地方仍然十分狭窄,仅可一人通过。整个山岩十分陡峭,几乎直上直下,恐高的人走到一半就吓得脸色发白,半途而废。

山脚下修建的复杂水系和华美庭园,据说是邀请远在伊朗的造园大师精心设计,中东神秘后宫的建筑师一直都是操弄巧妙水景的顶尖人才,他们在西吉利亚建造了完全靠自然压力而不用任何人工装置的多层阶梯式喷泉水道。直到今天,旅行者们还能在通往巨岩的正面通道两侧看到绵延的笔直石渠,。最为惊人的是,1600年之后,在下一个雨季到来的时候,清亮的水柱仍然会如约而至,带着悦耳的水声喷涌而出。

位于半山腰上,写满诗句、镜墙和天堂少女的画廊,无疑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半空中开凿出的弧形崖壁上,原先有五百余幅湿壁画,经过风雨和战乱的浩劫,现存22幅,其中一些保存非常完好,栩栩如生,被称为“天堂少女画廊(Heavenly Maidens)”。山岩上的壁画色彩依旧明丽,有些部分最外层的颜料剥落,隐约露出里层的线索,里层中人物手的姿势和位置与外层不同,是画师最初的创作,但后来他们又神秘地改变了主意。

壁画题材均为丰满半裸的仕女,身姿曼妙,神情或妩媚或伤感,精美得让历代后人感叹歌咏。从壁画曾经修改过的模糊痕迹来看,显然壁画的创作是经过某个神秘人物“审定”的。而且,壁画没有南亚地区壁画中司空见惯的背景纹饰,比如同属南印度文化圈的印度喀拉拉邦皇宫壁画和泰米尔纳德邦寺庙壁画,甚至是相距不远的丹布勒洞窟壁画也是如此,繁花似锦的背景密不透风地绘满了整面墙壁。虽然人物形象、衣着与充满佛教意味的拈花手势都如出一辙,但是这里的壁画惟独没有南亚画师拿手的背景纹饰,是什么让他们陡然收住了自己的生花妙笔呢?

更加神秘的是,从画面的布局来看,美丽的半裸少女们都朝着画面的左方缓步前进,还有站立不动的少女将双手平伸指向画面的左方,彷佛在引导后来的同伴前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从少女们娴静又庄重,甚至有几分小心翼翼的表情来看,他们的目的地一定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重要所在,要么是天堂,抑或是皇宫。但是纵观整个画面,这个神秘所在最终却消失在壁画左侧斑驳的巨石阴影之中,从未出现过。

丹布勒石头上的天堂净土

有人说闭关修行的和尚,会因为饥饿导致的低血糖症状而产生幻觉,而斯里兰卡的僧人,却是在黑暗的修行洞窟中真切地看到了天堂净土的景象,并且用与时间抗衡的耐心,把他们描摹下来,让你我也能看到。

丹布勒(Dambulla)被称为缅怀过去之城。那里的洞窟庙宇里有面积达两万五千平方英尺的浩繁壁画群,是南亚州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之一。

最初小乘佛教(Theravada),创始于斯里兰卡,但在波罗那鲁瓦(Polonnaruwa)王朝时期,敬拜菩萨在斯里兰卡风行起来,人们更容易接受宿命、圣人和未来佛的理念。这就是后来的大乘佛教,它在北亚诸多的国家如日本、中国和朝鲜也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斯里兰卡,小乘佛教于15世纪再度复兴。

石庙或“洞穴”寺庙是斯里兰卡小乘佛教艺术一个普遍而独特的形式,它们的岩壁和洞顶无一例外都绘着壁画。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这样的庙宇散布在斯里兰卡各地,其中许多隐身在遥远的东南部森林中,仍然不为世人所知。

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的儿子摩晒陀(Mahinda)来斯里兰卡传播佛教,他最初住在Minhitale森林的洞穴里。因为小乘佛教主张修己胜于度人,所以闭关冥想成为重要的修持方式之一,而相对简陋和隔绝的洞窟环境是冥思的最佳条件,因此僧侣退隐洞穴面壁冥想的传统自此开始。用以敬拜的小石庙逐渐发展成为庙宇吸引了大批的朝圣者,而洞穴石壁和洞顶上皆绘有壁画。莲花、单纯的几何图形以及坐着的佛陀等主题会经常反复出现在绘画里。此外,有些壁画记述了佛陀的生活,并用绘画的形式来传达佛教教义。

斯里兰卡最大、最著名的石庙位于丹布勒,它其实是干燥平原上一块突出地面的巨石,此去不远,就是有着古老的阿努拉德普拉、波罗那鲁瓦和西吉利亚(Sigiriya)遗址的文化三角地带。

去丹布勒石庙别无它途,朝拜者和游客都得赤足翻过陡坡,爬过连续的石阶,一直到达高于平原100米的顶部。带有5座佛教石窟的丹布勒石庙就在眼前,从那里还可以远眺石头城堡西吉利亚。那些令人叫绝的壁画,古老、巨大的洞穴,和西吉利亚遗址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圣国王庙(Temple of the Great King)最大最为壮观,它宽达52米,从入口到洞底深达23米,洞顶最高处达7米,整个洞穴都绘着各种主题和风格的壁画,令人叹为观止。丹布勒石庙里的绘画是不同时期僧伽罗人佛教艺术的代表,尽管古典流派的僧伽罗绘画(于公元12世纪晚期灭迹)在这里难觅踪迹。所谓的新流派大概是受到同时期的印度南部德干流派影响,没有早期以红、黄为主色彩浓烈的本土绘画那么成功。

康提佛牙的下一次现身

我第二次到访康提,仍然没能赶上佛牙节,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但是能够第二次在A-maya Hills Resort迎来康提的清晨,仍然是一种幸福。

酒店修建在康提城郊的半山上,早上的轻雾散去之前,这里仿佛是漂浮在云端的飞屋,你能看到白云在脚下波浪一样起伏着,它柚木色的屋顶让人恍惚觉得自己是在一条轻轻摇动的渡船上,驶过水声潺潺的银河。因为这些曲线柔美的山丘,葱绿的树林,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合欢树影的美丽湖泊,康提成了斯里兰卡人的“山地首都”和心灵故乡,来到此地的中国旅行者,多半会忆起柔美的杭州山水。也因为这里保存着斯里兰卡最纯正的传统舞蹈、音乐、手工艺形式和建筑样式、甚至是旧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康提成为实至名归的世界遗产。对于斯里兰卡人而言,这里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传统氛围,会使他们以自己的妻子是康提小姐而感到自豪。

我在Amaya度过的第一个清晨,打开落地窗之后迎接我的清新空气让人没齿难忘,更令人难忘的是我吃罢早餐回到房间之后的那一幕:三只猴子正大模大样地坐在床上享用它们的早餐,冰箱门洞开,零食口袋散落第一,聚精会神看着电视屏幕的猴子半秒钟之后才回过神来,充满惊恐地看了我一眼,脸上写满了被打扰的不悦,仿佛是我误闯了他们下榻的房间一样。

山城康提距离科伦坡129公里,距离海平面465米,Mahaweli河温柔地环抱着古城,不舍昼夜地给她送来水的灵气与清凉,宁静恬淡的气氛与斯里兰卡海滨的热烈与奔放大异其趣。康提围绕着两块林间空地开展:尽头是老城行政大楼的纵长地带和四边形的人工湖,点缀着供市民休憩的公共花园;湖岸坐落着白石构筑的防御墙围挡,一个个垛口被精心砌成白色莲花花瓣的形状。在康提,坐落着众多的宗教和王室建筑,包括王宫和被称为达拉达·马里加马(Dalada Maligama)的佛牙寺。因为佛牙是每位斯里兰卡国王至高无上王权的象征,所以每次王朝更迭或者迁都之后,国王们的随身秘宝佛牙都被重新安置在新首都最显赫的位置上,并为之重建佛牙寺。重建于18世纪的康提达拉达·马里加马佛牙寺马上就成为了佛教信众的朝觐圣地。在旧都阿努拉的普拉庙宇样式的影响下,寺庙以花岗岩为基石。石灰石、大理石、木雕、牙雕等大量奢华物料和高超技巧的运用极大丰富了这座庙宇的装饰。

最能体现康提灵动个性的地方是城市中的人工湖。被参天巨树和婉转鸟鸣环绕的湖面奉国王之命开凿于19世纪早期,是斯里兰卡为数不多的不为灌溉仅为景观目的而开凿的湖泊。

位于康提市中心的佛牙庙无疑是此城中最宝贵的圣迹,要入庙参观,不仅需要一般拜庙的脱鞋仪式,还要经过安检,甚至有驻军荷枪实弹地护卫它。传说佛牙由一名印度公主藏在发髻中带到斯里兰卡,渐渐成了庇佑王权的圣物,一直供奉在斯里兰卡各个王朝首都的佛牙庙里。要想见到佛牙的真身绝非易事,因为他每4年才会出现在盛大的佛牙节游行中一次,下一次他现身,要等到2012年的夏天了。此外的各个年份里,出现在佛牙节游行上的主角,都是盛放佛牙的宝函。

在康提佛牙寺中,放着佛牙的宝函被小心地保护、收藏在二楼巨大的内室中,有不少人就在收藏它的神龛前手捧莲花打坐冥想,望着佛牙所在的位置虔敬地双手合十,彷佛视线尽头的那一片虚空中正缓缓浮现出西天乐土的绚烂景象。

在佛牙庙出口处的一个特别展示厅里,康提最负盛名的佛牙节的主角——圣象拉贾(Rajha)的标本静静地站立在柔和的灯光下,这头传奇大象至今保持着两项纪录。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是大象,据说它们能活60到70岁,而拉贾活到了80岁。在它漫长的一生中,拉贾连续40年驮着佛牙参加每年一度的佛牙节巡游。它的离开,让斯里兰卡人万分不舍,因为它的出现早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和人们每年都期待着的吉兆。于是人们将它制作成标本,安放在最神圣的寺庙内。巨大的玻璃展柜前,拉贾巨大而凛然的长牙前面有一块小小的告示牌,上面写着:“请不要和拉贾合影,以免用后背朝向拉贾。(那是对圣象的不敬)”

每年七八月满月时节,全亚洲甚至全球最负盛名的佛牙节会照例在山城康提举行。如今的斯里兰卡,佛牙巡游是一年中最受期待的夜晚,在康提鼓手高亢的鼓声中,巡游揭开帷幕,伴随着数以千计随鼓起舞的舞者,“劈叭”作响的长鞭表演和飞舞的彩旗,游客们兴奋得期待着象群的到来。数十支盛装打扮的大象在一只名为Maligawa Tusker(康提最后一个国王的大象的名字)的领头象的带领下缓缓出场。Maligawa Tusker从鼻子到脚都装饰着精致的镶边织物,背上载着巨大的华盖,下面安放着盛有神圣佛牙舍利的神龛复制品。

巡游中的大象都被妆点得绚烂夺目,庆典所需的逾百头大象和驭者来自于斯里兰卡各地,夜游开始前,大象们都披上各式彩灯,仿佛一艘夜海里缓缓移动的闪亮宝船。

像我一样没有赶上佛牙节的旅行者也不必太过遗憾,在佛牙寺附近湖边有一家民族舞蹈演出场,每天18:00上演华丽的当地舞蹈和吞火、蹈火表演,可以大致领略一下巡游时斯里兰卡人华丽的服饰、节奏强烈的鼓点和激情洋溢的传统舞蹈。

戈尔城堡的“跳海耶稣”

“给我20美金,我就从悬崖上跳进印度洋给你看!”

戈尔城堡海边城墙上经常能看到一个发型和神情酷似耶稣基督的青年,向游客们发出惊世骇俗的邀请。当然,他身边还环绕着旅游地司空见惯的,兜售花边台布和古代硬币的小贩。这位“跳海耶稣”的精彩时刻被一位不知名的摄影师记录下来,放大的照片经常能在各个民俗商店、宝石作坊的墙上看到,画面上一轮巨大的落日染红了整个城堡海滨,他纵身一跃的的剪影被牢牢定格在落日光灿夺目的晕影正中。在照片旁边的房间里,一个玻璃瓶中装满了平淡无奇的沙粒,瓶身上贴着的白纸上赫然写着“海啸之沙(Tsunami Sands)”

当年,斯里兰卡是受海啸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三万人死亡,数千人失踪,巨浪沿北部、南部和东部海岸线留下了一连串破坏痕迹。戈尔海岸的路边,至今仍有不少已成废墟的房屋和很多折断的椰子树。然而,却有一个地方毫发无损,那就是戈尔城堡。它坐落在斯里兰卡西南,正好处于印度洋海滨的一个岩石半岛上。戈尔(也称加勒)老城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省,在科伦坡南72英里处。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先后被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占领和殖民过。加勒老城的荷兰式城堡连同14个棱堡及其防御设施,主要是荷兰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的城防基础上加以改建和扩建而成的。

戈尔这座小城与中国结缘很早,据中国史料记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于公元1409年、1410年和1416年3次下西洋时访问过斯里兰卡,也就是当时的康提王国。作为印度洋的重要补给港口,郑和在第三次下西洋时,途经加勒,并且立碑以作纪念,碑文分别用汉语、泰米尔语、阿拉伯语三种语言写成,人称郑和布施碑。郑和布施碑当时存放在加勒的某个寺庙中,后来年深日久、兵荒马乱、不知所终,1911年,石碑在加勒的克里普斯路(Cripps Road)被人发现。斯里兰卡独立后,这块碑被送到了现在的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商

猜你喜欢
斯里兰卡壁画大象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抢加油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大象
“对”队的斯里兰卡奇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