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赫尔槽试验(一)

2010-11-14 01:05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2010年3期
关键词:赫尔试片镀液

袁诗璞

【电镀基础讲座】

第十七讲──赫尔槽试验(一)

袁诗璞

赫尔槽试验是现代电镀新工艺试验,新助剂开发及改进,镀液工艺维护等过程中最基本、最便捷的手段之一,不可或缺。不能熟练掌握赫尔槽试验,就称不上是合格的电镀技术工作者。然而,如何认识、正确操作该项试验,却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

1 分析化验与小槽试验

调整电镀液有 3个途径:一是凭经验判断,二是进行化验分析,三是通过试验判定。对应用年久、已有经验的老工艺,凭观察工件镀层状况,判定该如何调整,不能说完全无用。例如:一看氰化镀铜层的色泽、低电流密度区状况,就能立即判断出游离氰浓度的高低。但这也只能在镀层已表现出异常时才能判断,且要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新工艺、新助剂的采用则无法判定(因无经验可言)。

1. 1 依分析化验结果调整镀液

完全依分析化验结果来调整镀液的工艺人员,称不上合格,因为分析化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1. 1. 1 分析方法本身有问题

有一名经验丰富、化学基本功很扎实的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分析员告诉笔者,书上所载的分析化验方法相互传来抄去,其中有不少本身就有问题。笔者也学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有些方法并不切合大生产实际。例如,用于化验分析氯化钾镀锌液中氯化钾的常规方法只适于新配镀液,而不适于大生产中应用已久的镀液。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前一位电镀厂化验员与工艺员吵得不可开交。化验员坚持说自己的化验结果是准确的,标准液是刚标定了的,终点判定也是准确的,计算无误,镀液中的氯化钾就是多了。工艺员却坚持说,氯化钾就是少了很多,要至少补充60 g/L才能生产。其实两人都是对的。问题不在于谁是谁非,而在于分析方法本身有问题:先化验总氯、总锌,换算出氯化锌,余氯再从理论上换算为氯化钾。大生产中用盐酸酸洗,清洗不净(尤其是管件)时会将盐酸不断带入镀液中;平时因阴极电流效率远低于阳极电流效率,镀液pH会不断上升,又用盐酸调低 pH,总氯量不断上升,而 K+因带出损耗又不断减少。K+对提高镀液电导率起重要作用(效果比Na+好),而上述工厂并无条件用选择性钾离子电极法或高级仪器分析K+含量,只能采用常规化验法分析总氯。因此化验员虽然很辛苦,但结果没有任何作用;工艺员根据实际电镀或实验判定氯化钾少了许多,是符合实际的。类似的问题还是应该以工艺试验结果为准。

1. 1. 2 工厂分析手段的欠缺

现代仪器分析发展很快,对远在几亿光年的星球,能用光谱分析其组分;我国“嫦娥一号”飞船绕月球飞行,也能分析月球表层组分含量;DNA法可分析千年古尸。但这些都要求采用高科技仪器分析手段,一般电镀厂没有能力采用这些高级仪器分析,连镀液中微量金属杂质都难以分析,这是现实。

1. 1. 3 化验人员的责任心与操作水平

分析化验的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同样一种镀液,找不同地方、不同化验人员分析,可能结果相差很大,这与化验人员的责任心、知识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化验是一项要求科学严谨、细心耐心的工作。例如使用分析天平的熟练程度(对苛性钠等易潮解物,动作慢了则越称越重),对标准溶液是否及时标定、更新,滴定终点的判定,采用重量法时对沉淀的洗涤与收集(如镀铬液,特别是低铬钝化液中硫酸的重量法分析,光亮酸铜液中Cl−的常规分析等的结果几乎不可信),干扰物质的去除等等,影响因素太多。要考察化验准确性很简单:精确称取分析纯材料配液,叫化验一下,即可看出误差。笔者原所在国营企业有一名正宗大学科班毕业的老化验员,她对电镀液的分析在成都地区可称王牌水平,但带的几个徒弟都半途而废,原因是不能达到她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摇三角瓶要摇得均匀,清洗烧杯、三角瓶等要求内外完全亲水,并用蒸馏水淌一次。

1. 1. 4 无法常规化验的组分太多

镀液中含量少、影响大的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无法分析。现代广泛采用由多种有机中间体复配而成的添加剂、光亮剂,即使知道组分,也无法分析;售品更多以代号表示,连组分都不知,分析化验更无从谈起。

作者并不否定分析化验的作用,但常规化验仅供参考,还须辅以试验验证。对于合金电镀,镀液或镀层中合金元素的多少,难以通过试验来确定。此时,准确的分析化验就很必要了。

1. 2 试验方法的选择

试验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多种:

(1) 在小型镀槽中利用小型工件作小试。此法用液量较大,且阴阳极距离近,不能真实反映大生产的几何因素对分散能力等的影响,只能作为新工艺、新助剂等研发的第二阶段试验用(研发通常包括实验室试验、小试、中试和生产应用4个阶段)。

(2) 烧杯内试验。小烧杯试验用液不多,但用试片试验时,只能反映某一特定电流密度下的情况,难以在同一试片上反映出宽电流密度范围内镀层的状况,但可用不同基体材料小件(特别是难镀材料)判定电镀效果。

(3) 赫尔槽试验。其最大的优点是:能用很少的镀液,一次试验即可反映出十分宽广的电流密度范围内镀层的状况。它是实验室应用最广、最快捷的试验方法。正因为如此,一经发明,就迅速获得了推广应用。

2 赫尔槽及阴极试片上的电流分布

2. 1 赫尔槽

赫尔槽是1939年英国人R. O. Hull发明的一种小型电镀试验槽,又译为霍尔槽。因形为梯形,故又称梯形槽。按盛液体积来分,有1 000 mL、534 mL、320 mL、267 mL、250 mL等多种尺寸。用得最多的是267 mL(英制用)和 250 mL(公制用)两种。我国采用公制,为便于换算,多直接于267 mL的赫尔槽中盛装250 mL镀液使用,其内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267 mL赫尔槽内尺寸Figure 1 Internal dimension of 267-mL Hull cell

整体注塑成形的赫尔槽尺寸比较准确,自行用有机玻璃粘接或用塑料板焊接的,个别尺寸很不准确。改良型赫尔槽则是在AB、CD所在面上钻孔,放入液位合适的大容器中使用,但用得少。

2. 2 赫尔槽阴极试片上电流密度的分布

试验时,在图1中的AD边放阳极,BC边放阴极试片。试片B端距离阳极最近,镀液电阻最小,因而电流密度最大,称为高端或近端;C端正好相反,称为低端或远端。标准尺寸 267 mL赫尔槽的阴极试片上,电流密度的分布可用式(1)计算:

其中:Jk──阴极上某位置的电流密度(A/dm2);

I──选用的电流强度,即试验用电流(A);

L──阴极试片上该位置距近端的距离(cm)。

式(1)仅适于L为1 ~ 9 cm范围内的计算,L <1 cm或L >9 cm都不适用。表1为计算结果。

表1 267 mL赫尔槽阴极试片上的阴极电流密度的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on the test coupon in a 267-mL Hull cell

若电流强度非整数,如0.3 A、1.5 A等,以1 A为基数,按比例换算。

若阴、阳极(特别是阳极)过厚时,同样装250 mL镀液,液位上升过多,阴极试片受镀面积加大,实际的阴极电流密度会有所下降,但规律不变,可用作相对比较。

(未完待续)

第十六讲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1.三相电器的输入接线应符合电器铭牌要求。如标有380V/220V、Y/△,线电压为380 V时应接成星形,只有线电压为220 V的特殊情况下才能接成三角形。

2.若缺相运行,电动机会无法启动或过热烧坏;变压器会使付边缺相或电压不正常;整流器会造成直流波形残缺等,大大增加输出直流的纹波系数;电加热器,或加热功率下降或无法加热。

3.线径相同时,铜丝比铅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大几陪。随意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多起不了保险作用,失去装保险的意义。

[ 编辑:温靖邦 ]

猜你喜欢
赫尔试片镀液
一种基于多电极体系的新型顶部腐蚀监测传感器
3种类型石油酸的腐蚀性以及相互影响
轴承钢GCr15SiMn试片与渗碳钢G20Cr2Ni4A试片接触疲劳寿命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镀液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关于赫尔维茨ζ函数导数的积分渐近展开式
如何处理混浊镀液及其维护?
锡钴合金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何?
锡锌合金镀层的性能如何及镀液类型有哪些?
用试片法测量管道的极化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