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广琴
教育兴邦百世计,三年磨剑气盖天。2009年,渤海之滨的杏林里开出一朵绚丽的奇葩,给东丽教育界带来满园春色。然而,三年前吴世民校长匹马上阵之初,这里的文化教育可以说是一派百废待兴的荒芜景象,按吴校长自己的话说,是“文化沙漠”。在天津市经济开发和东丽区政府支持的大背景下,华明镇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此时,东丽区教育局高瞻远瞩,果断决定迅速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配备的一流教育,培植一流的教育“文脉”,来满足人们对教育要求提高的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型专家,17 岁便登临三尺讲台,30 岁升任教学副校长,三年后成为邯郸市重点中学“汉光学校”的校长,吴世民堪称那方土地的骄子。提起吴校长,身后便会跟着一串闪光的桂冠:“科研型名校长”、“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当代中国改革新闻人物”……然而他放下以往的光辉,应局势所需来到华明,在投石不激微澜的湖心开疆辟土。“我曾经告诉老师们,要办百姓满意的学校,就要提高人的生存境界,要提升到对教育文化的尊重上来,成才必须先要成人。”这铮铮的创业宣言,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万丈豪情。三年后,迎着众人的不解与嘲弄,他实现了当初的誓言。2009年,这座由10个学校合并起来的学校,一举书写东丽区教育的传奇。他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国办校中的三个全区第一——重点高中上线人数从全区倒数第一(1人)跃为全区第一(51 人,有两名学生被南开中学录取)、普通高中上线人数从全区倒数第一(12 人)跃为全区第一(163 人)、优秀率、及格率和巩固率等总评提升幅度全区第一。2006年中学部只有300 多人,2009年中学部已突破1100 人,全校师生达到4500 多人,从市内转回近千人。学校先后获得60 多个荣誉称号。
毫不夸张地说,合校之初华明学校即遇到了教学管理瓶颈。内部管理低效,人员编制僵化,骨干队伍缺乏,职业倦怠性强,生源流失严重。然而,这些如坚冰高山一样的难题没有吓退吴校长改革的步伐。秉承“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名校”的信念,吴校长开始了华明学校的科学管理突围之路。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没有优秀的教师学生,谈何固本清源? 吴校长第一年的工作重心就是“稳老师,留学生”。情感是黏合剂,能增加凝聚力;情感是动力源,能促进人奋发向上。在教师的感情培养上,吴校长提出三句话:“让我们先结婚,后恋爱”,“到学校后,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们可以失掉一场战斗,但不能失掉整个战争”。教师的幸福源泉也许只是一个笑容,是一句问候,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但是当这些细小的支流逐渐汇成江河,他们的人生价值、职业认同感就得到了最优化的实现。
当然,一个学校只凭借情感沟通还不足以维系下去。21 世纪是竞争的时代,学校的发展亦然。为此,吴校长提出一系列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措施。首先,将“危机感”根植于全体管理者和教师的内心;建立教学环节考评制度,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两大作用;建立教学过程考评制度,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建立目标过关测评制度,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学校同时制定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和细则,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紧跟改革步伐,实行校内绩效工资制,以业绩和贡献主导分配,以期带动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对教师的培养也面向未来,务实进取。吴校长还提出三大模式:“学力——能力——努力”模式;“专业——技艺——特长”模式;“学习——科研——实践”模式,通过不断学习达到专业化、科研化水平,稳固华明的教学根基。实行科学管理,单凭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时,校长的非权力因素在科学管理方面也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用事业来统一,用规范来约束,用情感来维系”,在这里,吴校长为教师搭建起一座成长的平台。在专业化、骨干化的队伍建设中,三管齐下,建立“名师工作站”,创设骨干带头示范舞台,发展多元化交流课堂,提高教师整体素养,提升华明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华夏文明传承五千余载。以“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闪烁在东方这片文明的土地上。它的博厚锻造着新时代的国之栋梁,经久不衰。燕赵自古多豪杰,钟灵毓秀蕴良才。初见吴世民校长,便被他身上散发出的儒雅书卷气所吸引,这位兼具文人才气与实干家魄力的教育专家,力图将国学精粹融入学生的日常熏陶之中。秉承“人为本、德为首、信为先”的文化办学理念,吴校长提出文化兴校的宏伟设想,力争做到“成才先成人,成人促成才,一切为了师生的健康发展而奠基”。吴校长殚精竭虑,博采多方意见,结合自身多年办学经验,深谋远虑地将文化建校这一理念呈现在校歌、校训、办学措施的点点滴滴之中。
走进华明中学的大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训赫然跃于眼前。宽敞的大厅两侧悬挂着历代教育事业的先行家,上至孔孟先贤,近至科学巨匠。他们睿智的目光仿佛注视着每一位求学的学子,如聆亲躬教诲,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马上融入到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中去。吴校长特别强调文化办学理念中的“信”字,百善孝为先,百事信为首。他讲:“信有三层含义,一曰诚信,取字面义;二曰自信,取现代义;三曰信念,取理想层面义。”对于华明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打消最初的厌学心态,重新鼓起理想的信念是重要的一步。只有心里有了盼望,才能带起行动的脚步,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因此,在众多征集来的校训里,吴校长选择了最朴实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是他对全校师生的殷切期望,只有先确立远大的理想,让灵魂发光,才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决心。每周升旗仪式上都会奏响校歌 《追梦》,为了让学生们铭记自己的使命,坚定自己的方向,学校可谓用心良苦。
不因袭传统模式,不断开拓创新是吴校长积淀校园文化的出发点。与时俱进是他的创新品格,创建数字化校园,悉心打造现代化学习氛围是他与突飞猛进的时代接轨的科技内核。然而,将“尊重的教育”熔铸的校园精神里,作为学校生存的灵魂和根基,倡导用信念和行动铸造“华明精神”是他能够锐意进取的自身品格。为拓建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实施校园特质文化构建,吴校长为全体师生制定了一套行为准则 《华明学校制度汇编》。“华明精神不是说出来的”,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为人规范,向社会郑重发表 《华明教师宣言》,努力开展领导干部“凝聚力行动”,实施“师表形象工程”,将教师打造成崇高职业光辉形象的代言者。对于全校学生,实行“三礼教育”,将礼貌、礼仪、礼节细致入微化,在学校见到老师要敬礼,遇到同学要友好微笑,回家对父母要以礼相待,久而久之,“尊重”就会内化为一种习惯,尊师重道的风气便逐渐形成。为了实现“尊重—互助—成长”的良性循环,学校还做足了“面子功夫”,那就是凝聚全校师生鼎力打造形象品牌。他们别出心裁地用“课程”理念来设计校园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中课堂”;开设学科文化课程,精心策划“四周一节”(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读书节),逐步培养学生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如果恰好遇到一群忙碌的学生,请走近他们,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学校也有一份高质量校刊,甚至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学生自办的班刊。在那里,他们可以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可以一抒胸中的豪情万丈,这是何其珍贵的热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以文兴邦的传统,看到了华明镇文化血脉的搏动。
孟子说过,人生有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然而面对华明的百千学子,学校却没有一套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三年摸索,这些幼苗与阳光雨露共同成长。教育不只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更是一种育人成才的理念。因此,吴校长提倡全员树立“大教育观念”,用一颗赤诚之心育德育人,必当收获满园金黄。教育全社会化是“大教育观念”的核心,众所周知,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公共的责任。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坚实所在。文化教育就如同流水一样,温润无形、见势利导,通过传承它社会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时,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阳光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充满爱和亲情的幸福家庭必能春风化雨般熏陶孩子的情操。合格的教育更需要一个文明、安全、有序、温馨的校园环境,教师的为人师表身先士卒,是引领孩子前进的灯塔。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从而促进华明学生健康发展。
“多元化教育”助学子成才。为帮助这些信任华明的学子成才,华明学校动员全方位资源,上下一心鼎力合作,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鉴于本地居民受教育的年限较短,学历层次较低,工作岗位不够固定,又没有参加过培训,其素养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华明学校开创性地构思家长进课堂活动,利用教材、录像、讲座、学访等形式进行培养,使家长学校成为提高村民素养的主阵地。
“优质化教育”提升教学质量。一个学校要拿出实绩,归根究底要靠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软实力,教学质量攸关着学校发展的成败。吴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优质化教育质量的起源地在于教师的综合实力发展。对此,华明学校众措并施,构建师资队伍培训新机制,着力打造“学习型、专业化、科研类”教学团队。首先,不断学习是保持教师常青的不竭动力。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活到老学到老的概念已经切实深入到各个领域,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够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大举采取措施丰富教师的学力,完善教师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勤奋努力程度。其次,专业引领是锻造优质教师的助推器。教师作为育教育人的崇高职业,要靠事业立稳脚跟,靠专业行走杏林。学校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建立“名师工作站”,调动新老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锲而不舍地追求教学的魅力所在。再次,科研型团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理论支撑。为督促教师转型,学校建立起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在校内健全学习型小组,经常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培训促进“科研型”队伍的形成。学校加强了实践培训,让培训走进教学实践领域,立足于教学实践,让教师真正掌握教学真本领。
“体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兼顾学生的潜能挖掘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华明学校的一大办学亮点。唱响张扬个性的强音,奏响孩子独立成长的乐章,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华明学校将围棋、足球带入主课课堂,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模式。华明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小学围棋团体第一名,足球队也在天津市比赛中分获佳绩。从信念俱失到德才兼备,华明学子的人生正在开启亮丽的新篇章。
“校本教育”优化教育环境。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打造华明学校自己的校本教材,是吴校长优化教学资源,探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个性化举措。他们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成为问题情景的创设者,深入思考的领航者,知识迁移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几经努力,全校师生终于探索出适合自身特殊地域的教育提升交汇点,编辑出版了“华明品牌”的校本教材:《走向成功之路》、《学习方法指导》、《“信”的教育》 等教材,综合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到知识。
一路开拓,一路进取,一路思博,一路创建,华明学校复兴之路正在以又快又稳又远的步伐前行着,印证了吴世民校长的座右铭:用力去做,流的是汗;用智去做,滴的是泪;用心去做,浸的是血。优质的教育是一斛甘凛的清泉,水清鱼自现。“做出实绩,闯出名堂,老百姓自然会满意,社会自然会满意。”吴校长如是说。现在,华明的成绩有目共睹,得到东丽区教育局的认可,得到万千家长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