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夏柘球有望继续攀升
郑平(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2008年夏枯球产新后,价格从10元(千克价,下同)暴跌至5元左右,2009年4月价格又小幅回升至6元左右。目前夏枯球价格已逐步攀升至12元左右,夏枯球种植情况、未来走势浅析如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夏枯球行情曾经几起几落。第一次从1987年的2元左右上涨到1988年的7元上下。由于夏枯球价格陡然暴涨大大刺激了药农采收积极性(当时货源主要依靠野生),随着货源上市量的增加,夏枯球价格开始步步滑落,到1989年价格跌落到1元左右。大量货源积压在产地商贩手中,而且多严重亏本。
由于1989年夏枯球货源产出量较大,一直到1995年积压的库存才逐渐薄弱。1996年夏枯球产新期间因阴雨天气较多,以及收购价偏低,新货产出量不大,供求矛盾显现。产地商贩惜售,市场经营户也多加大购货量,价格扶摇直上,统货价涨至20元左右。1997年6月夏枯球产新时价格依然坚挺在15元以上,药农采收积极性较高,新货产出量增加。夏枯球价格也因货源充足而不断下滑,到1998年夏枯球产新前价格滑到4~5元。1998年夏枯球产新期间阴雨连绵,而且产地收购商多积压有陈货,收购商收货不积极,所以1998年夏枯球产量较低,但因尚有库存支撑,行情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也许是祸不单行,1999年夏枯球产新时又遇绵绵阴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覆盖范围广,新货产量依然不大。经过两年的连续减产,随市场消化库存也逐渐薄弱。随着市场需求好转,以及出口转畅,夏枯球价格逐步回升至7元左右,优质货达12元以上。
2000年夏枯球产新,因干旱减产,收购商及市场经营户积极购货,价格进一步攀升至8~10元,2001年产新后价格又落至5元左右,2002年夏枯球产新价格小幅回升,统货6元,选装货10元左右。2003~2005年上半年家种夏枯球生产相对稳定,价格也在5~6元上下持续徘徊。2005年下半年因市场需求增加,夏枯球走畅价升,到8月份夏枯球价格已升至10元左右。2006年在市场需求强劲拉动下,夏枯球价格步步攀升至12~13元,进入2007年夏枯球更是一路艳阳高照,到产新前价格上涨至18元左右。随着2007年夏枯球新货陆续上市,夏枯球结束高价,从15元以上的价格跌至10~12元,受高价惯性影响,2008年产新前价格依然坚挺在11元左右,2008年7月夏枯球价格已落至7元左右,随产新深入夏枯球价格进一步滑到5元左右,2009年春季夏枯球行情持续低迷,价格跌至4.5元。
2004~2009年夏枯球价格变化一览表 单位:元/kg
夏枯球原系野生,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由于夏枯球在凉茶领域的开发应用,其野生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工种植夏枯球便应运而生,家种夏枯球主要集中在安徽亳州及河南确山周边县区。近几年随着夏枯球用量的不断增加,价格也逐步上扬,受价格上涨刺激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增。仅亳州产区已有2000年的不足百亩面积,到2008年扩大到万亩以上,种植区域也不断向周边县区延伸。如河南产区以确山为中心,辐射到正阳、汝南,以及桐柏等地。
夏枯球自2005年8月价格由7元(家种)左右开始上扬,到2007年夏枯球产新前价格已升至16~18元。虽然2007年夏枯球产新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依然坚挺在11元上下。由于夏枯球价格持续多年上涨,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热情。据了解,2008年亳州产区多数种植户由2007年的1~2亩扩大到3~5亩,甚至有的把所有耕地都种植上了夏枯球。不但主产区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种植面积向周边乡镇扩散。受多年高价刺激,以及药农种植的盲目性,到2008年夏枯球生产已严重过剩。
2008年夏枯球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最低价跌至5元左右。夏枯球一般亩产150~200kg,一亩收割费70元,雇工掐头每千克3元(最高时加工费4元),一人一天可加工夏枯球6~8kg。除去生产成本及加工费,每亩收益只有几百元。种植户积极性受挫,纷纷调减种植面积或弃种。但是,由于夏枯球自2005~2008年产新前价格一直攀升,夏枯球亩收益2 000~3 000元,高价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其实2007年夏枯球生产已过剩,只是受高价惯性影响,价格并出现大幅跌跌落。2008年夏枯球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增,随着新货大量上市,夏枯球价格一路低落,最低价落到5元左右。由于价格较低,药农多调减了种植面积。虽然2009年夏枯球新货产量不大,但因尚有库存支撑,产新后价格仍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比2008年产新时价格稍有上涨。药农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受挫,种植面积再次调减。
夏枯球种植面积已连续两年减种,虽然尚有库存,但实际库存量不大,因夏枯球质地轻泡,储藏占用空间,不被多商看好,所以实际库存量并不大。夏枯球又名夏枯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及果穗均可入药,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销售旺季在夏季,主要用于生产凉茶领域。随着夏季的来临,其用量将会逐渐增加,价格也有望进一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