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以学术交流活动为载体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黄向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学术交流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而学术讲座是学术交流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有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各高校应该有长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学术交流活动的主题;应该致力于学术交流活动保障体系的建立。
学术交流;高校校园文化;学术讲座
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从狭义上来界定校园文化,认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在教学计划之外开展的各种业余活动;第二种是从广义界定校园文化,认为凡校园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思潮、文化设施等都属于校园文化范畴;第三种是中义的概念,认为校园文化是除校园主导文化 (即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实践)之外的亚文化,包括大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1]。本文论述的校园文化是指中义概念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置身于其中的校园人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它能够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校园人的社会化,激发他们努力去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从而提高认识,主动把握历史发展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使人们从思想上得到启发,而且更容易从感情上引起共鸣,能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综合塑造人的品德。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和功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学术交流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情报、信息、知识的提供、传递和获取的活动,是科学技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劳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和必然手段。一般现代社会学术交流的形式,除保留科技工作直接对话、书信往来等原始的交往方式外,主要有:举行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读物和科学图书,专家学者之间和单位之间科技情报、资料的交换、科学参观访问、科技展览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等[2]。本文所论述的是限于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各种学术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在这些活动形式中,综合考虑时间、财力、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学术讲座是其中效果较好并适宜长期、定期举办的方式。
校园文化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不仅具备课堂专业知识教学的单向灌输功能,而且还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氛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以举办学术讲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正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认为,大学在研究与教学之外,尚应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3]。毫无疑问,学术交流活动是大学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北京大学,向来有“空气养人”的说法,意思是说,北京大学的校园氛围对于每一个在北大学习的人来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的。作为我国最优秀大学的代表,北京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向来是十分活跃的,也让这座古老的校园建校一百多年仍然生机盎然。
学术讲座在北京大学的校史上源远流长,是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线。学术交流活动频仍、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时期当属“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4]。蔡元培先生第一次向全校师生演说时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5]在其兼容并包的原则下,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北大校园激烈碰撞,产生出许多灿烂的思想火花。在那个时候,往往可以看到容纳1 0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我们可以看到辜鸿铭在这里讲《东西文明异同论》,刘半农讲他的文学改良观,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鲁迅的《流氓与文学》等一系列精彩至极的讲座,罗素、杜威、泰戈尔这样的大师的到来更增添了这个校园的精神沃土的内涵,在精神层面上深深影响了当年的一批北大学子。1916年以前的北京大学校风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术空气稀薄,学生课外没有高尚娱乐。而蔡元培的举措一扫这颓败之风,各种精彩纷呈的讲座的举办使北大校园学术气氛空前浓厚。这些讲座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生、宇宙万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并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最新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消息。可以说,那个时代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的这些讲座是当时社会探索创新的实验场,也是思想文化产品的集散地,是社会思想变迁和争鸣的论坛,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走向独立、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反映[6]。
那段历史,使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传统,感受到北大精神以及它丰富的校园文化。
同属世界一流的大学,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形形色色的讲座,内容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管理等诸多领域。这些讲座的主讲人都是世界名流和学术大师,其中有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传授《经商成功之秘诀》,全球管理之父杜拉克坦言《21世纪的管理挑战》,金融巨鳄索罗斯讲述《成就一生的投资艺术》,喜剧大师欧本瑞教我们《微笑着面对挫折》……这些讲座中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号角。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听众体会了顶级智慧,接受着智者的思想浸润,体味一种丰厚的人文沉淀,受益匪浅。
学术交流活动对学生素质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终身化的今天,对教师素质的继续提高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品位、多层次、丰富多彩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深入开展和卓有成效地工作,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品位和氛围的提升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各类学术讲座的魅力不仅是这些学者名流的名气,最重要的是一个讲座所传达出来的观念。因为它往往凝聚了一个人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反映出一个人全部或核心的理念,表达出一个人所竭力捍卫、辩护与传播的东西。这些讲座让我们感受到大师们的知识和智慧、博大的胸襟、伟大的人格,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灵魂上的震撼,提供给我们思想的盛宴。
如前所述,学术交流活动对构建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每所高校每年也都会举办为数众多、主题多样的学术讲座或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希望借此促进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学术氛围,而且也确实为此投入了为数不少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并非所有的讲座都能为学生所接受,达到既定目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本着活跃学院学术氛围,开拓学院师生艺术视野的目的,每年都会开展许多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举办各类主题的讲座及艺术沙龙。学院自2005年推出的“浙江潮”文化论坛,已经把它打造成了一个有一定影响的讲座品牌。
“浙江潮”文化论坛举办情况一览表
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多途径、多层次举办学术讲座,营造校园的学术氛围,构建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且互相调节、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校园文化。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各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调查范围涵盖戏剧系、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文化管理系、影视技术系等各系,回收153份,回收率达100%。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你认为在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必要吗”、“你认为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对建设校园文化的作用”、“你对各种形式的讲座感兴趣吗”、“你是否知道学院举办的‘浙江潮’文化论坛”、“对以下17期‘浙江潮’文化论坛讲座,你感兴趣的是哪些”、“你认为哪一类讲座对你有帮助”、“你觉得举办类似的讲座对提升你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有帮助吗”、“如果要举办下一次讲座,你希望是哪一类讲座”、“你是否去其他院校听过讲座”、“你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议”等。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超过81%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超过91%的学生认为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对建设校园文化有一定作用,其中近二成学生认为作用非常明显;超过74%的学生表示对各种形式的讲座很感兴趣或者比较感兴趣;超过91%的学生认为举办学术讲座对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丰富其文化底蕴非常有帮助或有一定帮助。
由此可见,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得到学生认可的,举办学术讲座的形式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被接受的。因此,以学术讲座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是完全可行的。
但在具体操作时,一些问题如学术讲座如何有效开展、确定哪些主题等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潮”文化论坛作为学院重点打造的一个讲座品牌,仅有半数学生表示听说过该讲座,而现场听过其中讲座的更只占到总数的22%。面对这些数据,排除因课程安排致使学生无法参加等客观因素,我们必须思考一些主观原因,如:举办讲座的信息是否传达到位,讲座是否能契合学生的专业以及讲座的主题是否能吸引学生等。
关于学生对哪一类讲座感兴趣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浙江潮”文化论坛已举办的17期讲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讲座分别是《艺术与人生》、《关于当前影视创作的人文思考》《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选择》,而学生选择最少的分别是 《十七大的文化自觉》《生死煤窑里的文学》《文学与人生》。通过对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或与时代背景结合紧密的讲座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相比之下,鉴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艺术专业背景,纯粹的文学讲座并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同时,学生认为对他们有帮助及希望下次举办的讲座类型都倾向于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学术讲座。
由此可见,只有合时、合适的讲座才是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真正主角。
信息时代对我们的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知识型”、“能力型”的人才已不能在时代的竞争中大行其道,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仅仅靠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求知欲望和适应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功能的补充、调节、支持和完善。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交流活动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除课堂教学外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些国家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思考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某些做法。美国是个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国家,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准等方面的作用受到普遍重视。美国学校很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他们的学生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术活动。大部分学术活动都由学生自办,内容广泛、形式多样[7]。
在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构建校园文化,提出几点建议。
(1)学校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应该有长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在一段时期内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应该成为一个系列,有一以贯之的主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强调和深化所确定的这一主题,从而有效达到既定目的。
(2)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学术交流活动的主题。通过上文提及的问卷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学术讲座的主题应该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或者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方向。仍然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浙江潮”文化论坛为例,学院邀请了众多学术大师、文化名人开讲,刘梦溪、史铁生、韩美林、陈丹青、余华等都是该论坛的座上宾。他们在讲座中充分展现其学者风范及个人魅力,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独到的见解观点通过近距离接触,直接带来了文化冲击和头脑风暴,让学生领略学术魅力,提升思维水平,并在不知不觉中深厚了文化的积淀、丰富了文化内涵。但即使是名人名家的讲座,也存在演讲主题的选择问题。漫谈大艺术大文化的讲座具有拓宽艺术学术视野的功能是无可否认的,提升学院师生文化品位、活跃学术氛围的作用也是大家公认的,而且,这种作用将会在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但是,考虑到如何对学生更有帮助、如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等因素时,笔者认为,讲座内容与专业的结合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上文提到的对学生最感兴趣讲座的调查结果正验证了这一点。而上文提到的在美国校园中,由学生自己决定主题的讲座无疑是最契合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需求的,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3)要致力于学术交流活动保障体系的建立。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涉及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调度,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首先,要使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一项长期、有规划的活动,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以明确学术交流活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术交流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活动组织者队伍。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者十分重要,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因为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要有好的理念,还要很好地贯彻、开展才能最终实现繁荣校园文化的目的;第三,要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及比较固定的适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场所,保证各项学术活动的顺利举办。
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言,在“通才教育”理念占据教育哲学主导地位的时代,讲座及其它形式的学术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培养和塑造手段。如何以学术交流活动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是个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研究。
[1]王旭,蒋文龄.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6(4):64.
[2]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S].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3.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8.
[4]胡适.从私立学校谈到燕京大学[J].独立评论,1934(108).
[5]蔡元培.自写年谱[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9.
[6] 同 斌.北大老讲座及其它[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
[7]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ased on Academic Exchange
HUANG Xiangmiao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Hangzhou Zhejiang 310053,China)
Academic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reate academic atmosphere on campus.Academic lecture is a main manifestation of academic exchang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nstruct a good culture,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long-term plan and clear objective,determine the theme of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by survey and research,and form a safeguard system of academic exchange.
academic exchange;campus culture of college;academic lecture
G647
A
1674-5787(2010)04-0059-04
2010-06-06
黄向苗(1981—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编辑,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周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