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与“铁笼子”

2010-10-30 03:41陈鲁民
检察风云 2010年6期
关键词:铁笼子陈鲁民小兄弟

文/陈鲁民

“小兄弟”与“铁笼子”

文/陈鲁民

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在谈到办案经验时说:“我工作几十年,接触大大小小贪官无数,我就没经历过一个送钱的人打死也不说的。从来没有!我总结,证实得最主动的是情人,揭发得最坚决的是小兄弟。”好像是为了证实姜德志局长的经验之谈,沈阳市财政局原局长李经芳被判刑之后也深有体会地说:“总结来总结去总结出一句话,就是小兄弟把我送进了铁笼子。”(《检察日报》2009年12月12日)

的确,贪官们在位时,身边往往会围着一圈“小兄弟”,多为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亲热地称官员为“大哥”,极尽奉承谄媚之能事,其实是盯上官员手中的权力。他们争先恐后地给贪官送钱送礼送女人,而且信誓旦旦地保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旦出事了,就是“打死也不说”。所以,贪官们就放心大胆地照单全收,终日和“小兄弟”灯红酒绿,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可是没想到,真的东窗事发后,咬得最致命,揭发得最坚决,提供证据最充分的恰恰是平时最铁的“小兄弟”。

细想想也不奇怪,贪官和那些所谓“小兄弟”,本就是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利欲之徒,有好处时你好我好他也好,你用我的权,我收你的钱,看着比亲兄弟还要亲,穿一条裤子还嫌宽。可是,一到生死关头,节骨眼上,大难来临,为了撇清自己,为了争取宽大,哪还管什么“小兄弟”、“铁姐们儿”,先救自己要紧,于是胡咬乱攀,彻底揭发,竹筒倒豆子,给你揭个底朝天。

人不可无友,但也不能乱交友、滥交友,特别是那些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交友尤其要慎之又慎。明代学者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可攘,患则可倾,贼友也。”交友就要交畏友、诤友、益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不交昵友、贼友,少和那些别有用心的大款、老板拉拉扯扯。别看他成捆地往你家里送钱,瞄准的是你手里的印把子;别听他跟你哥呀弟呀叫得怪热乎,你受了多少贿,吃了几回请,享受了几次“一条龙”服务,人家那小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一旦需要,随时就会把你送进铁笼子。

贪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交友不慎,交友过滥。而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不知接受教训,反倒为自己交友广、“小兄弟”多而自豪,以为自己多有本事,多有人缘,多有人格魅力,其实,说穿了,人家都是冲着你头上那顶官帽,冲着你手里的权力来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你那个位置上就是坐个傻子,也一样会“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围着“小兄弟”一大群。可是你一下台试试,立刻就会树倒猢狲散,门前车马稀;你一倒霉出事,首先落井下石,挖你祖坟的还是他们。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冷眼旁观,“小兄弟”是无耻且卑鄙,被咬出的贪官则可悲复可笑。

李经芳等许多贪官已被“小兄弟”送进了“铁笼子”,胡长清、马向东、郑筱萸等则被“小兄弟”送进了阴曹地府,还有一帮帮的“小兄弟”正络绎不绝地在把一个个贪官送进“铁笼子”。可是,时下仍有一些官员执迷不悟,还在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兄弟”称兄道弟,推杯换盏,打得火热,感觉良好,真让人为他们担心,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被“小兄弟”送进“铁笼子”,成为李经芳们的“笼友”。殷鉴不远,各位千万当心啊!

图:陆华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猜你喜欢
铁笼子陈鲁民小兄弟
笑是最划算的养生
雁首领的见面礼
读懂你的诗样年华
鹦鹉和麻雀
最是一抹少年蓝
捉芒狸
霸王龙有了小兄弟
《杂文选刊》2016年7月精彩推荐
铁笼子里的狼
腐败至死怎么死